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交,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具体策划的,这一事件符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整体战略,所以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天皇的默认与支持.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只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内部纷争不断,以致应对日本侵略时软弱无力.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事变之前对日军毫无戒备,事变之后又低估日本的侵略野心而未予有力抵抗.张学良寄希望于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又寄希望于"国联外交",最终使中国失去了东北.但是,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最终把日本带上了走向毁灭的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永吉县读者苏克新来信,认为我刊第16期《侵略史实岂容篡改》一文提到的“柳条湖事件”,应为“柳条沟事件”。为此,我们查核了有关资料。据易显石等四人合著的《“九·一八”事变史》(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考证,“九·一八”事变中被炸毁的一段铁路的地点,叫柳条湖村。这是自清代起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1,(9):35-38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于此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的14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最为顽强和坚决的斗争。我党的抗日队伍使用最简单的武器与装备精良、  相似文献   

4.
震惊世界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快51周年了。这个“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略的开始。在日本尚有一部分人肆意篡改历史、妄图重温侵略旧梦的今天,回顾一下这一“事变”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具体策划的,这一事件符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整体战略,所以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天皇的默认与支持。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只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内部纷争不断,以致应对日本侵略时软弱无力。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事变之前对日军毫无戒备,事变之后又低估日本的侵略野心而未予有力抵抗。张学良寄希望于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又寄希望于“国联外交”,最终使中国失去了东北。但是,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最终把日本带上了走向毁灭的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加快了全面侵华的脚步。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尽快解决“中国事变”,从事了一系列染指我国西藏的阴谋活动,并且在其拉拢上层僧俗贵族的同时,还向西藏派遣了大量的特务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1,(9):34-34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炸毁一小段铁路再嫁祸给中国士兵,这些“恶作剧”似的开端,可不是因为川岛中队长和河本末守小队长长夜无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是世界著名的产金地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主要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由此,东北丰富的金矿资源悉数落入日本手中。日本通过伪满洲国政府,完全控制了东北的金矿资源。"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和"满洲矿山株式会社"两家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日本对东北金矿资源的控制进一步加强。通过资源掠夺,日本把中国东北变为其"以战养战"的战略基地,大肆进行资源掠夺,奴役中国人民为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9.
再论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奉行的不抵抗政策观点不一:一是认为张学良只是忠实地执行了蒋的不抵抗政策;二是认为蒋是不抵抗政策的发明人,而张是执行者;三是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是包含局部抵抗的总体不抵抗,应对东北沦陷承担责任;四是认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的是“不抵抗中之抵抗”。笔者认为在“九·一八”事变的责任问题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做出不抵抗政策应当负主要责任,张学良作为执行者,也应当负责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我国东北铝矿资源多次调查的史料整理,厘清了日本于1924年在辽宁烟台煤矿首次发现矾土页岩,至1930年时在辽东半岛多地调查发现矾土页岩矿区,"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又在东北组织了3次国防资源调查的史实。这些矿区的调查与发掘活动始终与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进程同步,并为其日后大规模攫取我国铝矿资源做了铺垫,成为刺激和支撑日本帝国主义开展殖民扩张和扩大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 ,面对日本的咄咄进逼 ,新桂系深为国家的前途而担忧 ,萌发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 ,发出了抗日的号召 ,产生了难能可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尤其是农村,一度出现了买卖子女的现象。据说当时非常流行一首《马贼之歌》,歌中唱道:"因我也去,你也去吧!狭小日本已住厌。"去哪里?当然主要就是我富饶的东三省。在关东军将校石原莞尔、东宫铁男等人的积极鼓吹下,移民"王城乐土"很快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32年10月5日,第一个移民团的497人从神户出发赴佳木斯,日本把它称为"弥荣开  相似文献   

13.
自红军转战赣南后,苏区长期面临着国民党多次"围剿"的军事压力。随着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势更加复杂。在民族生死存亡面前,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呼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同时宣布了一系列抗日主张,并付诸实践。这些主张不仅得到工农大众支持,而且许多国民党下层军官也自动加入中共抗日大军中,甚至日本国内反战力量也积极响应号召。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咄咄进逼,新桂系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不断发表抗日言论,在对各种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团结抗战主张,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深夜十时开始,日本关东军按照日本军部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沈阳的“九·一八”事变。山河破碎,民族危亡。这不能不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义愤。全国掀起了狂风怒涛般的抗日救亡运动。然而,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抗日战争,不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而是在推迟了整整六个年头的一九三七年的“七·七”抗战才开始。这期间,国际国内形势是极其复杂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一个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始的。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九·—八”事变相“七·七”事变期间,他坚决主张抗日,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就这期间冯玉祥的主要抗日活动进行评述,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一、临危出山,请缨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在民族危机面前,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对内围剿红军,对敌屈膝,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面对日寇的侵略,当时正隐居在山西汾阳峪道河的冯玉祥将军,再也坐不住了。他发出通电,谴责蒋  相似文献   

17.
1931年9月18日,当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奉蒋不抗日”让东北军大部撤至山海关内,使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三千万同胞遭到侵略者的蹂躏。为什么短短的五年后的1936年12月12日他又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呢?对此本文从张学良的思想认识方面作简要归纳分析。对蒋介石由愚忠、轻信到怀疑是原因之一。张学良从青年时代起就置身于军阀混战之中,体察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曾说:“余19岁时即参加战争,历年来对于战争不论是其为战胜或失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地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但实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随即改变侵略方式 ,妄图以“蚕食”的方式侵占华北地区。日本国内的形势、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国际社会的干预是日本改变侵略方式的根本原因。这种侵占方式的特点是 :以军事威胁与讹诈为主 ,以外交压迫为辅 ;全面利用汉奸与重点打压相结合 ;大肆对华北进行经济侵略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日战争究竟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或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在抗战史研究中,众说不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忠实于史实,从史实中引出结论。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得以实现并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战初期,国民党对抗日是消极的,之所以能使国民党走上抗日的道路。建立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早在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