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地球所以瑰丽是因为它拥有浩瀚的海洋.海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有纷繁深邃的世界. 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了解的多.有科学家断言:将人类探索外太空领域的经费完全用于研究海洋,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祖先曾用一首小诗"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来描绘聪明的蜘蛛和它发明创造的八卦阵——蛛网,真是既形象、又科学。许许多多的事实都证明,蛛网真如古人创造的八卦阵一样,充满着玄机与奥秘。直到今天,科学家仍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所以科学家对蜘蛛的惊世之作——  相似文献   

3.
沈葹 《世界科学》2010,(4):45-47
<正>1.3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物理学之优美,美在哪里?美在充实、美在可靠、美在对称、美在统一、美在简洁、美在和谐;物理学之伟大,大在哪里?大在广袤、大在深邃、大在创新、大在变通、大在光辉灿烂、大在造福人类。孟子有语:"充实  相似文献   

4.
<正>它们奔跑的速度仅次于猎豹,是美洲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会轻易地将猎食者甩在身后。不过让科学家不解的是,这既有违自然法则,也不合情理。我们知道此消彼长,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上至大型哺乳动物,下至微生物,概莫能外。正因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法则,才铸就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繁荣与和谐。猎豹为能够追上自己的猎物瞪羚,就必须跑得飞快。所以,瞪羚为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听说过阿尔·戈尔(AL Gore)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个不利的现实;而<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却从德国社会民主党国会议员哪里听到一个极为有利的现实--被公认为比绿色和平组织还要激进的赫尔曼·谢尔(Hermann Scheer)认为,一项伟大的不言而明的事实就是,让我们的世界转向可再生能源是一件非常容易之事.谢尔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正面临太阳能革命的到来,正如十年前的移动电话革命一样.  相似文献   

6.
正鲸是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大且最长寿的物种,其抗衰老及抗癌的能力非常强大。科学家最近发现,鲸杰出的抗癌能力可能是由它们的遗传基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随着体重增加、寿命延长,生物个体罹患癌症的概率持续上升。然而,体形巨大的鲸患癌症的风险却相对较低。科学家认为,鲸很可能是因为演化出了抑癌基因(TSG),所以能抑制癌症等随年龄增长而多发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测定光速     
<正>它是宇宙的速度极限,也是我们借以认识宇宙的一个关键数据。不过,为了确定这个数值,科学家们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相信,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事物,是因为眼睛发出了光线。大英雄亚历山大宣称,因为我们一睁眼就能看见遥远的星星,说明星星发出的光不到眨眼工夫就已进入我们眼中,所以光速必定  相似文献   

8.
<正>巴黎,是诗、是画、是时装、是香水……是法国的灵魂。漫步巴黎,随处可以邂逅摄人心魄的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科学之美、建筑之美、自然之美。巴黎是浪漫的,也是优雅的;是古典的,也是时尚的。这是一座用心建造的城市,它拥有自己高贵的灵魂。它的浪漫昭然于地表,灵魂却深埋于地下。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在这座城市柏油马路和泥土的下面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安涛 《世界科学》2014,(1):25-26
<正>上海天文台提出的空间VLBI阵列(一期)的概念图,由两个空间射电望远镜与地面望远镜组网,实现几十微角秒的分辨率,能够对黑洞等极端致密天体成像一直以来,浩瀚的宇宙神秘而又令人向往,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克服千辛万苦,锲而不舍,不断提高观测手段,为的就是更深入了解我们的宇宙,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宇宙中高能的天文现象通常与极端致密的天体(如黑洞)密切相关,许多与黑洞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快乐之谜     
最近,英国科学家们就“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让人们在寻求快乐的同时了解人为什么快乐,快乐是否能够保持长久等。让人们大为不快的是,科学研究表明,快乐是极为有限的,但快乐有限却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1.
科学所揭示的自然之美俯拾皆是:借助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望远镜,我们把目光投向辽远的宇宙,浩瀚的星空、瑰丽的星云,一如璀璨无边的梦幻;微观世界亦自有其美妙之处,有了高倍电镜,人们便能一窥生命或非生命体显微结构之精巧.如集对称互补为一体的DNA双螺旋结构.仅凭四种碱基的无穷多组合就拼接出如此丰富的生命画卷,堪称完美。更有奇美绝伦的罗伦茨蝴蝶、科赫雪花以及曼德布洛特集合:分形理论下的大自然被描述得如此层层叠叠曼妙惊艳,无不抒发着秩序之美、和谐之趣。正所谓“造物无言却有情”.科学揭示的自然之美.其实也赋予了艺术创作以更多的灵感。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夏秋冬、昼夜轮替,是大自然的节律;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是人类的节律。自然万物,冥冥之中都受一种节律的控制。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饭,这种内在本能的节奏规律性,贯穿着能量补充和精力恢复的过程。如果打乱了这种有序的节律,产生了紊乱,会让你难以适应,甚至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18世纪的一天,法国科学家让·雅克·德奥图斯·德马  相似文献   

13.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4,(11):30-31
<正>借助高科技测序技术其创造性的理念和进化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在古老基因组研究中又迈出了扎实一步。在今年6月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ESOF)上,一个从古老DNA中挖掘出新的信息的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生物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埃斯科·威勒斯莱夫(Eske Willerslev),今年早些时候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再一次验证了"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1945年在《科学自传》中写道:新的科学真理与其说是靠说服反对者并使他们看到光明而获胜,莫如说是因为反对者终于死去,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了起来。这段话很快在科学界获得共鸣,并被称为"普朗克原理",其含义就是"年轻的科学家比年长的科学家易于接受新的科学理论"。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像拉瓦锡、达尔文、麦克斯韦等人都发表过类似的看法,赫胥黎甚至直言老科学家无力改变自己的思想,已成为进步的障碍。但科学学研究上的几个相关案例并没有为普朗克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一位激光研究者议论说,中国研究激光的人比世界其他各国的同类研究人员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尽管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但却可能是真实的.问题是,在中国许多科学家往往都聚集于一个时髦的课题上(一种称之为"一窝蜂"的现象),这是因为各研究所之间互不通气,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参加第64届林道大会的女科学家的人数,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男性科学家,女性和科学也因此成为此次会议上一个热议的话题——"不要轻言放弃""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女科学家很多,而身居科研领导高位的却不多?"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博士生特蕾西·诺曼问道。而记者感兴趣的是女科学家是如何处理家庭问题,比如她们想要孩子吗?其中三位女科学家肯定的举起了手,还有三位则有些犹豫。澳大利亚科学院前院长苏珊娜·科里回忆了早先科学会议上女性发言寥寥无几的现象,"我希望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但事实并非如我所愿。"伊丽莎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宇宙内在的规律。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企图用少数几种"元素"来归纳它们。到了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此后,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家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基本单元。直至人们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我感到惊讶的是,自己不知不觉地在细读《科学的乐趣:科学家寻求幸福、和谐与成功的七个原则》(The Joy of Science:Seven Principles for Scientists Seeking Happi ness,Harmony,and Success,牛津大学出版社,2016年)一书。副书名使得该书归于教人自立之类,而我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科学家。但是,我很快意识到,在过去的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不得不承认该书撰写人所讨论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众多学生和博士后研  相似文献   

19.
<正>提高记忆力的简单技巧如果让你记忆一个电话号码或记住一系列事实,你会怎么做?很有可能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我们都拥有认知能力,但却并非完美,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反省性思维存在精神盲点,比如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记忆,我们的认识就存在有很大的盲点。事实上,我们很难认识到如何  相似文献   

20.
老海 《科学之友》2004,(9):34-3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世界上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来自浩瀚的海洋世界,这是被越来越多探索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家所承认的。既然人类是从海洋里爬上来的,是否还有另外一支留在海洋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