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为了避免系统接口的重复设计,在系统集成中,基于JMS进行XML格式的消息传递,通过简单的配置文件,使用Java反射机制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通用接口.这个接口在实现后,能够大大简化系统集成中接口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系统接口的重复设计,在系统集成中,基于JMS进行XML格式的消息传递,通过简单的配置文件,使用Java反射机制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通用接口.这个接口在实现后,能够大大简化系统集成中接口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种带有标签的Java程序描述(JavaSDG),给出JavaSDG中的过程依赖图(PDG)的形式化定义,然后分析Java程序方法调用引起的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比较基于SDG和基于JavaSDG两种程序分析方法的异同,基于JavaSDG的Java程序分析方法构造的PDG具有结点少、可以重用、可以并发构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直都希望它可以像硬件产品一样,具有面向组件、接口似的开发特点。所以,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引入了抽象编程的概念。在Java语言中,接口是实现抽象编程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接口的概述、接口的定义、接口的实现及接口的引用等方面论述Java语言中接口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Vague集、模糊集与粗糙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相转化.证明了:对于给定的粗糙集,可以在它的幂集上定义一个伴随的Vague集(模糊集);反过来,给定的一个Vague集(模糊集),可以定义它伴随的粗糙集.另一方面,在一个粗糙集系统给定的两个等价关系之间,可以定义它们的相对Vague集(模糊集);同一个论域上的两个不同的Vague集(模糊集)可以定义它们的相对粗糙集,从而利用粗糙集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6.
徐龙 《科技资讯》2009,(6):15-15
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技术的基础就是核心Java平台或Java 2平台的标准版,J2EE对EJB(Enterprise Java Beans)、Java Servlets API,JSP(Java Server Pages)以及XML技术的全面支持,它由一整套服务(Services)、应用程序接口(APIs)和协议构成,它对开发基于Web的多层应用提供了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7.
茹志鹃 《科技信息》2012,(13):93-93,69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数据通信系统,把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大多程序设计语言如C、C#或Java都提供了网络编程的API来实现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本文以Java语言为载体,介绍了在传输层TCP协议的基础上,使用Socket API来实现互联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8.
Java语言简洁、集多种程序设计语言之大成,且面向对象、具有可移植性、分布性、安全性、高性能等特色。用Java语言编写成的Java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规范JDBC,使Java程序可以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的JDBCAPI来与不同的数据库通信。Java应用软件与数据库的结合及Java语言的跨平台特性,使之成为Internet和Intranet环境下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理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多线程编程是Java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它使Java程序可同时进行多路运行,支持多任务并进行处理,可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本文在说明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后,还介绍了线程的状态,多线程的调度原则,并详细讨论了实现多线程的两种途经:重载Thread类的run()方法和Rummble接口的run()方法,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最后还介绍了多线程的分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设计和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义、结构形式和实现策略进行了详细描述.采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RMI作为下层通信协议,实现了MobileAgent的"弱迁移"功能、友好的管理接口和系统界面.该系统支持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系统服务.最后给出了对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的多媒体数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多媒体数据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支持多媒体数据处理的功能也变得尤为重要.采用模型驱动的思想,在支持模型驱动软件开发PAR平台的Apla→Java程序自动生成系统中,扩充对多媒体数据处理的功能,并提出多媒体数据处理机制和Apla中基于关系代数的文本处理机制自然融合,包含了对多媒体数据处理的Apla语言程序,可以通过Apla→Java程序自动生成系统自动转换成等价的Java程序,使得Apla语言具有对多媒体数据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COC++ 编译器面向对象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COC++编译器的功能是将C++源程序转换为等价的C程序。COC++编译器不是使用传统的构造方法而是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将相应成分如符号表,语法分析等模块封装为类,并以C++语言实现。符号表类封装符号表及其建立、登录、查找等操作。基于C++的作用域规则,COC++编译器为每个作用域中的符号建立一个符合表,利用指针链指明嵌套关系和继承关系。语法分析的模块设计为一个抽象类,定义所有语法成分类的公共特性和公共接口。实际的分析工作和语义处理工作通过C++语言的多态机制由相应的派生类各自的成员函数实现。这样类化的编译结构不会因为增加某些语言成分而做很大的改动。阐述了面向对象的技术用于编译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Java多线程具有很大的平台相关性,导致了其同步机制的平台相关性。通过试验讨论了Java同步机制在不同平台下的成功实现和实现效率,并分析了这种平台相关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处理多线程同步机制的Java程序的跨平台性编写和执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Apla-Java可重用部件库是PAR方法的重要研究成果.实验证明它对基于PAR平台进行串行Java程序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实现部件库的并行、并发机制,使其支持并行、并发程序设计,对于提高并行、并发软件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并提出了并发类库的若干设计策略并实现了Apla-Java可重用部件库并行、并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Java编程语言势必要与已经由其他高级语言编写的服务器、应用接口工具包及程序相结合,因此Java平台提供本地接口JNI来简化这一过程.本文将叙述如何使用JNI在Java编写的程序中调用其他高级语言编写的本地库和本地方法.并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JNI来解决Java语言与其他高级语言之间的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种并发Java程序控制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并发Java程序控制流模型的建模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并发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语义以及带抑止弧Petri网的建模能力,提出了一种并发Java程序控制流模型--CJCFM,并给出了从并发Java程序构造该模型的方法.CJCFM以带抑止弧Petri网为基础,简单直观,可模拟程序实际运行过程,对并发程序的理解、分析和测试有很大帮助.通过对现有开源Petri网实验平台PIPE的功能进行扩展,可在该平台中直接构造并执行CJCFM.借助成熟的Petri网理论与算法,可验证CJCFM的各种性质,从而达到对源程序进行分析的目的.实验表明:CJCFM能有效协助理解、分析和测试并发Java程序.  相似文献   

18.
由DBASE数据库结构文件自动生成VAX Rab/VMS数据库定义,是 VAX Rab/VMS数据库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实现PC-VAX机之间的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上要阐明和解决 DBASE N-VAX Rab/VMS数据库定义接口软件的有关问题.这种接回软件为VAX Rab/VMS数据库定义提供了新的简便方法,同时也为PC到VAX数据库转换提供了有关信息.1 设计思想CCDOS和VAX/VMS/VMS两利,操作系统,均支持 BASIC,FORTRAN,COBOL,PASCA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支持各自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这是设计接口软件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分布式软件模型和设计方法,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组件通过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使各个组件可以用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SOA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应用的适配性和效率。通过使用SOA框架,系统之间的耦合性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SOA可以用多种技术来完成,例如目前最常用的网络服务(Web Service)或者CORBA和Java远程调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生死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部分。因其影响不但遍及人生观的其他方面(如荣辱观、苦乐观等),而且这种影响还往往带有决定性的意义。生与死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人何以生又何以死?人应该如何对待生与死?如此等等。这种种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与主张,由此也就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生死观。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两大支柱,比较一下他们的生死观,对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