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神曲》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良臣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神曲》的二重性特点是研究但丁及其《神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艺术两大方面入手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二重性正是但丁生活的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社会生活矛盾的反映 ,也是作者世界观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告诉我们,民主自由这些社会思潮常常是伴随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开始的,因此,爱情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反封建的政治问题。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到中国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0-73
浅析《活着》中余华所传达的人文主义,这在小说主人公福贵身上最能体现。福贵具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进而折射的世俗人文主义,都是对"活着"主题最好的诠释。从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期开始,其小说就带有了世俗的悲悯情怀,在苦难与温情的相互激荡下,演绎着生命的本戏。 相似文献
5.
早在三十年代,茅盾就曾将《离骚)和《神曲》并提.这两部作品确实有许多方面相似.本文试图探索一下两者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薛育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Z2):6-9
安妮宝贝的《莲花》与但丁的《神曲》两篇作品有一条相同的主线,即主人公从开始的迷失,而后走上虔诚而又艰辛的忏悔之路,并最终获得救赎.在此中,都包含两位作者对"人"的灵魂的严肃的拷问,并对"人"如何获得永恒救赎给出自己的答案.两部作品处处透出对"人"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7.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坎特伯雷故事》表现了乔叟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乔叟的创作立足现实,面向人生,反对神秘主义的创作手法,与中世纪虚幻故事、幽灵般的圣母圣徒形象和千篇一律的宗教题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受时代的影响,乔叟处于由神学、宗教思想向人文主义思想的过渡时期,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为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因善用讽刺和机智的语言而著称。小说《愚人颂》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全文以动态的内心独白为基础,揭示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和渴求。本文将对《愚人颂》里的人文主义和人性关怀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钟妮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7)
伊恩·麦克尤恩从艺术科学、道德理性出发,探讨人生价值和人性理想,表达其人文主义信念。通过分析《阿姆斯特丹》,审视主人公艺术创作的理想与失败、道德抉择的失误与胜利幻觉,揭示文中人文主义的缺憾与理想。 相似文献
10.
成良臣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80-82
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塑造两个层面入手 ,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并探讨了作品思想倾向与作家的丰富生活体验和长期的情感积累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黄金时代"最有成就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这出节日喜剧中通过两个完美女性的形象,以巧妙的情节故事,幽默戏谑的语言娱乐观众并向当时已经年迈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表达了敬意。《第十二夜》是一出向女王致敬的剧作,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3.
付江涛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1):62-64
关于意大利著名小说《十日谈》的评论、解读不计其数,本文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花园在小说中的意义。花园在《十日谈》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人们进行玩耍、休息、赏花、散心等娱乐活动的场所,而是成为人们享乐、愉悦(灵与欲)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山,是深沉的,是厚重的,自古以来为人称颂。该文以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为材料进行分析,借车站送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节,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紧扣"背影"这条线索,着重对文中父亲的描写展开论述。虽然面对天灾人祸,在厄运面前有过痛苦挣扎与命运作斗争以及人情冷暖的反抗,但更多的是显露出父子之间的凄凉而又辛酸的爱。该文围绕父爱这个主题展开论述,透析了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从《乡村爱情故事3》电视剧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描述,对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农村体育发展的建议。通过观看《乡村爱情故事3》剧情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鲜明地表达出他的人文主义政治历史观。他对王子哈姆雷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 ,给予了极高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雷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 ,以及他坚信人类前途的光明 ,相信依靠人的理性和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社会都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18.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不朽名篇.依据但丁的理论,长诗的主题被赋予双重意义——一为显性意义,即字面上的意义;一为隐性意义,即“事物的意义”.认知《神曲》的主题,隐性意义才是根本和关键.本文试从文本的某些描述入手,简要分析长诗所表现的隐性意义,进而对其主题做以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尤红娟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6):27-30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内涵。地狱作为负罪亡灵的囚禁之地,象征人类背离基督教信仰陷入的道德困境;为了杜绝罪恶,但丁创造了四种象征性形象,传达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以维吉尔为象征,重视知识、理性、荣誉的道德完善作用;以自身为象征,强调文学应表现真实的人性;以“孤舟”“苦难的旅舍”为象征,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以教皇尼古拉三世为象征,反对基督教会的腐败。丰富的象征意蕴使《地狱篇》成为《神曲》三篇中现实性最强烈、影响力最为深远、启迪最为深刻的篇目。 相似文献
20.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154首十四行诗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在《十四行诗集》中,莎士比亚通过歌颂人的高贵性、永恒性以及肯定现世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