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深感到,方向明确、坚持不懈、长期积累是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好的学风和优良传统是研究所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能够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础研究必须走向世界,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敢于竞争;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古生物资源优势,瞄准学科前沿,选好研究课题,并给予积极支持,是产生创新成果和重大发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古生物化石是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是研究动物与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也是人们  相似文献   

3.
回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深感到,方向明确、坚持不懈、长期积累是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好的学风和优良传统是研究所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能够得到球断发 重要条件;基础研究必须走向世界。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敢于竞争;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古生物资源优势,瞄准学科前沿,选好研究课题,并给予积极支持,是产生创新成果和重大发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陈鸣 《科学大观园》2011,(14):52-54
1927年5月9日注定将在中国科技史和对外交流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这一天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启程,前往广袤的中国西北去开展持续了8年之久并行程上万里的伟大考察。这次考察由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和在世界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瑞典人斯文·赫定分别担任中、外方团长。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一种5亿年前的古生物进行了复原。这是一种属于球接子目的三叶虫类,学名为舟形球接子三叶虫,尽管这种发现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三叶虫活体的长度只有1厘米,但它们的化石被极为完好地保存在页岩和石灰岩中,科学家因而得以详细了解它们的解剖学特征。研究者之一、瑞典隆德大学的地质学教授马茨·E·埃里克森说:"化石细节的完好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意味着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6.
古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与现代生物一样,采用瑞典生物学大师卡尔·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一个物种的名称由三部分构成:属名(名词)+种名(形容词)+创种人姓(名词),所有这些,都用拉丁文表示,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解放前,我国的古生物文献一律以拉丁文“双名法”命名,写出拉丁文名,中外古生物学者及一般地质工作者都能认识,都有所遵循。解放以后,开始提倡在用拉丁文名的同时,也译成汉文名与之并列使用。这对于向广大中、初级地质工作者普及古生物知识,使之便于记忆、掌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当中,往往也失之偏颇或随心所欲、随意简化,造成译名不准确、不统一,反而引起混乱。更有甚者,在一段时间内,片面追求中国命名原则,违反了国际统一的命名法规,因而定的名称得不到国际承认,只能作废而重新厘订。汉译名称也有背离原文者,必须重译。下面笔者仅就感受最深的几点,发表不成熟的意见。古生物属种的拉丁文名称,不少是由形态特征而来的,这一般应按拉丁文原意翻译。例如:腕足动物的一个属“Lingula”,按拉丁字意译为“舌形贝”,这是最正规的译法,有的文献上也译为“海豆芽”,这是用形态相近的事物来比喻,而且已使用广泛,为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接受。再如:三叶虫的一个属“Drepanura”,按拉丁字应译为“矛尾虫”,但也有形象比喻的译法,叫“蝙蝠虫”,因这种化石形态特殊,很美观,且作为以前《中国古生物志》系列丛书的封面图案。这个名字因而约定俗成,为大家所公认。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建议,今后译拉丁文属种名还是尽量按原意直译或转译为好,以免造成混乱。古生物属种拉丁文名称中,也有相当多的是由人名、地名来命名的。对此,笔者有如下三点看法:第一,必须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有很多人名、地名,不管来自哪里,它一成为拉丁文属种名则按拉丁语发音。目前较通用的是德式发音。但译成汉语时,绝不能一律按拉丁语发音(德式发音)译,而应该追溯其所纪念的人或地方是属于哪国,是如何发音的。例如,化石中有一个属Dunbarula,原译“顿巴”,显然是按拉丁语发音译的。可是追根溯源,它是纪念美国耶鲁大学的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C.O.Dunbar教授。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黄汲清、杨遵仪留美时,都与此人相识,他们读此人的姓名当不会读错,他们都指出此人的姓发音为“丹巴”(dnba:)而不是“顿巴”(dunba:)。所以应该改译“Dunbar-ula”为“丹巴”。又如比利时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L.G.de Koninck,也为很多人所纪念,相应地,在四射珊瑚化石中有“Koninckophyllum”,旧译为“康宁克珊瑚”,腕足动物化石中有“Koninckella”,旧译“康宁克贝”,菊石化石中有“Koninckites”,旧译“康尼菊石”或“康尼克菊石”。然而,众所周知,比利时通用的是法文,“Koninck”的发音应当是“柯南”(in发en的音,n后之ck不发音)。所以,以上三个属名相应地要改为“柯南珊瑚”、“柯南贝”、“柯南菊石”。第二,以人名命名的属种,汉译时应译出所有的音,不应只译第一个音然后加上“氏”。譬如在腹足动物化石中有个属叫“Murchisonia”是纪念英国大地质学家Murchison(“志留纪”的创立者)的。这个属名汉译不应叫“莫氏螺”,而应该叫“莫企逊螺”。首先,叫“莫氏”并不科学,人家并不姓“莫”,“莫企逊”才是他的姓。其次,这样一简化,将来遇到很多属名,开头一个音节叫“莫”的也许还很多,都译成“莫氏螺”又如何区别呢?同样道理,腕足动物中的属名“Richthofenia”不应译为“李氏贝”,而应叫“李希霍芬贝”,双壳动物中的“Claraia”属不应译为“克氏蛤”,而应译为“克拉拉蛤”。第三、以人名命名的属种,应严格按原意翻译,不应随心所欲地译成其它名字,否则读者一看中文与拉丁文对不上,感到莫名其妙。例如:解放初期,著名地质学家李春昱任渭北煤田地质队队长时,与另一地质学家谌义睿一起出差到陕西耀县,李发现一大硅化木,运回南京交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研究,斯鉴定为新种,定名为“Dadoxylon leei Sze”,译为“李氏台木”,此标本现在南京珠江路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博物馆门前长期展出,名牌上写的是“李氏台木”,无疑是正确的。可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中国各门类化石”系列工具书之一的《中国中生代植物》一书,却将这个种名译成了“耀县台木”,这大概是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不愿“突出个人”,也许更由于李春昱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人们尤其不敢提他。但这样一来,读者一看明明是“leei”,却译成“耀县”,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总之,“忠实原文”、“名从主人”这些原则是不应当随意背离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5):70-71
1955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次发现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节甲类鱼化石.那么,你可知道,为什么要研究古生物? 很多人或许都曾经好奇过:人从哪里来?人是古猿变来的吗?恐龙真的灭绝了吗?最大的恐龙有多重?过去真的有过海怪吗?翼龙是天上飞的恐龙吗?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吗?猛犸象生活的时期是不是真的很冷?远古的地球上还生活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生物的?古生物学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生物学是探究人类生存的地球,生命起源、生物演化乃至不同物种发生、演变直至消亡过程和事件的自然科学学科.古生物研究工作者必须通过观察、试验,并在收集和分析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以求最终认识生物物种的演变规律及新物种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组织的鉴定会上,一种独特的免疫蛋白分子引起了评审专家的兴趣. "肿瘤细胞死亡时的照片上,周边有起泡的现象非常有意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李朝军教授表示,这个情况和细胞焦亡挺像,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这种分子是在七鳃鳗的免疫系统中找到的,它能够识别出人体肿瘤细胞,并从外面打孔,让肿瘤细胞死亡."研发团队带头人、辽宁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庆伟教授介绍,目前正利用这种明星分子推动癌症早筛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和英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1亿年前的一种远古小黄蜂,它长着让人毛骨悚然的锋利牙齿,被命名为Supraserphites draculi(科学家们以此将其称为"吸血鬼黄蜂")。保存在一块琥珀中的它具有多节的触角和2~3颗"长尖牙",以及扁而长的下颚。其触角的节状结构,被认为是serphitoid黄蜂家族的一种进化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74-75
粮食安全是我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是稻作生产大国,提高产量一直是水稻科研和稻作生产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稻米需求越来越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优质稻米不断冲击我国的稻米市场,目前我国推广的水稻品种多数品质较差,稻作生产可比价值低,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程景民同志著《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现状和对策研究》一书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现状和对策展开研究,分析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希冀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该书对于解决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63-63
我国拥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但是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非常有限。近几年我国酸奶生产发展迅猛,年增长30%以上,但是,我国乳品工业酸奶生产用乳酸菌发酵剂基本上仍然依赖进口,酸奶生产受控于国外公司。由于胞外多糖在食品中具有增稠、乳化、保湿和稳定等作用,利用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生产发酵乳可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流变学特性,防止我国酸奶制品中常见的乳清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据统计.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8万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1.3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7.2%,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然而要加快我国由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的迈进,就必须提高我国信息材料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55-55
随着社会治安发展特点和国际恐怖活动的日渐猖撅,我国犯罪活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犯罪手段更趋于暴力,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我国在处理爆炸物时,一般是用警犬来协助工作。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已经决定拨出专款.购置反恐“尖兵”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5):12-13
我国近年来组织工程发展迅速,部分技术已进行临床研究,建立我国组织工程产品的管理和技术质量标准是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组织工程产品在我国安全有效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我国风能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出台风电发展计划、制定相关发展政策,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不断实现跨越,风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风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等;重点阐明我国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与国外领先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提出了我国未来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发展的重点,以及发展我国风电产业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30-31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我国燕麦育种技术水平;通过选育加工专用型燕麦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我国燕麦主产区的生产水平;通过燕麦深加工技术和新型健康食品的研究,延长燕麦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课题实施,使我国燕麦整体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推进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燕麦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导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培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大名家喻户晓。然而,在粮食作物的育种、培养创新之外,纤维作物棉花的培育和生产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有科学家在为之进行呕心沥血地研究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分析和总结我国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基础上,参照国际上先进的地热资源图编图方法,合理选择编图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使编制的1:500万中国地热资源图从宏观上反映出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基本特征,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参考图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