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礼教派还是法理派的修律思想实践都存在继承、运用儒学文化的内容。对儒学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促成了不同的修律思想。总体而言,伍廷芳和张之洞都继承发挥了其中“仁”、经世致用等精神。但是,张之洞视儒学为儒教,将其与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固守其中的纲常理论,而伍廷芳则更强调儒学的社会文化意义,弱化其中三纲五常的部分,显得更为开放灵活。在修律中的表现则是:张之洞虽然积极主张并参与变法,但始终是传统伦理法内部的调节;伍廷芳则可以在继承传统法律“轻刑”、“仁爱”等思想的同时吸收现代法律中平等、尊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批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又一理论景观。这种反人本主义的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在西方批评界再掀波澜,并迅速由西方蔓延到全球。这种批评理论主张消解中心,倡导多元文化研究,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其主要观点是针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神话”和“东方寓言”等等西方中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墨翟,是我国古代主张贤才政治的突出思想代表。墨翟在为“贤良之士”而大声疾呼中,道出了许多超越于他的前人和当时人的精辟见解。“尚贤”是墨翟的重要政治主张,连同他的“尚同”、“兼爱”、“非攻”、“非命”等其他主张,成为春秋战国之际同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鸦片战争之后,政治上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感到了西方科技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知识、技能的工人。封建的旧教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亟需进行变革。正是由于以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科学教育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当时“中体西用”方针约束  相似文献   

5.
异化、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三个异常敏感且意义丰富的概念,蕴涵政治文化的现象学描述和价值论规范双重功能,直接关涉政治文化的实然和应然问题。通过对异化、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概念内涵及其主要功能的理性审视,力图从正反两面探究政治文化的应然和实然问题,指出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超越“实然”趋向“应然”的“适然”过程。  相似文献   

6.
台韩都是在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在某些外部条件和特殊条件推动之下启动民主化的;在民主化进程中,都必须处理威权遗留问题,都出现了某个最棘手的“情境问题”(“台独”问题;财阀问题);民主化的最终目标都是建立并巩固自由民主政体.台韩民主化也存在着不同:台湾民主化属于“变革”型,韩国民主化属于“移转”型;韩国民主化的基本任务是落实“第六共和国宪法”,巩固民主宪政,台湾民主化由于背负了所谓“台湾独立”的额外负担,民主巩固的任务极其艰巨.总之,台韩民主化进程说明:建立民主体制容易,坚守和巩固民主难.台韩要从“选举民主”政体发展到自由民主政体,培育出“羽翼丰满的民主制度”,还需要有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巨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关于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关于两派中谁得势或谁失势的议论增多了。究竟什么是“保守派”,什么是“自由派”呢? 目标一致,手段有别在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这两个名称被用来区分有不同政见的政界人士,以及持不同主张的经济界、学术界人士等。这两个术语并没有公认的严格的科学的定义,在如何划分两派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不少争议。一般地说,主张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实行某种资产阶级改良措施的,叫自由派,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大规模”改良的,叫保守派。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曾提出一套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主张,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古典自由主  相似文献   

8.
和谐,成为了本届“两会”的关键词。敏感的外电,很快就视之为中国新的关键词。半年前,参加了一家咨询机构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品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有幸与中国理论界与文化界的泰斗一起挖掘并探讨了现代经济社会中可释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当时大家在“和”字上达到了高度的共识。《科技智囊》近期的主题,从“中国式管理”到“第三次提升”,创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命系统和生态环境,一直是本刊坚持不懈的管理主张。从关注报道管理领域的相关话题,到开始阐述《科技智囊》的管理主张,再到尝试提出管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是指“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思想史。它是研究现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政治态度,政治主张,通过一种什么制度来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既包括了进步阶级的先进主张,也包括落后阶级的政治主张。具体地说,现代政治思想史,包括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买办、封建阶级的政治思想。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特别要研究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战胜各种反动思潮、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各种政治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每天都刊登许多新闻,其中大部分是通讯社供给的,特别是国际新闻。所以有人说,通讯社是“报纸新闻的基础”。通讯社每天大量的收集和发布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兴趣的新闻,所以有人说通讯社是“新闻总汇”。通讯社所发布的新闻,离不开人们的活动和主张。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通讯社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武器,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世界上没有任何超阶级的通讯社。通讯社的简史今天我们说通讯社是报纸新闻的供应者,而实际上通讯社的诞生要比报纸晚的多。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报纸的雏型就在中国和罗马出现了,而通讯社的诞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2.
“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治制度和学说,萌芽于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洛克、孟德斯鸠,集大成于汉密尔顿。它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开,严格界定,相互制约和平衡。“三权分立”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政治上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阶级之间斗争需要产生的,不是任何制度下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普遍适用的原则和制度。“三权分立”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国家性质、特殊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是伦理政治观,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具体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的伦理政治观存有一定的差异。孟子致力于政治的伦理性解释,以仁义为价值取向,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建构的政治体是伦理国家;柏拉图致力于政治的道德性解释,以正义为价值取向,重视人治轻视法治,建构的政治体是道德城邦。文章从这些角度比较了孟子与柏拉图的伦理政治观,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对各自政治思想传统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针对中国文化的不足,希望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以改造中国的文化。首先,毛泽东针对中国文化中缺乏国家观念、以家族主义为基础、导致国民“缺乏国家思想、政治思想”,只是追求宗法关系基础上的和谐,不懂国家关系上的竞争,主张引进这一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观念——国家观念。其次,针对中国封建文化泯灭个性的奴隶主义,主张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中强调主体发展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客体化了的人本主义价值观,真正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文化体系。再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利主义特色,主张必须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教学改革思想 ,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毛泽东基于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思想 :在教育内容改革方面 ,毛泽东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并提倡减少课程门数 ,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毛泽东主张采用启发式教授法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倡导自学 ;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 ,毛泽东主张用题目公开 ,有些课程不一定考的灵活方式 ,鼓励学生的创见。同时 ,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教学改革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具有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坚持群众路线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课本中各类文章都有,而且强调在作品教学中体现各种文体特点。他说:“政治性之文不言政治,文学性之文不言文学,断无此理。”“言政治”,“言文学”,我以为叶圣陶先生在这里是就文章体裁而言。中学语文课本编入多种体裁的文章,并且“思考和练习”的设计很注重体现作品实际,则作品教学要注重文体特点,便是不言而喻的了。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到多种文章体裁,相应地具备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前后民主政治思潮的兴起不仅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变化的反映,而且是民主政治运动长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它不是旧式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延续中的跃进和深化。它以西方民主政治为蓝本、以建立民主国家为目标,其对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军事和文化民主化的诉求在许多方面“带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它对于促进抗战、更新民族心理素质和改良文化土壤、推进历史进程与深化对民主进程的认识等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又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因而这次民主政治思潮也就失去了实现其主张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由于“为政治服务”之类的偏颇主张,导致了长期独尊现实主义乃至“伪现实主义”盛行的局面,损伤了真正现实主义文学的声誉。文学创作的路向应是多方位的,由于与社会生活及现实人生的密切关联,真正的现实主义,至今仍具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又是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社会思想基础。 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我们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强调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欣喜于人们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巨大进程的时候,我们绝不能忽视这样一种错误而危险的倾向,这就是把否认历史,否认传统文化,否认公共利益作为人的现代化的前提。 这种倾向是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的。从开展反封建道德的“矫枉过正”,忽视传统道德的优良面,到后来的“打倒一切”对传统伦理道德在理论上和行为上的彻底否定,直至80年代对外开放热潮中出现一个变奏——主张“全面西化”思潮的兴起,主张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全面否定”。真是愈演愈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社会上,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许多思想家为了超越其思想所面临的困境,都以和谐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借助自然法这一古老的观念平台,建构其理论体系,阐发其政治主张,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思维”模式,其中的思想要素和思维原则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