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特产鸟类之一.1864年在吉林省的镜泊湖一带,获得了第一个标本.推断它属于古北界区系,是一个数量稀少和未曾发现过的新种.当时就依据标本的原产地和鸟的形态特征,定名为鳞胁秋沙鸭,因这种鸟类的两胁体羽具有明显的鱼鳞状黑色斑纹,又是秋沙鸭属的一个成员,故名为鳞胁秋沙鸭.后来才查明长白山地区为该鸟的原产地,分布范围狭小,向外零散延伸到苏联的远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对江西省境内三龙镇西河段、浮梁县昌江段、婺源县乐安江段、弋阳县清湖乡信江段、修水县修水段、吉安县永和镇赣江段和万安县窑头镇赣江段等14个河段和地点进行了中华秋沙鸭越冬分布地和数量调查,共记录到中华秋沙鸭82只,31雄51雌或幼.其中弋阳和婺源为有记载分布地;浮梁县昌江和修水县修水段为首次发现,且数量较大,分别达到22和23只.本次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地环境特征具有明显共性,多选择生活在水质好、深度较浅、水流较急、河中央有砾石兀立或砾石漫滩的宽阔河流中.此外,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华秋沙鸭在江西省适合栖息的江段和越冬种群数量均应远多于此次的调查,江西省是中华秋沙鸭在我国主要的越冬分布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IUCN定为濒危物种.2012年12月,河南省商城县鲇鱼山水库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越冬时间约为120d,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水域观察到的最小种群数量为1只,最大种群数量为25只,常见种群数量为5±3只,是目前在河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秋沙鸭最大越冬种群,也是信阳市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中华秋沙鸭     
国际摄影大赛“濒危或相关资料缺失”组第四名是马丁·海勒,他在中国江西境内拍摄到一只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  相似文献   

5.
胡焕富 《大自然》2021,(5):60-61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隶属鸭科秋沙鸭属,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全球数量仅有约2000对甚至更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华秋沙鸭在我国有很多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点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6.
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是中国特有鸟类[1],隶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由于数量稀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且是雁形目惟一的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1年我们在完成吉林省科委青年基金项目“长白山几种珍禽人工饲养研究”的过程中,在长白山找到了两个中华秋沙鸭的巢,后来我们又于1995年和2001年对同一个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但是都没能再找到中华秋沙鸭的巢.其原因在于1991年开始的长白县到松江河公路的改造之后,所修的公路有很长的一段是沿着中华秋沙鸭繁殖的河段,由于过往车辆的增加,对中华秋沙鸭的…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杂志2000年第4期和2001年第4期曾先后登载了两篇报道,介绍江西弋阳信江江段上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笔者曾直接参与了后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对信江的两次考察。2001年岁尾,笔者又曾短暂造访过同一江段,并在一个位点上观察、记录到12~13只中华秋沙鸭,遗憾的是未能对那一江段做全面考察。而两个冬季在野外对中华秋沙鸭的亲眼目睹,尤其是对其生态适应性和行为的观察,又令笔者想到,在整个赣东北地区,相似乃至更佳生境尚有不少,很可能有着数量更多的越冬中华秋沙鸭。2003年新年前夕,我们陪同香港观…  相似文献   

8.
中华秋沙鸭弋阳越冬区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至2005年,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越冬区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变化和越冬栖息地生态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在越冬区的生活不稳定,常沿河流逐步迁徙,沿途常作短暂的停留,越冬区范围分布散。越冬栖息地生态因子的改变和人为干扰是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食物缺乏,气温变化与其种群数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重庆江津冬季中华秋沙鸭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重庆市江津区长江支流的綦江沿岸浅滩,拍摄到集群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 Gould,并对其活动进行了初步调查.对重庆地区越冬中华秋沙鸭的首次、正式文献报道,有利于中华秋沙鸭生态习性的研究和保护,对于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后自然环境变化、鸟类迁徙及其越冬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们曾提出在赣东北地区保有着一个数量相对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详见《大自然》2003年第2期)。四五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虽然中华秋沙鸭还是每年如期地返回越冬地,虽然我们每个冬季也都会不时地去探望它们,但我们更  相似文献   

11.
2015—2019年,对中华秋沙鸭繁殖流域的头道白河、二道白河、五道白河、古洞河、漫江的鱼类进行调查统计,为长白山中华秋沙鸭繁殖流域渔业资源管理、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显示:中华秋沙鸭繁殖流域河流共有鱼类13种,隶属5目8科,其中,鲤形目7种、鲑形目2种、鲶形目2种,鲉形目、七鳃鳗目各有1种.古洞河有鱼类11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6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举行授牌仪式,授予江西省鹰潭市“中国中华秋沙鸭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1993,(2)
1.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我国特有动物,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繁殖,长江以南越冬.生活于水域、草地环境,以鱼类、昆虫为食.体长580-660毫米.2.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鹱(读音hù)形目、信天翁科、信天翁属.在我国澎湖群岛、台湾附近岛屿及东南沿海地区生活,是大型海鸟,体长950毫米,翼展2米以上.飞翔力强,善于游泳和潜水,以鱼类、乌贼为食,有跟随轮船的习性.  相似文献   

14.
访弋阳再寻 中华秋沙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本刊2000年第4期发表的“江西弋阳发现中华秋沙鸭群”一文,即萌生前往弋阳县走一趟的念头,只可惜时值夏季,那些秋沙鸭还在数千里之外的北国正忙着带领当年的新生儿女做长途飞行前的准备呢。时机终于等来了!我们的老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HK)原总监梅伟义博士2000年11月中旬来江西婺源县参观访问,并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芬奇先生作陪。婺源的短短几日,收获颇丰,先后探访了在婺源鸳鸯湖自然保护区越冬的数百只鸳鸯和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又一种珍稀鸟类正在走上趋于灭绝的道路,这就是继朱鹮之后,位居我国最濒危的三种水禽之首的黑脸琵鹭(另二种是白鹳和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是中等体型的涉禽,初看像白鹭,但与白鹭有明显的区别。其体长735—800毫米,嘴长而直,黑色,扁  相似文献   

16.
刘立才 《大自然》2022,(5):58-59
<正>普通秋沙鸭在大连是冬候鸟,以市区的西山水库数量最多,2021年冬季更是创下新高,仅在一片没有封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水域就有三四百只,给冰冷的水库带来勃勃生机。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中体形最大的,其体长0.5~0.7米,体重约2千克,虹膜褐色,嘴暗红色,跗蹠红色。雄鸟头及背部黑褐色带绿色金属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胸部及下体乳白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颏白色,上体深灰色,下体浅灰色,枕部具短的棕褐色冠羽。  相似文献   

17.
赵修复于1948年在福州魁岐前福州协和大学校内采得潜水蜂雌性标本一只,还有被寄生毛翅目幼虫,装了500毫升广口瓶半瓶。这只雌性标本后来送给别人,迄今未见发表。被寄生幼虫标本已散失。最近几年,作者又到原产地采集,共得3雌4雄,是一个新种。它是我国的第4种,也是世界上第8种。赵修复、张彦成在1981(昆虫分类学报,3(2):79—86)年发表我国潜水蜂2新种的一文中附有全世界6个种的检索表。邱瑞珍、翁振宇(1986,中华昆虫,6:83—88)增加台湾省一新种。本文仅就我国4个种作一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年4月16日,笔者在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观察迁徙候鸟时,发现7只一群的黑脸琵鹭。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大陆继江苏盐城、深圳福田、香港米埔、海南岛东寨港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尚有黑脸琵鹭分布的地方。黑脸琵鹭是涉禽的一种,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它被认为是中国继朱鹮以后最濒危的三种水鸟之一(另两种为白颧和中华秋沙鸭),也是被许多国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及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在红崖山水库监测到斑头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 Linnaeus,1758),经查阅相关文献和专著,确认其为民勤县鸟类新记录;在石羊河西侧河滩地上采集到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从所采集的实物标本和实拍图片中鉴定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水茫草属Limosella Linn.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在甘肃分布的1个新记录属种。以上2种动植物新种的记录,说明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对研究鸟类迁徙和植物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寻猎剑嘴鹛     
我国西南边陲的横断山脉地区,尤其是云南西部的高山峡谷地带,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画眉亚科(Timaliinae)鸟类,素有"鹛类乐园"的美誉.丰富的鹛类资源,吸引了西方的探险家、博物学家进入这一地区探险、考察.自1876年英国人安德森从缅甸东北部进入云南西部采集动、植物标本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十余人在云南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全部被他们运回本国的博物馆收藏.英格曼、拉图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