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激光技术是60年代兴起的一门高新技术。30年代经过探索发展,现在已达到实用化阶段,正向产业化方向过渡。它广泛用于交通、电子、汽车、通讯、机械及军工等行业,特别是近10年来,通过"六五"、"七五"攻关发展更为迅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商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激光产业。激光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这是传统的光学所无法比拟的。它的发展与渗透带动了其它学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环境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都变得尤为重要.针对光学专业学习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教学的相关性,有必要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光学领域的专题课.本文介绍了两个相关的专题,一是超快光电子成像技术研究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光物理光化学动力学,二是飞秒超快激光技术研究氟利昂解离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余振新,男,1938年生,广东肇庆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物理学教授,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光学学报》、《激光技术》杂志编辑委员,国家教委光学与激光学科发展规划组学术秘书,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物理  相似文献   

4.
值此激光器诞生三十周年之际,由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学会和中国光学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激光学术报告会于1990年7月25~28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这次会议的筹备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由内蒙古大学具体承办。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王大珩教授在大会上做了“激光三十年”的报告:自从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向世至今已经三十年了。激光30年来的蓬勃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渗透到各个科学学科和技术应用领域,并分化出不少重要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应用方面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新兴产业。今天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在"光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1年获批国内首批光学硕士点).从20世纪50年代起,该学科即开始从事光电领域的研究,曾成功研制出中国高校第一台He-Ne激光器和激光指示器,荣获北京军区科技奖和全国科技大会奖.近年来,等离子体斑图动力学研究、数字医疗成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0,(11):54-56
早在1917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发现了激光的原理,但直到1958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激光是上世纪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它一问世,即获得超乎寻常的飞快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及其技术焕发青春,也生发了许多新兴的学科。激光正以特殊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医、食、住、行。  相似文献   

7.
光子学─一门新的学科胡燮荣1历史回顾光学这一学科在19世纪已得到很大发展.20世纪中用,半导体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学、微电于学获得新的活力,发展十分迅速.50年代后用,激光器的研究及使用给光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随之,光学与电子学的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8.
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的科学技术,是光量子学的产物。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和高单色性,因此不仅使光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开拓了纤维光学、集成光学、空间光学与计算光学,形成了近代光学,而且几乎对整个科学技术领域起了重大的改革和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国内外激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并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本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综合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各门学科,可对细胞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大小、内部结构、DNA、RAN、细胞器、蛋白质、抗原成分等进行快速测量并可据此对细胞进行分类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日趋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我校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新开设了一门《大气与环境光学》课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进行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拟从以下3个部分进行开展:一、介绍大气环境学相关知识,并着重从光学角度去认识三大洲际性大气环境问题.二、结合实例来详细介绍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检测中的有着重要应用的光学技术以及光谱学手段.三、介绍大气光学相关知识,并选讲几种最新的大气光学探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果能在电子电工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经典学科,近年来又与电子、计算机、信息科学结合,发展成为近代光学;它既有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门典型的实验和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3.
超快强激光科学的进展(PUILS)是Springer化学物理系列丛书之一,此系列丛书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提供在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领域中具有完善理论和新兴研究领域的综合时新的专题论文。PUILS系列丛书介绍了超快强激光科学的进展,超快强激光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研究领域跨越原子和分子物理学、分子科学和光学学科。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然而,语文教学论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爆轰物理学科仍然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科学,爆轰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仍然是爆轰物理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在阐述凝聚态炸药爆轰性能主要几个研究方面的基础上,从光学测试技术和电学测试技术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凝聚态炸药爆轰测试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对现代爆轰测试技术进展的阐述,分析了凝聚态炸药爆轰测试研究面临的问题,展望了爆轰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我校获得科研经费二亿多元.十年来我校有88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有570多项成果获得各种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39项,获国家部委、省级奖励420多项,获授权专利90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达11000多篇,发表专著200多本.我校还与中央有关部委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建立了十余个科研开发基地.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实现了我校在“七·五”初期确定的“八·五”攻关经费比“七·五”翻一番、基础研究和国防科技预研要有较大发展和提高的主要科研目标.重视发挥多学科和群体优势,组织联合攻关是我校科研迅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例如,激光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光、机、电等多学科知识及其综合运用.我校从1972年开始涉足这一新领域,组织了激光、工程光学等十多个专业的100多名教师、科技人员对激光技术的基础理论、应用开发、加工设备和工艺检测等各个方面开展研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不仅在CO_2激光器研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激光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我校在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研究所、激光工程中心、激光设备厂几个单位中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销售成龙配套的体系.国家激光工程中心目  相似文献   

17.
光子学是研究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重载体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该学科将成为改变世界技术的杠杆,对ZI世纪的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应用光子学》学科经过20多年的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科研条件良好,各项基础和应用研究处于本学科发展前沿,其中生物医学光学研究具有国际水平并居国内先导地位.已形成由8名教授、7名副教授及其他科技人员组成的能稳定持续进行高水平教学与科研的群体.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激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激光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原子物理、光学、光谱学、微波电子技术和量子电子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是生产技术发展推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激光的出现和发展又推动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前进,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光、发光体以及光和其他物质互相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苏会欣 《科技资讯》2009,(13):193-193
学校体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体育课担负着教育功能。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增长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同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言众所周知,激光是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才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激光的出现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和其它学科的发展。激光出现不久,就在加工上得到了应用。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激光在加工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应用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二、三十个国家正在从事激光加工的研究与应用,其中主要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西德和日本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