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2017,(6)
正南麂列岛是一个以海洋贝藻、海鸟和野生水仙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在一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里,陆生植物水仙有着怎样的魅力,竟然也成为主要保护对象呢?浙江省的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这里有大小岛屿52座,南麂岛是其中最大的一座。20世纪80年代末,专家在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发现了大  相似文献   

2.
造礁石珊瑚     
造礁石珊瑚是一类生活于热带浅海底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亚门、六放珊瑚纲、石珊瑚目,其种类繁多。据美国华盛顿史密森研究院Cairns博士与荷兰莱顿国家自然博物馆Hoeksema和Van der Land两位博士共同审定,全球造礁石珊瑚有效种共有656种。我国海域约有300种,接近世界总种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今年暑假,浙江省教委教研室和省动物学会,联合举办了赴南麂科学考察的活动。7月13日,80多名会员和教师,在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裘明华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温州港码头,登上了直达快艇,沿着浩浩荡荡的瓯江,驰向浩瀚无垠的东海。阵阵海风,激起了一个又一个海浪,快艇乘风破浪地在大海中搏击了一个半小时,突然有人叫起来“快看,到南麂了……。”我们涌向窗口望去,果然,南麂岛就像一头矫健的麂,出现在东南面辽阔的海面上,它的四周,散布着一长串明珠般的小岛和明礁、暗岩,仿佛璀璨的翡翠项链,金光闪闪,银光熠熠。啊!我们终于来到被世人誉之为碧海仙山的南麂列岛了。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17,(6)
正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贝藻资源,因此又被称为"贝藻王国"。这里的大部分贝类是素食者,它们既摄食藻类,又为藻类提供营养和附着基。然而贝类中还有一小部分肉食者,它们无肉不欢、非肉不食。这群肉食性贝类对南麂列岛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有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造礁石珊瑚种苗在微电流作用下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大鹏湾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 turgescens)为研究对象,在300 d的实验周期内,将电压为6、12、18 V的微电流分别作用于造礁石珊瑚种苗,分析比较不同电压微电流作用下各种造礁石珊瑚种苗的存活率及生长情况。在实验期间海水中pH值、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变化范围不大,微电流作用后,珊瑚脱落率由3.33%-6.67%降低到0.00%-5.00%,其中澄黄滨珊瑚6、12 V电压实验组的珊瑚脱落率降至0;珊瑚种苗存活率由91.67%-93.33%提升到93.33%-98.33%。不同种类的造礁石珊瑚生长率和生长速度受微电流促进效果不同,霜鹿角珊瑚的生长率最高,十字牡丹珊瑚的生长率最低;当电压为12 V时,微电流对霜鹿角珊瑚、十字牡丹珊瑚、澄黄滨珊瑚、膨胀蔷薇珊瑚、盾形陀螺珊瑚的存活状况和生长速度影响效果最佳。微电流通过促进造礁石珊瑚组织的延伸,降低了造礁石珊瑚种苗培育过程中的脱落率,并提高了造礁石珊瑚种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断面法对海南大洲岛后港的造礁石珊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后港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2属42种,优势种为风信子鹿角珊瑚、鼻形鹿角珊瑚、佳丽鹿角珊瑚、丛生盔形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指状蔷薇珊瑚、脆蔷薇珊瑚、多孔鹿角珊瑚和澄黄滨珊瑚等10种.在对比两年的珊瑚覆盖率、死亡率和硬珊瑚补充量变化时发现,2014年后港珊瑚覆盖率和硬珊瑚补充量较2013年略差,而珊瑚死亡率却较2013年的珊蝴死亡率明显增高,经分析认为:2014年珊瑚死亡率大幅上升很可能与强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8.
你也许体验过高山峻岭的巍峨挺拔,目睹过广袤草原的辽阔苍翠,感受过奇丽戈壁的壑岩浩瀚,见识过茂密森林的郁郁葱葱……然而,你若走向深蓝色的海洋,便可看到一个令人惊叹的多彩世界——珊瑚礁,她的神秘与绚烂一定会让你感慨万千. 珊瑚是个统称,包括腔肠动物门的珊瑚虫纲和水螅虫纲中的多种海洋动物.珊瑚虫是海洋生物中进化水平较低的腔肠动物,或称为刺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8个或8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并结合成一个形状像树枝的群体.珊瑚通常包括柳珊瑚、软珊瑚以及石珊瑚等,我们经常见到的宝石级珊瑚——红珊瑚,其实就是一类柳珊瑚.根据生长环境和特点,石珊瑚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和非造礁石珊瑚两类.  相似文献   

9.
周浩郎  梁文 《广西科学》2023,30(3):532-542
本研究通过分析珊瑚大小频率分布,探讨涠洲岛西局部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特点和种群动态,以了解珊瑚的生活史和所经历的变化。所分析的珊瑚大小数据来自2021年2月24-26日开展的涠洲岛西珊瑚礁的造礁石珊瑚样带调查,利用对数转换将珊瑚大小变换为珊瑚迭代,然后作直方图对珊瑚大小频率分布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片状的牡丹珊瑚属Pavona和块状的滨珊瑚属Porites、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盘星珊瑚属Dipsastraea等在涠洲岛西局部珊瑚群落中占优势(珊瑚面积和珊瑚个数)。对数转换的大小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偏斜不明显,变异系数小于0.5,表明这些珊瑚目前处于正常的自然补充、生长和死亡过程。涠洲岛西局部造礁石珊瑚盖度降低,主要是因为个体大的枝状珊瑚锐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防城港白龙半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点样线法(Point Intercept Transect,PIT)和样方法于2020年10月对防城港白龙半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分布区面积62.1 hm2,根据珊瑚分布的位置,可将其划分3个分布区,其中分布区二面积最大,为54.8 hm2,分布区一和三的面积则分别为2.8,4.5 hm2。鉴定出白龙半岛共有造礁石珊瑚5科8属12种,其中斯氏伯孔珊瑚(Bernardpora stutchburyi)和多孔同星珊瑚(Plesiastrea versipora)为区域优势种;造礁石珊瑚形态主要为表覆状和块状,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6.6%,平均珊瑚密度为2.12 ind./m2,平均个体大小为170.14 cm2。珊瑚白化率相对较低,平均为0.43%。防城港白龙半岛海域造礁石珊瑚分布面积小,群落种类单一,覆盖度相对较低,尚不成礁。  相似文献   

11.
下期预告     
《大自然》2020,(3)
正美丽的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经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多分布在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造礁石珊瑚、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藻类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结构复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地球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导致我国珊瑚礁退化严重。面对严峻的现状,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南麂列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开发条件,对南鹿列岛进行了生态旅游分区,并提出了南鹿列岛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作者1983年以来对南麂列岛所作的海洋生物、潮间带生态调查的资料,对过去没有报道的39种双壳类的形态作了记述。其中8种为国内首次记录,16种是东海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的资源现状,并探讨了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20,(4)
正珊瑚礁常见于赤道两侧,即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全球的造礁石珊瑚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两大区系中,分别约占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的90%和7.6%。我国的珊瑚已记录有763种,约占全球总种数的30%。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栖息地、索饵场、产卵场和繁殖场,是热带海洋生物的幸福家园,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6.
交流电作用下鲫鱼麻醉、击昏反应的时间特性蔡厚才(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平阳325400)池弘福,钱小荣,陈志远,吕炜泓       (浙江水产学院舟山316101)          TIMECHARACTERISTICS       ...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浙江嵊泗、嵊山、大陈、北麂、南麂站建站以来的风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沿海发生的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沿海的大风发生频率较高,全年有1/3为大风日;浙北沿海大风日数要略多于浙中南沿海;大风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其次是夏季(每年的7-9月),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月~1996年12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红鳍东方纯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切齿与否是养殖成活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2年试验,摸索了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从苗种运输、暂养驯化、养成技术、病害防治一整套工艺规范,在自残机理与切齿时间方面有新的见解,并在该鱼养殖中首次在肝脏表面发现明沟线虫Contracaecum Raille et Henry(1912)。  相似文献   

19.
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浙江中、南海域赤潮发生的连续监测分析,表明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近年来赤潮发生规模和频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5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还监测到一次伴有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小规模有毒赤潮.本区主要赤潮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  相似文献   

20.
南天山伊契克巴什组生物群含有腕足、珊瑚、头足和苔藓虫动物化石,通过鉴定,其中有腕足动物Eospirifer tingia,Eospirifer sp.,Tuvaella gigantean,Nalivkinia grunewaldtiaeformis;珊瑚动物Palaeo favosites sp.,头足动物Sichuanoceras sp,和遗迹化石线形迹的Gordia属,根据化石生物群和沉积特征.作者认为该组地层时代大致应归属中志留世。从生物群生态特征来看,反映了稳定低能的正常浅海环境,说明南天山中志留世沉积海域与中国南、北海域是广泛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