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2.
搜新吧     
嫦娥二号将于2011年前发射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据介绍,探月二期工程中的嫦娥二号将于2011年前发射,嫦娥三号的发射时间将在2013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飞向月球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5-26
我国探月计划3个阶段 2004年-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计观测月球虹湾地区表面物理温度昼夜时间分布月球表面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层由尘土、非集结性岩块、碎屑、玻璃熔融物质等构成的月壤层。由于没有大气的热传导,月球表面物理温度昼夜变化极大。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讯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4年起,中国的航天工程师们相继送了四位"嫦娥姐姐"升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肩负重大科技使命、为我们探访月球的"嫦娥姐姐"们。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位"月球使者"——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2008年11月12日,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清晰、完整的月球影  相似文献   

9.
3月1日16时13分10秒,中国首个月球探测飞行器"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嫦娥"一号终结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一期任务圆满结束.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到2009年3月1日撞击月球,"嫦娥"一号月球之旅共计494天.  相似文献   

10.
正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1-1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而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相似文献   

12.
2007世界大事     
《世界知识》2008,(1):14-17
一、嫦娥奔月 中国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 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奔向月球,于11月7日按设定进入最终工作轨道,不久发回第一批月球表面照片。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开展深空探测,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事业,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0,(20):4-5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15.
还在教室角落苦练杰克逊的“月球漫步”吗?真是弱爆了!快来看看咱们国家的“嫦娥三号”卫星吧一去年12月二日,“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  相似文献   

16.
国内新闻     
图片说明:"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南半球极区图像(位于月球背面西经140°到150°,南纬70°到90°范围)图片来源:人民网国防科工委1月31日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嫦娥一号"拍摄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图)国防科工委1月31日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  相似文献   

17.
"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获取最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8年第11期发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等的论文"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激光测高观测的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报道了首次利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激光高度计数据获取最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该研究团队利用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12月17日,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中国科学院牵头论证提出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和多项工程关键产品的研制任务,建成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对月球重力场模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球重力场是揭示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探测月球重力场仍然是绕月探测任务中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在已有月球重力场模型基础上,利用嫦娥一号探测数据,并结合“月女神”一号探测器、月球勘察者(LP)及早期月球探测器轨道跟踪数据,本文解算得到了高精度月球重力场模型CEGM02(100阶次),在CEGM01月球重力场模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对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跟踪数据的融入,使得对月球重力场长波长部分的解算精度有显著提高,相比于SGMl00h模型在5阶以内精度提高约2倍,在10阶以内有明显贡献,在20阶内都有贡献.初步判断这是由于嫦娥一号卫星轨道动量轮卸载的频度不足“月女神”的1/4,而同时轨道相对较高所导致.文中结合CEGM02和激光测月观测结果解算了月球平均转动惯量0.393446(±0.000006),对月球内部构造研究提供了更强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正>"嫦娥"1号所用激光高度计设计原理发布"嫦娥"1号(CE-1)卫星激光高度计2007年10月24随CE-1卫星发射升空,11月28日在环月轨道上开机后,获取了共计912万点有效月球三维高层数据,圆满完成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