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5周年,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问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段,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的协商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也是《南极条约》创始成员国之一。阿根廷还是《南极条约》秘书处所在地,在南极政治和南极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南极大国"。鉴于南极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同时南极问题又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的天文专家2008年11月12日随同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筹建极地天文观测站,并为建立南极天文台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5月17日的中国木偶剧院,成了南极的世界。不少孩子们正在与模拟的小企鹅合影;而企鹅、海豹、克里虾……这些南极精灵都化身成小木偶,活灵活现地带领小观众认识南极。大型科普木偶剧《南极精灵》让北京安华一小的小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南极的冰山、企鹅,还了解了南极的食物链是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与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南极向你招手——南极考察展览》今年春天在天津展出,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有关南极方面的展览."南极向你招手",是敬爱的陈云同志在1985年初为一本画  相似文献   

5.
我国编制的1:500万南极地质图最近在北京通过了专家初审。1:500万南极地质图的编制是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立项的,得到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地质行业基金资助。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承担了  相似文献   

6.
南极,是南极地区的简称;从地理学的概念来看,是指南纬66度33分以南的地区;从气候学和生物学的概念来看,他还包括比上述南极地区纬度还要低一些的亚南极地区。在人们的心中,南极地区的美在于它冰雪世界的洁白,在于它大气状况的纯洁。在科学家们的心中,南极的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  相似文献   

7.
王自磐 《大自然》2009,(3):16-19
南极,如同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蕴藏着取之不尽而又唾手可得的资源,吸引着人类不顾一切地奔向那里。随着人类在南极活动的日益频繁,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干扰。人类活动已经成为破坏南极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不可忽视的因素。与此相比,人类南极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却大大滞后于对南极的开发利用,而由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为此,国际社会一直在为保护南极环境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因为,保护南极环境生态,就是维护人类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2,(3):64
1我国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曾采集到9000多块陨石。为什么有大量陨石在南极被集中发现?是不是坠落到南极的陨石比其他地区多呢?其实世界各地陨石出现的可能性大致相同,不过坠落到南极的陨石更容易保存下来,并且较容易被发现和收集。寒冷洁净的南极就像一个天然冰库,坠落到南极冰盖上的陨石常会深深钻入冰内,犹如进入  相似文献   

9.
正南极这块冰雪覆盖的大陆,越来越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全世界去往南极的旅游者中大多来自欧洲,自2007年,中国有了第一条官方认可且成行的南极旅游线路。2018年的南极旅游季中,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到了8149人次。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近日联合发表声明说,卫星数据显示,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缩小至1988年以来的最小面积。今年南极臭氧空洞单日最大值出现在9月11日,约为1970万平方公里。科学家指出,这是南极上空平流层变暖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南极臭氧空洞得到快速恢复。今年南极臭氧空洞受到一个不稳定但温暖的南极涡旋的强烈影响,使平流层形成的云  相似文献   

11.
提起企鹅,人们往往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极。那些蹒跚步态、身穿燕尾服的高傲的南极“绅士”,千万年来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企鹅成了南极的象征。企鹅是一种古老的游禽。在南极未披上冰甲之前,它们就已经在南极定居了。随着南极气候的变化,企鹅练就了一套抵御严寒、与冰雪抗争的本领。它们或在冰雪上行走,或在冰冷的海水中疾游,与冰天雪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鹅主要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5月23日,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东道主举办这项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南极条约》44个缔约国和10个国际组织的约400名代表围绕南极条约体系的运行、南极视察、南极气候变化影响、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等议题展开讨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作为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是唯一一块没有土著居民的大陆。自从被人类发现以来,南极经历了地理发  相似文献   

13.
<正>在侏罗纪,澳大利亚位于冈瓦纳大陆的西南部,南极大陆的外侧,南极与位于现在的南美南端的部分连接着。恐龙就从这里进入南极大陆,然后横穿南极大陆到达澳大利亚。这样的大陆关系被证实是基于在南极发现了侏罗纪和白垩纪后期的恐龙化石。那时,南极大陆已经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但那里仍生存着恐龙,这太令人惊奇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40年的南极科学考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国际南极联合研究行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南极的了解。在我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胜利完成之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名誉主任陈立奇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仁青 《少儿科技》2014,(2):38-39
正地球的最南端是冰封的大地,这里天寒地冻、风雪肆虐,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它就是南极大陆(以下简称南极)。不像其他大陆那样,有不同肤色、种族的人在繁衍生息,南极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进行科学考察,多国的建筑师、科学家不得不在南极修建科考站。迄今为止,中国已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也正在建设中。在南极盖房子可不简单,不仅施工的难度大,而且所建的房子有许多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南极地区夏季Landsat 8卫星短波红外影像获取近年世界各国南极内陆考察车辙印、机场跑道、中转站等考察足迹信息.一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南极考察内陆考察路线特征,并通过相邻3个年度南极考察内陆考察轨迹对比了解考察轨迹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世界各国内陆考察起止点、中转站和路线轨迹差异,并结合南极冰上、冰下地形数据,冰雪积累率和冰流速等辅助数据,探索各国南极考察路线特征,通过对各国南极内陆考察活动和路线断面特征的对比分析,了解世界各国的极地考察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南极印象     
李东风 《大自然》2011,(5):44-47
南极,科学家探索的圣地。 南极,一个似乎遥不可及的地方。 南极,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名字。 南极,一个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在第32次南极科考中,"全地虎"能否经受住南极恶劣自然条件的挑战,向人们彰显它作为"南极之王"的王者风范?"北京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了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与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随同"雪龙号"以及277名科考队员一起踏上南极的,还有一款"秘密武器"——贵州产我国首款自主研制  相似文献   

19.
在扼要阐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南极科学研究战略的基础上,分析其共性、趋势和特点,并给出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在国际南极研究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对南极科研战略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8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外长毕晓普以及环境部长亨特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澳大利亚新的南极战略及20年行动计划。这份新战略阐述了澳大利亚在南极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和宏伟构想,也向国际社会再次宣示了它在南极的特殊权益以及捍卫这些权益的决心。多国竞争,澳大利亚"利益特殊"早在18世纪后期,人类就开始了对南极海域的探索。冷战中的美苏争霸也在南极投下了阴影,美苏都保留了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