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道”“德”观童坚强(92中③)《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一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首先,庄子提出德思想的原因。《庄子》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2.
“师”与“德”的话题延续了几千年,因为有“师”历史才能延续,又因为师有“德”起到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千百年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特殊作用而教师的道德修养又是教师不辱使命的内在因素,如今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教师的高素质和先进的理念更需要“德”对他的助推,师是“德”的载体,“德”是师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中共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不断与时俱进,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干部标准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任用干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也是增强执政能力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周易》通过打通天道与人道,为人道之“德”找到了形上学根基,并通过九卦的三陈建立了由内而外、由个人而天下的完整的“德”论体系。“德”不仅是沟通天人的桥梁,而且是谛造君子和天下得平的途径。透过《周易》的占筮形式和思辨语言,可以发现其核心是在表“德”。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08,(2):61-61
“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就已经把这几个字刻进大脑里了,但细推究起来,什么是德呢?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涉及到作为人的一个本原问题。古人说:“德者,得也”。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内涵在不断创新、充实。在此新形势下,师德师能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德”、“能”素质。“德”之素质,即锤炼爱心、责任心和纯洁心;“能”之素质,即强化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文化,面临文化碰撞的农村学校少先队员,由于活动范围狭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常常会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为此,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以“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为重点的“诚德工程”建设。为加大学校“诚德工程”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校园诚德教育氛围,着力培养全体少先队员诚实守信和文明规范的道德观念,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结合市“诚德工程”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在高校的具体落实,“以德治校”与“依德治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要思想,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根,也是民族精神之魂。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官克提出颇有见地的“五本”理论,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然而现实中的学校德育却往往表现出三个先天不足——虚、软、被动。改变这些“先天不足”,是我们德育工作突破的瓶颈所在。在坚持“以德治校,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和谐施教,全面育人”的德育理念之下,我区以“五行”为方略,努力构建学校德育新视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为主题,从“德说”切题引伸到“德育”,并提出,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要通过德育向“德化”转化,举校突出“德化”精神,付诸强化,最终着力构建“德学”学科,用以治学。  相似文献   

11.
侯跃 《科技信息》2009,(4):64-65
在清词“中兴”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流传于后世的词作,也成就了此时代的一批词人。在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他继承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晏几道的词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调。在纳兰词中,“情”字贯穿始终,成为词的灵魂。本文在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的背后,感受纳兰词中的真情真意。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选用领导干部必须重点考察廉和绩余国林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选拔年轻干部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坚持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干部的“德”,主要指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品质。“廉”既属德的范畴,又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才”则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以德育人”和“依法育人”工作的二者结合,运用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分析,以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育人的力度,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一文,在手卷书写时间和背景的考述上有对误,该文认定新发现的文天祥手卷“写于南宋德被二年(1276)他在杭州任右丞相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手卷”落款本身也有疑点,在景炎改元之后,文天祥不可能以“德二年秋九月”来签署日期。  相似文献   

15.
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切中当时事理”。贾谊认为,国家的安危关键在于君王如何进行治理,采用什么样的治国方针。要在充分发挥法令刑罚等强制手段的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德教,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发挥仁义礼乐的作用,“礼义积而民和亲”,“德教洽而民气乐”,形成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道”与“德”是《老子》中重点论述的中心。关于“道”与“德”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伦理形成的认识化渊源。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校”是学校崇德氛围形成的基础,从道德规范、道德影响、道德评判、道德他律和自律等方面论述了“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从建立学校德治体系、德治机制、德治实践、德治合力等方面探讨了“以德治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确立的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提出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变我国学校人才培养中根深蒂固的“重智轻德”问题,对于应对西方价值理念的渗透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立德树人”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邱玉厚 《科技资讯》2006,(12):182-182
“以德治企”是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实施“以德冶国”方针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强化企业党的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将“以德冶企”与“依法冶企”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以德治企”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无为”是“圣人”的道德行为准则、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这种人生道德论认为,“圣人”应该清静少饮,知足不争,保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件法宝。他的修养方法是“功遂身退”,“去甚、去大、去套”。他的“不德”的反传统道德思想,带有革新性质,对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德”是“无为”的人生道德论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