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教育的管理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文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边疆安全和国防巩固的需要。而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效推进,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是关键。因此,应该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认同、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投入、做足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宣传工作、把马克思主义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要采取全国带共性的路径,更要采取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特殊路径,把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通过极端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利益表达问题开展研究,既是这些地区高校学情特殊性的要求,也是维护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推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文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9个不同年级9个班389位同学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跨度11年,从5个方面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变迁进行分析。调查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变化,大学生婚恋观正悄然发生变化。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涉及大学生婚恋问题上应针对自身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学教育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增强法律职业能力与实践水平、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破解案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学教育中的困境,出路在于提高民族地区法学教育水平,加强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突出案例教学法民族、地区等特色.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工作理念和社会视野.深刻认识和谐社会的就业内涵,明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和障碍,用和谐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形成可行的应对策略,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高校开设的国防教育课,已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可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从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在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东盟国家语言与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语言的关系,结合中国——东盟架构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指出了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给当今社会特别是给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带来的弊端,并对外语教育制度提出了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因为它们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生的就业难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信心,就业压力下引发的社会不公和歧视,耗费了社会"正能量",影响边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政府需要从宏观层面对就业做好引导、监管、软环境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科索沃战争为视角,透视21世纪的和平态势,并联系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实际,我们意识到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科技强军是我国实现国防观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探索国防教育的新思路,通过国防教育进课堂、提升国防教育师资水平、创新国防教育新形式、实现国防教育网络化等途径,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参军报国意识培养机制的构建是我国现代化、信息化国防建设、高校征兵工作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专业的师资队伍、系统的课程体系、创新的教育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构建大学生参军报国意识培养机制,可采取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合理课程体系、积极创新教育形式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贫困学生较多、民族风俗习惯较浓。针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努力把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政策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与校园法治教育相结合,探讨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性认知与现实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指出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予以广泛开展实施是必须和必要的。只有自觉地理性反思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效地建构大学生民族精神养成的现实路径,才能够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意识,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军事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作用,提高全体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我院军事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防教育与人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的需要与行为规律,对高校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需要的层次性、多样性、发展性和矛盾性要求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要有的放矢、与时俱进、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国防教育旨在使在校大学生深刻认识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密切关系,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正确认识新一代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做好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作者的理解,浅析高校国防教育,为更好的开展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现状、意义和作用入手,阐述了高校大力加强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是适应大学生现实状况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与军事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政策,分别对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大专院校的教材进行补充编订,增设战时课程,强化对各级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和管理,以加大国统区学校的国防教育力度。国统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抗战意识,使学生的从军热情进一步高涨,同时也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大量的国防人才。国统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是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个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认为高校要坚持以情感教育为基础、以心理疏导为核心、以实际帮助为保障、以行为引导为目标的原则,提出工作中以精细化工作导向、树立大德育观、从抓好队伍、创新机制、更新形式入手,不断提高个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