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DFT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Fe4BP的所有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经过频率验证,获得8种稳定构型,分析各构型的几何参数、成键及电子转移情况,发现Fe-B和Fe-P键是原子簇稳定性的主要贡献者;原子簇Fe4BP存在Fe-P的择优键合;原子簇电荷转移是从类金属到金属。  相似文献   

2.
利用DFT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Fe4BP的所有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经过频率验证,获得8种稳定构型,分析各构型的几何参数、成键及电子转移情况,发现Fe-B和Fe-P键是原子簇稳定性的主要贡献者;原子簇Fe4BP存在Fe-P的择优键合;原子簇电荷转移是从类金属到金属.  相似文献   

3.
用DFT方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原子簇Ni3BP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所有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得到5个稳定构型:单重态3个,三重态2个;同时,也对各稳定构型之间的异构化进行了研究,得到.单、三重态势能面上与体系异构化相联系的4个过渡态.分析各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及异构化过程得出:Ni3BP(3)(A′)是单、三重态中热力学最稳定的异构体;单重态的Ni3BP(1)(A)、Ni3BP(1)(B)和三重态的Ni3BP(3)(A′)、Ni3BP(3)(B′)具有一定的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DFT方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原子簇Ni3BP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所有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得到5个稳定构型:单重态3个,三重态2个;同时,也对各稳定构型之间的异构化进行了研究,得到.单、三重态势能面上与体系异构化相联系的4个过渡态.分析各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及异构化过程得出:Ni3BP(3)(A′)是单、三重态中热力学最稳定的异构体;单重态的Ni3BP(1)(A)、Ni3BP(1)(B)和三重态的Ni3BP(3)(A′)、Ni3BP(3)(B′)具有一定的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NiFeB2的单、三重态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单重态有三个稳定构型,三重态有四个稳定构型,且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这一点与NiFeB2具有磁性一致;在簇中Ni—B和Fe—B有强烈相互作用,Fe—B间作用力大于Ni—B间作用力;从热力学数据计算可知,原子簇NiFeB2比相应的原子簇NiB2和FeB2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构造出的十几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最后获得5种稳定构型。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几何参数和电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3BP能够稳定存在的几何构型中有三角双锥和四方锥构型;其中,三角双锥构型1^(2)最为稳定;团簇构型的稳定与B和P原子的近距离作用有密切关系,此微观结构特征希望不久得到实验证实;Co和B两原子间的作用要强于Co和P两原子间的作用,此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Co-B键和Co-P键对原子簇Co3BP稳定性贡献起主要作用;B原子得电子,P原子失电子,Co原子的电子得失情况与团簇Co3BP构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原子簇NiFeB_2的10余种可能构型在单重态下进行优化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能量、成键、电荷分布情况及不同构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原子簇NiFeB_2以B-B键较长的三角锥形1构型最稳定,是原子簇NiFeB_2最有可能存在的构型,B-B在Ni-Fe异侧的平面四边形2构型次之;Ni-B,Fe-B原子问有强烈的成键作用且Fe-B间作用力比Ni-B间作用力大;各构型中电子由B转向Ni,Fe;在形成原子簇NiFeB_2的过程中Fe,B原子的所有轨道均参与成键,Ni原子的4p,4s在其成键中起主要作用;除了B-B键较短的三角锥形3构型外的其它构型中Fe原子的催化活性高于Ni原子,B-B键较短的三角锥形3构型和直线型4构型可能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催化加氮和加氢上直线型4构型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原子簇NiFeB2的10余种可能构型在单重态下进行优化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能量、成键、电荷分布情况及不同构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原子簇NiFeB2以B-B键较长的三角锥形1构型最稳定,是原子簇NiFeB2最有可能存在的构型,B-B在Ni-Fe异侧的平面四边形2构型次之;Ni-B,Fe-B原子间有强烈的成键作用且Fe-B间作用力比Ni-B间作用力大;各构型中电子由B转向Ni,Fe;在形成原子簇NiFeB2的过程中Fe,B原子的所有轨道均参与成键,Ni原子的4p,4s在其成键中起主要作用;除了B-B键较短的三角锥形3构型外的其它构型中Fe原子的催化活性高于Ni原子,B-B键较短的三角锥形3构型和直线型4构型可能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催化加氮和加氢上直线型4构型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上对原子簇Ni2BP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所有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获得2个单重态、3个三重态共5个稳定构型;原子簇三重态的稳定性强于单重态,其中Cs对称性的Ni2BP[3](A)是所有单、三重态中热力学最稳定的构型;在簇中Ni-B键强于Ni-P键,且类金属B、P间存在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原子簇Fe2Co2P中40种可能存在构型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验证,获得了18种稳定构型,分别对其能量、几何参数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原子簇Fe2Co2P能够稳定存在的几何构型中既得到了单帽四面体和三角双锥的立体构型,又得到了五边形和菱形的平面构型;原子簇Fe2Co2P中金属和类金属之间的成键立体构型强于平面构型,立体构型中成键主要是由金属和类金属提供的,平面构型中金属与类金属之间及金属与金属之间对成键的影响相差不大;从电子性质得出影响因素主要是几何构型及金属与类金属的成键数目,P所带相对电荷量与其周围成键金属原子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Co Fe2BP团簇的二十几种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相关频率计算,共获得二、四重态稳定构型各5种,对这些构型的立体结构及其能量、成键情况和催化活性等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Co Fe2BP团簇的各优化构型中,构型1(4)的稳定性最好,四重态的稳定性要大于二重态的,多重度对构型稳定性影响较大;(2)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对构型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其中金属原子与B原子更易成键,B、P原子之间存在近距离接触;(3)金属原子Fe和Co是Co Fe2BP团簇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Fe和Co原子是催化剂潜在的活性位;(4)具有近似平面型结构的构型4(2)和4(4)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用MP2和DFT的B3LYP方法,在含有弥散函数的cc-pVDZ基组水平上,对磷原子团簇P5及其正、负离子可能存在的10种同分异构体进行扫描式优化,并通过振动分析对收敛的结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是否是稳定的平衡几何构型.结果表明,最稳定的P5为由正四面体的P4演变来的b结构的二重态,P5 和P5-则为由正方形P4演变来的e结构(正四棱锥)和j结构(平面正五边形)的单重态.这些与文献的报道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其他稳定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形式差别较大.例如,D2h的c结构是不存在的,而C2v的d结构则是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TLC /CS-910薄层扫描技术定量测定二硝基联苯二甲酸的异构体组成,给 出三种不同硝化方法的收率及异构体分配数据。用Fe/NH4Cl法还原硝基物得到单 胺和双胺,收率72%.根据单胺具有强烈荧光的特点,采用重氮化法和荧光分光光 度法相结合,测出混合胺中的单胺与双胺合量分别为22.54%和67.22%,其余是无 机盐。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综合平衡原理,建立和讨论了一种新型的FeS2-H2O系电势-pH图及该体系中溶液态物质的浓度分布函数单质硫只有较小的稳定区且依赖于溶液中含硫物种总浓度Ct(S)和H2S气体的分压大小,当Ct(S)固定时,分压小于某临界值后单质硫的稳定区将消失Fe2O3(S)和FeS2(S)的稳定区均很大,Fe2O3的稳定性与溶液中含铁总浓度Ct(Fe)有关,而FeS2的稳定性与Ct(S)、Ct(Fe)及H2S气体的分压均有关图3,表3,参4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既往病史、入院时血压、CSS评分、Barthel指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进行调控,并连续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周内的血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的血压变化规律,及15,30,90,180 d两组患者的死亡、复发、残疾(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不同,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压增高,实验组血压24 h内迅速下降,第4天稳定;对照组血压3 d内迅速下降,第5天稳定;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宜适量调控血压;病灶数量影响患者预后,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B3PW91/6-31G(d, p)计算水平上,对铁离子配合物[Fe(H2O)m(OH)nx(m+n=4; x=3+,2+,1+,0,1-)的5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几何构型、电荷布居以及能量。计算结果表明:这5种配合物在理论上都有可能稳定存在,配体以氧原子与铁离子配位并形成四面体构型,有部分电荷从氧原子转移到铁离子,OH-与Fe3+的配位作用较强。铁离子的d电子以高自旋的形式排布,形成开壳层的电子结构,其中Fe(OH)4-的d电子最难以发生跃迁。比较具有相同数量Fe3+、H2O和OH-的[Fe(H2O)m(OH)n+jH2O+kOH-]体系的能量,发现随着[Fe(H2O)m(OH)nx中OH-数量的增加,H2O数量的减少,体系的能量逐渐降低。所以,[Fe(OH)4-+6H2O+2OH-]体系最稳定,与布居分析中OH-与Fe3+的配位作用较强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稀土金属(R)与过渡金属(T)化合物RT5型系列衍生物中R3(Fe,M)29和R(Fe,M)12的结构和内禀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稳定元素(M)和嵌入轻原子(N,C,H)对其结构和内禀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