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保路 《科学通报》1982,27(13):813-813
我们曾用四种脂肪酸自旋标记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19)-B_1膜不同深度的流动性。发现在靠近极性端的膜表层,癌变细胞膜流动性比正常细胞膜大,而在膜深层,情况正好相反。但温度对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膜流动性有何影响?两种细胞膜的相行为如何?我们用两种典型的脂肪酸自旋标记Ⅰ(1,14)和Ⅳ(12,3)研究了这两种细胞膜表层和深层的序参数和旋转相关时间与温度的相关性。由T_c的Arrhenius做图找出了这两种细胞膜在表层和深层的相变点,计算了在不同相的活化能。为进一步弄清癌变细胞膜结构和动态性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
忻文娟 《科学通报》1985,30(2):142-142
我们曾用五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79)-B_1膜巯基结合位置的性质。发现在两种细胞膜蛋白上的巯基结合位置都呈圆锥形。但V_(79)膜蛋白巯基结合位置比V_(79)-B_1窄小而且深,其深度约为10.85-15.33,而V_(79)-B_1约在10.85  相似文献   

3.
王心伟 《科学通报》1984,29(8):505-505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石蒜碱铵(Lycobetaine,LBT)及氧代赖氨酸(Oxalysine,OLS)是不同类型的抗癌物质。CPT临床应用对多种恶性肿瘤有疗效,能抑制DNA的合成,影响S期,并阻止细胞核分裂。LBT对动物肿瘤的疗效明显,临床试用也证明对卵巢癌和胃癌有一定治疗作用,它对细胞的G_2期能产生明显阻断,并使肿瘤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的影响。OLS经动物实验证明对多种实体瘤有效。它能抑制赖氨酸代谢,并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从已有资料来看,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三种物质对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其五种结构和链长见图1)的氮氧自由基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末成对电子的能级分裂为两个,分别对应电子自旋量子数M_s=±1/2.~(14)N原子核自旋I=1,它的核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相互作用,产生超精细分裂,分裂的数目为2I+1=3条.自旋标记的马来酰亚胺部分特异  相似文献   

5.
徐元植 《科学通报》1987,32(7):516-516
酸性磷(膦)酸酯与许多金属离子都能形成配位化合物,Sato等曾对二(2-乙基已基)磷酸(DEHPA)在盐酸体系中萃取VO~(2+)的配合物,进行了ESR波谱研究,但未能得到分辨较好的波谱。 本文合成了几种酸性磷(膦)酸酯的VO~(2+)配合物,并在不同溶剂中,室温时进行了ESR波谱研究,讨论了它们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清刚 《科学通报》1981,26(24):1516-1516
类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根据Singer等人的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在正常温度下,膜类脂双分子层是严格有序的,并且有一定的流动性。X光衍射、顺磁和核磁共振研究表明,生物膜内的脂肪酸链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处于流动的状态,在某些外来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相的转变。经荧光探针检测发现,当细胞发生癌变时,其膜类脂的流动性比在正常细  相似文献   

7.
克山病患者红细胞膜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8,33(20):1580-1580
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病,急性患者由于心脏坏死突然缺氧引起死亡。对潜在型克山病(以下简称潜克)患者的诊断还存在着不小的困难,鉴于很多疾病患者的红细胞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膜结构异常膜的流动性和Na~+,K~+-ATP酶活性低于正常人群。1984—1986年云南楚雄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克山病可以认为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本文对潜克患者的红细胞及红细胞膜有否异常进行了探索:对患者红细胞膜骨架的  相似文献   

8.
蒋连伟 《科学通报》1982,27(23):1464-1464
过去几年中应用荧光漂白恢复(FPR)方法对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流动性进行了若干研究。该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已引起重视。膜上大分子迁移的信息特别有助于了解细胞膜在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而对于诸如细胞恶变过程或“细胞重建”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化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可以在细胞膜下面游弋的分子“潜水艇”.它的“潜望镜”可以在细胞膜上下穿行,探测氢离子.当“潜水艇”受到光照时  相似文献   

10.
赵保路 《科学通报》1984,29(1):48-48
我们曾用脂肪酸自旋标记化合物I(10,3)研究过抗癌药物硫杂脯氨酸(THIPRO),阿糖胞苷(CYTO)、放线菌素D(ACTI)和5-氟-2′-脱氧尿嘧啶(5-F-U)对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79)-B_1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发现这几种药物都使细胞膜脂有序度变大,流动性变小,其中以硫杂脯氨酸对细胞膜表层作用最明显。为了弄清这几种抗癌药物对膜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一种卵磷脂人工膜体系,用抗坏血酸(V_c)还原自旋标记动力学探讨了这几种抗癌药物对膜的通透性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加入白蛋白对上述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阚义  林鸿宣 《自然杂志》2022,44(6):411-421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粮食安全,水稻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减产。植物通过不同层面感知高温并激活下游的高温响应,包括膜流动性、蛋白质内稳态和活性氧内稳态平衡的改变等。水稻在不同的亚细胞结构(细胞膜、内质网、叶绿体)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核酸、蛋白质、代谢)上响应高温。自然位点在生产应用上更为便捷,其中TT1(Thermotolerance 1)、TT2TT3是三个重要的水稻耐高温自然位点,并分别通过参与毒性蛋白清除、钙信号介导的蜡质代谢以及细胞膜-叶绿体信号转导调控水稻抗热,因此挖掘耐高温自然位点,解析作物高温感知及响应机制,为培育抗高温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杰 《科学通报》1992,37(7):653-653
5′-核苷酸酶(EC 3.1.3.5)催化5′-核苷单磷酸水解生成相应的核苷和正磷酸。该酶在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质膜上,在细胞分级分离研究中常被用作质膜的标志酶。然而该酶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低温会导致不抗冷植物细胞膜系统、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组分的异常;低温冷害对水稻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及ATP含量的变化也有过报道。本文以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5′-核苷酸酶在水稻幼叶细胞中的定位及其活性在冷害中的变化,为阐明冷害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芬 《科学通报》1984,29(17):1067-1067
前文报道了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研究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以及阿托品对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莨菪碱与阿托品较明显地增加脂质体的流动性。本文进一步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荧光偏振以及冰冻断裂电子显微镜技术,同样证明山莨菪碱能增加DPPC脂质体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在 2 0 0MHz水平宽孔核磁共振成象谱仪上对大白鼠大脑进行了单体元的空间定域波谱分析 .质子定域谱由双自旋回波 (PRESS)脉冲序列完成空间定域 ,用化学位移选择激发 (CHESS)和魔角相散梯度的组合序列进行水峰抑制。比较了不同回波时间TE对定域谱信号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活体定域谱和同一只大白鼠死亡不久的大脑相同区域的核磁共振定域波谱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短TE脉冲序列得到的定域谱信号比长TE得到的谱信号丰富 ,但几个主要信号峰的谱分辨稍差。而在死亡的大白鼠大脑的定域谱中 ,出现了活体谱中见不到的乳峻信号峰。除了乳酸峰之外。存活和死亡的大白鼠之间它们的大脑定域谱没有明显差别 ;另一方面 ,TE对定域谱的影响也与大白鼠的存活和死亡的状态几乎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已知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分子量大约为55kD,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膜蛋白质。它担负着将细胞膜外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的任务,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 肌肉和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分子机制是细胞外的胰岛素作用于细胞膜,与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受体就将信号传给细胞内贮存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目前尚不清楚这个信号是如何传递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质接收信号后就大量地向细胞膜上转移,迅速将膜  相似文献   

16.
细胞与你     
《科学之友》2005,(9):59-59
细胞内部一窥即使细胞是我们身体最小的部分,我们仍旧可以知道它们的许多活动方式。让我们看一看普通细胞的内部,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m(embran)e,它的作用就像大门,让营养成分等物质进来,让代谢废物出去。■每个细胞在细胞膜内都有细胞质c(ytopalsm),  相似文献   

17.
纪涛 《科学通报》1981,26(16):982-982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学是七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核磁共振领域中的最新技术之一。其中所谓二维傅里叶变换波谱学(2DFTS),是把时间坐标轴分为三个周期:预备期、发展期和检测期,并在适当的时刻加上射频脉冲,就可以得到依赖于两个时间变量的函数S(t_1,t_2),对此函数进行双重傅里叶变换,得到依赖于两个频率变量的函数S(F_1,F_2),这就是二维的核磁共振谱。它使核磁共振谱图的谱峰由平面变成立体,从而变得直观、简单、便于解析。把自旋回波方法与二维傅里叶变换方法相结合产生了二维J谱学方法,它不仅能把耦合常数与化学  相似文献   

18.
川楝素增大NG108-15细胞的Ca~(2+)电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93,38(9):836-836
由传统中国医学中用于驱蛔虫的楝科植物根皮提取的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前阻断剂。川楝素不影响冲动在神经纤维的传导、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和对乙酰胆碱(ACh)的敏感性,而以选择性地抑制ACh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阻遏神经肌肉传递。尽管同另一突触前阻遏剂肉毒杆菌毒素(BoTX)的作用有不少共同点,川楝素却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正LDL受体"浮出水面"在人体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受体"的蛋白质分子。"受体"就好像是一道关卡,生物活性物质到了那里,就必须受到严格检验,完全合格才能发挥生物作用。"受体"还具有高度专一的识别能力。戈德斯坦和布朗由此推测,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高亲和性",提示相应"受体"(简称LDL-R)的存在。1974年,他们运用放射性碘标记LDL,果然在正常细胞中发现了这种高亲和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万选才 《科学通报》1982,27(16):1023-1023
七十年代出现的HRP轴浆运输标记法对神经解剖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神经元对“单纯HRP”(FHRP)只是作非特异性的吞饮,胞浆溶酶体随即将其分解,因而大大限制了其逆行、顺行传送标记的灵敏性。应用细胞膜上各种受体对某些植物凝集素或细菌毒素有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我们以六种植物凝集素和二种细菌毒素分别同HRP相结合,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