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分别用 Co、Ni 及 Co、Al 取代 Nd-Fe-B 中部分 Fe,取代形式为Nd_(17),Fe_(75.5-2x)Co_xNi_xB_(7.5)及 Nd_(17)Fe_(75.5-2x)Co_xB_(7.5)(x 在1~5间变化),对Nd-Fe-B 磁体的磁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随着 Co、Ni 量的增加,磁体的居里温度提高,磁感温度系数降低.随着 Co、Al 量的增加,在不降低 Nd-Fe-B 磁体居里温度的情况下,使磁体总损失大幅度降低,_1H_c 显著提高,可获得大矫顽力 Nd-Fe-B磁体。  相似文献   

2.
金属间化合物在氢气中的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不同类型金属间化合物在氢气中的氢脆敏感性呈如下次序:Co3Ti>Ni3Al>Fe3Al>TiAl.上述次序可能与组成金属间化合物的过渡元素对H2的催化裂解成原子氢的能力有关.证明有序及无序态Ni3Fe不存在空气中由水汽诱发的环境氢脆,在H2气氛中无序态也不存在脆性,但有序态Ni3Fe则存在严重的环境氢脆.研究并讨论了(Co,Fe)3V合金在有序及无序状态下在H2中的脆化本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能球磨法和粉末烧结法制备了MnFe_(1-x)Z_xP_(0.77)Ge_(0.23)(Z=Co,Ni)系列化合物,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结构、磁热效应及电子状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均形成Fe2P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用Co和Ni分别替代Fe,随着Co和Ni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a逐渐减小,c逐渐增加.磁性测量结果表明,MnFeP_(0.77)Ge_(0.23)化合物的居里温度为360K,用Co和Ni分别替代Fe后,随着Co和Ni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居里温度、热滞和等温磁熵变均降低.FeL_3边XANES分析结果表明,用Co和Ni分别替代Fe后,Fe的+3价态减弱,Fe的+2价态增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建立在EAM(EmbeddedAtomMethod)势基础上的等效原子模型,计算了模拟非当量成分的Ni3Al基合金结构稳定性与长程有序(LRO)度的关系,结果说明:非当量成分下,Ni3Al基合金有序无序转变温度随Al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其有序无序转变为形核长大的非均匀转变过程,理论上不存在稳定的均匀部分有序结构;其介稳的部分状态组织为完全有序区和完全无序区的混合组织.该结果能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Ni3Al基合金有序无序转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室温下硼含量对无序态和有序态(Fe,Ni)_3V合金在真空中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方式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Fe,Ni)_3V合金中硼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持续细化,合金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随之提高.硼原子对有序态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要大于无序态合金,有序态(Fe,Ni)_3V合金断裂方式随硼含量的变化表明硼原子在晶界上提高了晶界的强度.晶粒尺寸的细化提高了无序态(Fe,Ni)_3V合金的力学性能,而有序强化效应及硼原子改善晶界性质、细化晶粒的共同作用提高了有序态(Fe,Ni)_3V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等离子体发射电子谱研究了SmTiFe_((?)-x)Co_x(0≤x≤5)的组分及结构,其主相为ThMn_(12)型的结构相,同时包含杂质相α-Fe和TiFe_2;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Co原子择优取代8f,8j晶位的Fe原子;随着Co含量的增加,在x≈2处,单位质量的饱和磁化强度有一最大值,为112.3Am~2/kg;居里温度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粗略推出SmTiFe_(?)的德拜温度约400K。  相似文献   

7.
在一台0.1 MW加压喷动流化床煤气化炉上,维持气化温度940℃,静止床层高度300mm,气化风量9 m3/h、蒸汽量1.7 kg/h、给煤量4.56 kg/h等参数不变,测定了煤和气化产物中Co,Mn,Cr,V,Se,Hg,As,Ni,Cd,Cu,Zn,Pb等12种痕量元素含量,研究了气化压力对痕量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有利于改善煤气品质;在旋风焦中,Cr,As,Ni,Cd,Cu,Zn,Pb富集,Co,V,Se,Hg耗散,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Cr,Cd,Zn,Pb的地球化学富集因子(MGEF)减小,As,Ni,Cu的MGEF增加,Co,V,Se,Hg的MGEF基本不变;在底渣中,所有痕量元素均耗散,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Cd,Zn,Pb的MGEF增加,Co,As,Cu的MGEF减少,V,Se,Ni的MGEF基本保持不变;在煤气中,随着气化压力的增加,Co,As,Cu含量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PEG—EBT—(NH_4)_2SO_4体系对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7~10(NH_3H_2O~NH_3Cl)的水溶液中,有(NH_4)_2SO_4存在下,Cu(Ⅱ)、Co(Ⅱ)、Ni(Ⅱ)、Zn(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d(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d(Ⅱ)与Cu(Ⅱ)、Co(Ⅱ)、Ni(Ⅱ)、Zn(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有序和无序Ni3Mn在室温下不同气氛(真空、空气、和氢气)中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有序态和无序态Ni3Mn不存在明显的由空气中水汽诱发的环境氢脆;在氢气气氛中,两者均存在明显的环境氢脆现象,且无序态脆性程度略高于有序态.有序Ni3Mn的拉伸曲线存在明显的屈服平台,而无序态没有.有序态强度高于无序态.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无序态和有序态Ni3Mn在真空和空气中全部为韧性断口.在氢气中,无序态基本为沿晶断口,而有序态则表现为穿晶和沿晶混合断口.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由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和金属盐、尿素、钼酸铵在熔融状态下合成2,9,16,23-四-硝基金属酞菁、1,8,15,22-四-硝基金属酞菁,还原得到两类四氨基金属酞菁.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金属酞菁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紫外吸收光谱中,Co,Cu,Ni和Zn 4种金属对氨基取代酞菁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顺序大致相同.8种酞菁化合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对于金属Co,Cu和Ni取代的酞菁化合物来说,1,8,15,22-四-氨基取代酞菁化合物均比2,9,16,23-四-氨基取代酞菁化合物的电导率大,而Zn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OH之间进行.研究了在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的析氧电位均比纯Ni(OH)2的析氧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的循环伏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粉末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H之间进行;研究了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氧的析出电位均比纯Ni(OH)2的氧的析出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步合成法合成了以邻香兰素-D,L-苏氨酸席夫碱为配体的铜、锌、钴、镍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同时,利用差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热稳定性次序为:钴配合物>锌配合物>镍配合物>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Co掺杂对Zn1-xCoxO稀磁半导体光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研究其粉体和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o2 随机替代Zn2 位置进入ZnO晶格,并引起晶格常数的变化.紫外-可见透射光谱表明样品的禁带宽度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大呈现非单调变化规律,低浓度掺杂样品的光学带隙随掺杂浓度增大而减小(红移),这是由于Co2 替代Zn2 ,局域d电子与能带电子之间的sp-d交换耦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稀土温敏粉及ZnS型温敏粉的性质.着重分析了ZnS型温敏粉中的基质、激活剂及猝灭剂对温敏特性的影响,报道了这类温敏粉在热图谱技术中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金属卟啉催化性质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与分子氧有关的催化反应〔1〕.该文研究了标题卟啉(H2P)及其6种配合物存在下,用分子氧氧化芳醛的催化过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吸氧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17.
设计、 合成、 分离了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化合物, 并合成其金属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UV-vis和1HNMR等方法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给出了卟啉类配体与金属配合物的IR,UV-vis和1HNMR判据, 并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线性DSC实验研究了轧制对Zr60Al15Ni25大块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r60Al15Ni25非晶合金在轧制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热稳定性降低。Zr60Al15Ni25块体非晶合金轧制后原子组态的变化主要影响晶化的形核阶段,变形量较低时(20%)合金原子组态向无序方向发展,导致晶化速率变慢,晶化变得比较困难。随着轧制的进一步增加,合金原子的无序性降低,晶化速率又逐渐提高,从而使其在随后加热过程中的晶化变得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fabricated M doped (M = Al, Co, Fe, Ga, Ni and Zn) PrBa2Cu3O7(PBCO), i.e. PrBa2(CU1-xMx)3O7. The doping levels x are 0.05, 0.10, 0.15, and 0.20. X-ray data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second phase for substituting Cu by Al, Co, Fe and Ga up to 20%. However impurity phases were detected for Ni and Zn substituted samples with doping levels equal to and higher than 15%. At 77 K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is orders in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PBCO. We also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lattice parameters in the doped samples differ from PBCO, all samples remain orthorhombic. The lattice parameters of the doped sample are very close to those of YBa2CU3O7-δ (YBCO) and PBCO. For this reason these compounds are better materials to be used as the I-layer for YBCO SIS junctions. Results of structural and transport studies on 2000 A thick PrBa2[Cu0.80G0.2]3O7 (PBCGO) and YBCO/PBCGO multilayer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出La-Mg-Ni(PuNi3型)系贮氢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在La2Mg(Ni0.85Co0.15)9合金中添加微量的B,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La2Mg(Ni0.85Co0.15)9Bx(x=0,0.05,0.10,0.15,0.20)贮氢合金,分析测试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硼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包括主相(La,Mg)Ni3相(PuNi3型)和LaNi5相,一定量的LaNi2相和微量的Ni2B相经快淬处理后,Ni2B相消失,且其他相的相对量随淬速的变化而变化。硼的加入提高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使铸态合金的容量下降;铸态合金的电化学容量随B含量的增加单调下降,而快淬态合金的容量随B含量的增加有一极大值,B对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