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溪河小流域侵蚀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对长汀县根溪河小流域侵蚀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组成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内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对较低,景观总体分离度指数较高;在各侵蚀景观类型中,以微度侵蚀景观类型的优势度最大,但破碎度和分离度最小;强度以上侵蚀景观类型优势度最小,但其破碎度、分离度和分维数最大.  相似文献   

2.
3.
根溪河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GIS软件为平台,以长汀县根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高程图、坡度图、土地利用类型图与水土流失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求取各因子与水土流失间的定量关系,以期对流域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退化红壤地的朱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对不同高程带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土壤侵蚀面积来看,还是从土壤侵蚀率和土壤侵蚀指数方面来看,土壤侵蚀都主要集中于海拔300~400m处,而在海拔450m以上较小.其原因主要是:在海拔300~400m处,较强烈的人为活动,容易使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坡度较大,加剧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育和发展.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人类活动逐渐减少,土壤侵蚀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5.
低山丘陵小流域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建设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用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建立起小流域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实体模型,该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实践,探讨了三江平原低山丘陵区农林牧结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区生态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汶川震区生态影响评价及灾后生态重建与修复"讨论的成果,对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震后生态评价的地位及任务,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原则、内涵和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力图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隆庄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地表塌陷情况严重,本文选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垂直沉陷量预测,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成图,发现最大下沉量达2.73m。据此结果本文提出了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并介绍了塌陷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小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自然灾害,传统的泥石流防治多注重岩土工程措施轻生态工程措施,而生态工程防治泥石流的关键是对流域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态功能分区.基于此,选择泥石流多发区云南东川阿旺小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为基础,采用图形叠置法和主导标志法,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和制图输出功能对该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以实现既防治泥石流灾害又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结合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征、泥石流灾害特征以及防治工程的可操作性,将流域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9个二级生态功能小区,分析了每个小区的生态功能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对策和重点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9.
崩岗集中发育于华南丘陵谷坡及山间地以风化花岗岩残积物为基底的红土地貌,被称为南方地区的"生态溃疡",是该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降雨、气温等气候因子的极端变化,内部各种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广泛分布,加之过度的植被破坏是崩岗形成、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南方红壤侵蚀区(根溪小流域)野外调查,分析坡向、形态、发育阶段和活动状况上的数量及面积状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南坡崩岗的数量和面积要明显多于其他坡位;中期崩岗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从形态来看,条形崩岗数量最多,混合形崩岗数量最少,爪形崩岗面积最大,弧形崩岗面积最小;半稳定型崩岗个数最多,且面积最大,活跃型崩岗个数最少,稳定型崩岗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北港沟小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案例。对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浅要论述了生态治理工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紫荆河小流域的景观生态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提出其景观生态建设应在整体原则下,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协调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达到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高效地改善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基于AHP技术的支持,选取研究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中的15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克孜勒苏河流域2008-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安全处于上升状态,增长情况并不明显。预测至2020年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并未达到安全状态。从戈壁产业和天然草场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突变理论是研究客观事物过程由渐变引起突变的一种有效的新兴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方法的接近程度,用来评价生态系统恢复状况.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运用ENVI4.2、Arc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盖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川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城川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数字小流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字小流域构建的理论、技术背景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小流域构建的总体模式,并从框架结构、基本功能等方面对数字小流域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根据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从小流域信息化建设出发对数字小流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等进行了设想;指出实现数据共享与综合分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技术平台和决策依据是数字小流域实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巴里坤湖流域面临的湖泊萎缩、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巴里坤湖流域2006-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自然生态安全系统指标的快速下降,该流域生态安全长期处于下降状态;预测今后该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下降,2020年甚至接近很不安全状态。若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将对巴里坤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珠江上游九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 ,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模型 )为评价模型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 .2为分析平台 ,并在ARC/INFO 7.1 1及VisualFoxpro 6.0支持下 ,进行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TIN模型 ,数字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矢量图层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 ,矢量、栅格数据转换 ,地图代数运算等操作步骤 ,获取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经分析 ,在不同的土地类型中 ,裸岩区及荒地的土壤侵蚀量最大 ,是有林地的 8倍以上。在各种植被类型中 ,经济林的土壤侵蚀量最大 ,而其它植被类型的差异不显著。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量最显著的因素是坡度因子 ,2 5°以上的坡度土壤侵蚀量是平地的 54倍以上。最后 ,找出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因子是坡度和植被 ,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