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先秦名家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该学派主要以诠释"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并将之抽象逻辑化阐释国家管理.其治道思想以"正名"为宗旨,以"道用"为目标,以"定名"为行为标准,以"分离归一"为运行形态,以"名法统一"为约束机制,构成了名家思想的管理体系.以本质现、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等构建了管理型名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2.
先秦道家的治道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本质,以"清净为天下正"为目标,以"无为而无不为"为行为标准,以"太上,下知有之"为最高境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境界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道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3.
先秦兵家的治道思想以"道胜"为宗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目标,以"悬权而动"为行为标准,以"分数"为运行形态,以"文武相济"为约束机制,构成了兵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兵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4.
先秦道家的治道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本质,以"清净为天下正"为目标,以"无为而无不为"为行为标准,以"太上,下知有之"为最高境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境界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道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5.
先秦兵家的治道思想以"道胜"为宗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目标,以"悬权而动"为行为标准,以"分数"为运行形态,以"文武相济"为约束机制,构成了兵家思想的管理现.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兵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6.
和谐法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一种公平正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和充满活力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和谐法治以法治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对大学生的行为观、学习观、职业观产生着积极影响,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务实自律能力和创新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蔡元培是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在对传统美育观的否定过程中,完成了从以类和群体为重心的美育观到以个体为重心、以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近代社会美育观的转变。蔡元培给予美育以独立的学科地位,在生活中实施美育。蔡元培的美育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体现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是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改进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德育工作提供依据,具有现实意义。1991年12月和1992年1月,笔者以分层次按比例的办法对具有不同经济特点的地区:鹿城、永嘉、文成共721名初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鹿城以温八中为主,永嘉以上塘中学为主,文成以文成中学为主)。内容涉及道德观、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社会观、民主观、生活观及国情等方面。本文就是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写成,试图通过对不同地区学  相似文献   

9.
两汉经学极盛,在后汉时期“我注六经”的治学之风达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到魏晋时,道家思想发展起来,当时的知识分子尊《易》、《老》、《庄》为“三玄”。他们注重辩论,提倡自然,菲薄礼教,行动上豪放旷达,善作惊人之语,开启了独具轻力的玄学时代。现试就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之关系撮要论之.一、辩证思想的启示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在这里,老子首先…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阅读信息采纳领域相关文献,梳理了信息采纳行为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布鲁克斯情报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信息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分别从“三个世界”思想、研究目标、情报学方程式、研究方法等角度,探讨了布鲁克斯思想对信息采纳行为研究的现实意义,讨论了信息采纳行为研究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个研究社会经济史的专门刊物,《食货》在3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其内容涵盖了从先秦至明清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很多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其时及以后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军旅文学是军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先秦军旅文学、汉唐边塞诗、宋代军旅文学中的爱国忧国情怀和明清古代战争经典小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学的历史发展风貌,并指出,不同时代的军旅文学昭示出不同时代的核心精神支柱与核心价值理念,一部军旅文学史就是一部围绕着民族核心价值观而不断地建构-弘扬-再建构-再弘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有描写妇女生活的篇章,考察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情况.先秦时期,妇女受礼教约束比较少,地位比较高;秦汉之后随着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统治地位的逐渐巩固,妇女地位逐渐下降.明清时期由于妇女生活的极其黑暗,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生.封建社会解体之后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明是小品创作走向自觉的辉煌时代。生活在晚明的徐渭,其小品创作不仅在数量上甚丰,而且在质量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晚明小品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小品远出七子派,上继唐宋派余绪,下开公安派先声,陆云龙编辑出版的《皇明十六家小品》将其推举为第一家;晚明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袁宏道更是发出今耶古耶的激赏,认为其文章在明朝数得上第一。更为可贵的是,其小品在创作上有自己明确的审美取向,倡导彼之古者即我之今,彻底否定复古主义,强调本色,追求新奇。  相似文献   

16.
对《文心雕龙》中审美感觉思想的认识还几乎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文心雕龙》继承并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审美感觉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和内质,同时兼取了各家思想资源,并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进行了一次理论上的综合和提升,试图把儒家思想的合理性与当时审美“新变”要求统一起来,以“唯务折中”的态度来调和“复古派”与“新变派”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7.
族际通婚是反映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该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至唐宋时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由个别通婚向集群通婚发展、由上层统治者通婚向下层民众通婚发展、由一般通婚向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影响该地区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的逻辑发展理路,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也与主体的不同境遇息息相关。当然也是理学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性灵说”是明末著名学派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其核心是强调文学作品创作要直接抒发作者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是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学说给晚明那僵如死水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其理论影响晚明小品文的创作.同样,晚明小品文也体现“性灵说”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年左右,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