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冷轧酸洗生产线的工艺过程及酸洗温度的特点.设计了基于PLC的温度模糊控制系统.试验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有效地提高了酸温度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刘洪波  吴健 《贵州科学》2012,30(4):50-53
在分析低碳冷轧带钢酸洗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碳带钢电解酸洗的影响因素(电解极板及电解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Pb—Ca-Sn酸洗阳极增加保护措施及采用酸洗温度40℃、酸液浓度70g/L、电流密度10c/dm^2的电解工艺参数可得到较好的酸洗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铜基预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同除油温度和酸洗时间对Ni-P-PTFE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对H70黄铜进行不同工艺的预处理,然后在基体上先镀Ni-P层,最后化学镀Ni-P-PTFE复合涂层.通过控制预处理过程中除油温度和酸洗时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和HSR-2M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除油温度和酸洗时间对Ni-P-PTFE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涂层硬度和摩擦因数均有较大的影响.当除油温度为70℃、酸洗时间为4 min时,可在基材上得到润滑性和硬度等综合性能优良的Ni-P-PTFE复合涂层,涂层硬度达到5.16 GPa,摩擦因数为0.135.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高效酸洗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DJS-292型恒电位仪测定碳钢于各种酸中的阳极极化曲线,以比浊定量法测定酸雾挥发量,以重量法测定金属腐蚀。通过缓蚀剂的浓度、实验温度对各种酸的缓蚀效率影响,以及铁对酸洗对酸洗速度影响等各种因素的实验考察,研究了一种复合型高效酸洗缓蚀剂。  相似文献   

5.
紊流酸洗槽的数值仿真及酸洗影响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目前最先进的带钢酸洗方式紊流酸洗,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紊流酸洗槽内的流场,分析了流量,槽内喷射方式、酸洗液的温度及槽内带钢运动速度对带钢表面湍流强度及努塞尔数分布的影响,并对各影响带钢表面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参数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入射流量及喷射角度主要影响酸槽入口区域带钢表面流态和努赛尔数分布,而其在酸槽内部的分布主要由带钢运动速度和酸液温度决定;加大带钢运动速度和入射流量、提高酸液温度、选择适当的高径比和入射角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带钢表面的紊动和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6.
冶金工艺被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西门子工艺而且能够满足市场对太阳能级硅需求的工艺.冶金级硅的预处理是冶金提纯工艺路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酸洗可以有效地去除硅中的金属杂质例如铝、铁和钙等.通过系统性的对比试验对酸洗工艺去除硅中杂质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别探讨了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酸洗时间、酸洗温度以及硅粉颗粒粒径对杂质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酸洗工艺参数为15%的盐酸,80℃,10h和100μm.在最佳酸洗工艺参数条件下金属杂质铝、铁和钙的去除率分别为70.90%、94.82%和82.69%.  相似文献   

7.
褐煤型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龙口褐煤为原料,分别经盐酸和硝酸处理制得酸洗褐煤和硝化褐煤型吸附剂,用静态法研究对氟离子的吸附,研究褐煤型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和溶液的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褐煤和稍化褐煤对氟离子具有相当的吸附量,在起始浓度为1000μg·L~(-1)F~-及pH=1酸洗褐煤吸附量可达155μg·g~(-1).静态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溶液的pH值升高,吸附量略有降低,温度升高使酸洗褐煤的吸附率增加,相反,使硝化褐煤的吸附率降低.此外,还研究了解吸率,结果表明:吸附在硝化褐煤上的F~-比酸洗褐煤上的更难解吸。  相似文献   

8.
1Cr18Ni9Ti在酸性高锰酸钾去污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高锰酸钾去污体系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深度腐蚀速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酸洗中溶液组分、温度、流速及时间等因素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给出了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及其清洗去污过程中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时间、流速、温度、KMnO4浓度及HNO3浓度;腐蚀速率最小时的去污工艺为:HNO3的质量分数20%、KMnO4的质量分数0.02%、温度70℃、静态去污及酸洗时间12h。  相似文献   

9.
姚东升 《科技信息》2011,(1):I0118-I0119
精密带钢的生产过程中,酸洗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提高酸洗线生产效率,河北诚信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在酸洗生产线中增加了刷辊机构。但是,由于刷辊上的刷毛易磨损,致使酸洗效果不能保证。要保证酸洗效果就需要更换新的刷辊,频繁的更换增加了生产成本。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改进了原刷辊机构,新机构不仅有效的提高了酸洗线的生产效率,更延长了刷辊的使用寿命,并且调节方便,使用简单,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提高了单位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杜彦礼  马宁  李宏波 《科技信息》2011,(11):44-44,419
本文章针对核电厂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的表面处理酸洗钝化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酸洗钝化的机理以及酸洗钝化后形成的钝化膜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了酸洗钝化的注意事项,对提高核电厂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表面的耐腐蚀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晓玲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27-28,51
本文以某酸洗线项目为背景,研究了卷取张力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卷取机卷筒实时卷径计算方法,给出S7-300PLC和Ansaldo SPDM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在实现卷取张力控制中的作用。实践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建张速度快,张力波动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三菱FX0NPLC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在电镀生产线中的应用。简述了温度控制原理,论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软硬件的实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应性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3.
带有废酸脱硅再生系统的酸洗机组对于所用抑雾缓蚀剂有特殊的要求。它要求所用抑雾缓蚀剂既具有高的抑雾效果,其缓蚀率又要适当;既不影响脱硅和铁红质量,更不能对系统造成堵塞和影响系统物料的平衡。针对上述要求研制出特效的酸洗抑雾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连续退火生产线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加热段带温控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介绍了自主开发的连退加热炉带温控制一体化设计软件平台,它是一套集建模、仿真、控制设计、维护于一体的软件设计平台,利用这个软件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对连退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维护或者设计一个新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型砂性能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与铸件质量直接相关的型砂质量 ,以满足对质优价廉的铸件不断增长的需求 ,根据型砂性能和型砂组分之间的关系开发了一套型砂性能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用于在线检测型砂的紧实率、湿压强度和砂温等性能 ,并且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通过控制补加水量将型砂紧实率控制在设定的工艺范围之内。现场应用验证证明该系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阻炉具有时变,分布参数的非线性特性,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应用于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器自适应能力强,利用系统偏差和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输出对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参数通过一种改进的BP算法进行在线调节,达到对电阻炉温度的实时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优于一般PID控制.  相似文献   

17.
发酵过程温度控制PID-P参数的模糊自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发酵控制系统及对象特性设计了下位机控制算法,实现了罐温控制。在基本PID控制的基础上,论述了模糊算法设计,由控制规则生成单元生成控制规则,并离线计算其模糊控制查询表,最后在分析温的基础上,对PID-P参数进行模糊自校正。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唐山钢铁公司1 700 mm五机架酸轧机组的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关键传感器配置.重点研究了冷连轧机组部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包,它包括基于神经元网络、成本函数和轧制物理模型的CORUMTM过程工艺模型以及集高精度、高响应、多变量为一体的厚度、张力和平直度闭环控制技术.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基于先进工艺模型的预设定方法结合在线的闭环控制技术保证了板带产品质量,最终产品具有较高的厚度精度和平直度精度.  相似文献   

19.
工厂化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上位监控机,以多个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多个单片机系统为下位机,构成计算机集散监控系统.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鱼病进行自动诊断和早期预报,采用移动GPRS无线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对养殖水体的温度、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能在线进行鱼病诊断,使水产品能处在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下,达到增产、节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汪璐 《科技信息》2013,(9):112-113
推拉式酸洗(含在线平整)机组的急停控制系统是一套经过了科学优化的硬接线急停系统。利用中间继电器合理的取代了扩展安全继电器,作为急停分区中主继电器的触点扩展,在保证了急停控制系统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简化了传统的硬接线急停控制系统的繁琐结构,更加简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