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测量并获得饱和蒸汽水平方向流经铝黄铜管管束的压降数据,基于实验数据拟合出来的压降系数,以转角正方形排列的管束为物理模型,计算水平管束降膜蒸发时压降造成的传热温差的变化,分析饱和温度、喷淋密度和管列数等对传热温差损失的影响.在管束排列方式一定、蒸汽流量相同下,计算结果表明,传热温差损失随喷淋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喷淋密度为0.02 kg/(m s)时的传热温差损失值约是0.08 kg/(m s)时的一半;饱和温度越低,传热温差损失越大,50℃条件下的传热温差损失值约是70℃时的3.5倍.计算还表明,当管束为转角正方形排列时,传热温差损失随管列数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升高.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6,(9):14-15
20世纪,天文学家借助先进的望远镜和光谱仪了解到,目前的火星实际上是一个干燥、寒冷的尘埃行星,比地球南极还寒冷,比撒哈拉沙漠还干燥.稀薄的火星大气中有97%是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气压是地球表面气压的1%以下,表面温差很大,平均为零下55℃.显然,这样的自然环境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因此,"火星地球化"的重头戏是--"给火星大气加热".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这些差异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若加以开发利用,就可以造福人类。自然温差:新型绿色能源在自然界中的温差变化是一种丰富的绿色能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新型能源正在被人们认识和利用。人类对自然温差能源的探索历程是长期而不断努力的过程。1933年,在法国的一个实验室里,科学家在室温下利用30℃温差推动小型发动机发电,点亮了几个小灯泡,首次证实自然温差作为能源的可能性。20世纪60 年代,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路利用寒冷的气候条件加强散热,防止基土融化下沉,从而保证了管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开始对自然温差能源进行实用化研究。1986年,经过约10年的试验研究,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自然冷能制冷的冷藏库。  相似文献   

4.
44万年以来北京地区石笋古温度记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洪山 《科学通报》1992,37(20):1880-1880
北京地区洞穴石笋古温度记录表明,在440—78ka B.P.,古温度有三次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每一周期为10万年左右,周期中最高年均温度为12—16℃,最低温度为3—5℃,最大温差为10℃左右.北京地区现代年均温度(12℃)是处于44万年以来古温度演化的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5.
翻开世界地图册,你会看到意大利的国土是南北走向的一个“长靴”形。它的国土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约90%是山地和山前丘陵。国土中央是全长为1350千米的亚平宁山脉。首都罗马位于意大利的中部,全城被从北向西南呈大S字形绵延的台伯河一分为二。 意大利的南北纬度相差11°,所以地区的温差很大。夏天多是晴天,7~8月时,气温往往超过30℃,但由于气候干燥,并不使人感觉难受。秋天至冬天时,进入雨季,多是雨天。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温室效应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如果没有大气,那么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可是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却约为15℃,这33℃的温差主要是地球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作为城市公害的生活垃圾发生量及其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再资源化,消除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现行处理垃圾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只要太平洋有2℃的温差,整个生态链以及人类的一些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的干挠。由于温度升高2℃,浮游动物消亡了,沙丁鱼因而消失了,以沙丁鱼为生的鸟类也因之而无影无踪。智利及秘鲁的渔民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然而,气候学家却认为,局部气候的改变某些是由于无节制的人为活动造成的,这些改变可以造成所谓“触发反应”,并且产生更加重大的变化,所以不  相似文献   

9.
朱小洁  孙即霖 《科学通报》2006,51(9):1097-1102
采用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SODA再分析月平均资料, 对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 针对阿留申低压、500 hPa西风急流、南北向海表面温度(SST)差, 分别选择了研究的关键区, 定义了阿留申低压指数、西风指数和黑潮影响区与亲潮影响区的海温差. 通过这些指数序列的相关分析以及对上层海洋动力、热力特征的分析, 得到: 阿留申低压增强时, 其西侧北风增强, 海洋上层的副极地环流圈增强, 上层海洋对低温海水的平流输送增强, 使亲潮影响区SST下降, 加大了南北向海表面温差. 海表面温差的增大, 使位于其上空的西风急流加强, 西风急流的增强使位于急流出口区左侧下方海面上阿留申低压的加强, 形成一个正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10.
鳞次栉比的高楼把城市装点得错落有致,并呈现缤纷色彩,这固然是城市外观美的一种表现。但是,城市中过多的高楼却可能造成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从而对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高楼加剧热岛效应城市高楼过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之一是参与形成热岛效应。所谓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热岛"现象。热岛既指城市中心相对于城郊,又指城市相对于农村,前者一般比后者高1℃~5℃。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  相似文献   

11.
气候和人     
地球上的气候在变化吗?这个问题早就使学者们感到不安。气象观察表明,从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整个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升到最高,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末升高0.6度。然后便开始变冷,至六十年代中期,气温大约降低0.3~0.4℃。气温的波动对于大气中水分的循环和降水量有着更大的影响。高纬度带比低纬度带的温度变化要来得大。变暖时,中纬线和极地的温差会缩小;而变冷时,温差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12.
星体这一蒙上神秘面纱的奇妙世界,也和地球一样常发生疾风、雷鸣和闪电,有许多值得嚼味的气象趣闻。金星——金星表面温度达500℃,可使石头和铅熔解,没有地域与季节差别,昼夜温差也只有1~2℃。金星的大气压为地球大气压的100倍。因此,人类飞到金星进行考察是非常困难的,那里的高温可把人烧死,大气压可把人压碎。更有趣的是金星上闪电频繁,每5分钟就有100余次;风速达  相似文献   

13.
以电子器件对流散热为背景,提出热量加权温差综合评价传热量一定的多热源的平均温度和传热系统的传热效率.通过分析对流传热中控制体内"(火积)"的构成,结合变分原理推导了对流换热中的热量加权温差,讨论了温差均匀性、传热效率以及热量加权温差三者的关系,即热量加权温差越小,传热系统温差均匀程度越高;另外,从热量加权温差减小的方向来优化传热,设计一种开缝与翻折相结合的散热翅片,计算开缝和多翻折翅片与常规直翅片的热量加权温差大小,并用热量加权温差分析两种传热系统的多热源平均温度大小和温差均匀程度高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传热系统的热量加权温差越小,冷却多热源物体平均温度效果越好.即对流换热总传热量一定时,热量加权温差可评价对流换热的传热效率和温差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温差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栾伟玲  涂善东 《科学通报》2004,49(11):1011-1019
温差发电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全静态直接发电方式, 具有设备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运行时无噪声、无磨损、无泄漏、移动灵活等优点, 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即可产生电势, 在军事、航天、医学、微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燃料电池的实用困难, 温差电作为适应范围广和符合环保的绿色能源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介绍了温差电技术的机理, 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提高发电效率的途径, 并提出利用废热进行温差发电和开发温差电传感器是我国当前应该优先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一位俄罗斯建筑学家说过,一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塑造人的个性的土壤,城市的建筑对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反过来人又塑造了城市的生活和历史。这话对于圣彼得堡来说,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体积很大的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其尺寸大到必须采取措施以控制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及伴随发生的体积变化.一般认为,现场浇筑的最小边尺寸大于或等于1m,就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因水化热引起的内表温差过大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秋天,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气象上把9~11月划为秋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地理纬度和地形大不相同,气候差异很大,真正感到秋天的凉爽各地并不一样。如果按物候学指标,凡5天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不冷不热的季节为春秋季。东北是我国东部地区凉意来得最早的地方,8月底以前东北全境提前入秋。华北平原9月上半月金风送爽。长江中下游北部9月下半月方感秋凉。国庆节前后长沙、南昌、杭州一线酷暑才  相似文献   

18.
在2010年的大半年里,地球上的很多地区出现了极端异常的天气.特别是在夏季的几个月里,酷热的高温使北半球的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创下了同期有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一片高温的恐慌中,俄罗斯这个历来以严寒著称的国家,首都莫斯科在7月11日这天,竟达到了37.2℃……  相似文献   

19.
王芳  葛全胜 《科学通报》2012,(11):951-958
1980~2009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显著时期,也是气温上升剧烈的时期.本文基于卫星观测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1980~2009年中国城市化对地表观测气温的影响.城市用地指标采用1980~2005年的城市用地扩张量(ΔU),根据该指标将全国气象站点分为3类:(C1)站点周围城市化剧烈;(C2)站点周围城市化较明显;(C3)站点周围城市化微弱.结果表明C1类城市以中国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主,C2类城市以地级市为主,C3类城市以县城为主.鉴于C3类城市的ΔU很小,因此认为其温度可能受城市用地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如果三类城市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类似,则C1类或C2类城市的增温减去C3类城市的增温就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去除全球变暖的影响,而突出城市化对局地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C1类城市化对局地温度的影响为0.258℃/10a,占总增温幅度的41%;C2类对局地温度的影响为0.099℃/10a,占总增温幅度的21%.在全国尺度上,城市用地变化的影响为0.27℃/30a或0.09℃/10a,占总增温幅度的20%,且冬季高于夏季.由于C3类城市可能并非完全不受城市化影响,因此,这里计算得到的可能是城市化影响的最低值,实际影响可能略高于该值.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只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途径,但是这个指标比人口数量、夜晚光亮度等指标更直接地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石强 《科学之友》2008,(12):158-160
中国城市电视台在中国电视市场是数量最多、份额却最小的电视媒体单位,它们市场发展空间狭小。文章指出目前数字化特别是网络媒介的盛行,正在给全球的传媒业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国城市电视台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电视台是否可以很好地借助其优势带动本身的发展,这是文章主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