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碳分子线激发态、振子强度和偶极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电场的大小对碳分子线激发态激发能、振子强度等都有明显影响。碳分子线的电偶极矩随Z轴方向电场的增强而急剧增大。进一步分析表明,Z轴方向电场的存在使正负电荷分别向某端聚集,从而会对碳分子线的电子传输、伏安特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简并微扰理论求解了外电场中氢原子任意激发态的能级,给出了任意激发态能级和量子数n及磁量子数m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微扰波函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采用6-311+G基组对胸腺嘧啶分子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x,y,z三个方向上不同强度外电场条件下胸腺嘧啶的结构、能量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外电场对胸腺嘧啶的结构、电荷分布、能量和分子前线轨道能级等特性均有影响,电场对分子特性的影响不仅与强度有关,而且与方向也有关,表现出胸腺分子对于电场的响应具有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碳原子线(CAW)修饰电极对尿酸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发现,在含有0.5 mmol/L尿酸的pH=6.8的0.1 mol/L PBS缓冲溶液中,尿酸在CAW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比裸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0.049V,而氧化峰电流ipa比裸玻碳电极增加了3.96倍,说明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尿酸的电化学过程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碳原子线(CAWs)上的羧基与2-巯基乙胺的氨基发生选择性缩合反应生成巯基化碳原子线,并用红外光谱对反应进程及一些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0 mg经浓硝酸氧化处理过的碳原子线在含有20 mg巯基乙胺、10 mL CH2Cl2、1 mL N(Et)3(三乙胺)、0.2 g DCC(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的液相反应体系中,60℃温度下作用24 h可完成缩合反应,生成巯基化碳原子线.在该巯基化过程中,CAWs的特征碳链结构并未发生可觉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B3P86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 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尼古丁分子(C10H14N2)第1至第10个激发态的激发能、 波长和振子强度, 并考察外电场对C10H14N2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在电场强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 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最低未占分子轨道(HOMO-LUMO)之间的能隙呈逐渐减小趋势, C10H14N2分子的激发能呈急剧减小趋势, 即在外电场作用下, C10H14N2分子易被激发和离解.  相似文献   

7.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强制对流法研究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于对苯二酚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相比,碳原子线修饰玻碳电极在含有1mmoL/L对苯二酚的0.1mol/L HCl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上的氧化峰电位Epa负移了102.5mV,氧化峰电位Epc正移了143.3mV,氧化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分别增大6.3和11.0倍.强制对流法测得对苯二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异相电子传递标准速率常数k^0比裸电极增加5.7倍,显示了该修饰电极非常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汞原子处于激发态时,有4种能级状态,只有63P1第一激发态容易观测,而较高激发态则不易观测,本文介绍汞原子较高激发态的观测的实验方法.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汞原子处于激发态时,有4种能级状态,只有63P1第一激发态容易观测,而较高激发态则不易观测本文介绍汞原子较高激发态的观测的实验方法.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碳材料--碳原子线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碳原子线由天然高分子淀粉高温催化热解而得,并通过浓硝酸处理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官能化.酸处理后碳原子线电极的电容性能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实验结果表明,酸处理后的碳原子线电极显示出较高的电容性能,在5mol/L硫酸水溶液中,在0.2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该电极的比电容可达256F/g,同时具有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下CH3F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电偶极矩和分子的总能量,并分析了CH3F分子从HOMO-2到LUMO+2轨道的能量变化,然后利用杂化CIS-DFT方法在同样的基组下计算了外电场下CH3F分子的前9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在没有外电场的条件下,CH3F分子只有一个激发态不能够激发,从基态跃迁到第5激发态.在有外电场的作用下,总能量随外电场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偶极矩随外电场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前线轨道的能量随外电场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另外,外电场对CH3F分子的激发波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6-311++G(2D)为基函数,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优化了不同外电场下MgS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分析了电偶极矩、电荷分布、HOMO能级、LUMO能级、能隙、红外光谱和谐振频率等随电场的变化情况,利用杂化CIS-DFT( B3 LYP)方法在相同基组下研究了外电场下MgS分子激发态.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结构与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B3PLP方法在6-311++G(2d,2p)基组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作用下四氟乙烯分子的基态几何结构、电偶极矩和分子的总能量,然后利用杂化CIS-DFT方法(CIS-B3PLP)在相同基组下探讨了无电场时四氟乙烯分子前6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和外电场对四氟乙烯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子的几何构型与外电场大小有着较强的依赖关系.随着外电场的增大,分子总能量逐渐减小,电偶极矩μ逐渐增大,激发能随电场增加快速减小,表明在外电场作用下,四氟乙烯分子易于激发和离解,激发态波长随电场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且其电子跃迁光谱涵盖紫外区到可见光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选取B3P86/6-311++g(d,p)优化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TiC分子的总能量、最高占据轨道能量、最低空轨道能量,以及能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电场从0.0增加到0.015 a.u.时,体系的总能量随着外电场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外电场从0.02 a.u.增加到0.05 a.u.时,总能量却随着电场的增加而减少;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H、最低空轨道能量EL,以及能隙EG均随着外电场的增加而减小.能隙EG的减小,表明外电场使TiC分子的活性增加.因此,当TiC分子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第一壁候选材料时,应该考虑外电场导致TiC分子活性增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场中q—形变谐振子及其相干态的量子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q微商解得电场中q-形变谐振子的能级结构和本征函数,构造了q-形谱谐振子的Glauber相干态,研究了其量子特性,发现由于形变参数的影响,其能级结构及动力学行为与普通谐振子有很大差别,当q=1时,q-形变谐振子退化为普通谐振子。  相似文献   

16.
在沿 Al-F 连线方向的不同外电场(0 ~ 2. 571 125 × 1010V/m)下,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中的 LSDA 在B3LYP /3 21G 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氟化铝(AlF)分子的基态结构参数、电荷分布、电偶极矩、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量、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能隙和费米能级。在同样的外电场作用下,采用杂化 CIS-DFT 方法(CIS-LSDA),使用相同的基组,研究 AlF 分子的激发能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外电场的增大,AlF 分子总能量先增大后减小,电偶极矩先减小后增大,基态键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不断减小的变化;电场使振子强度有的增大有的减小,影响比较复杂,说明外电场影响了电子的跃迁光谱强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性组合算符法和变分法研究了电场对抛物量子线中强耦合极化子性质的影响,在考虑电子与LO声子相互作用和加电场的情况下,计算了抛物量子线中强耦合极化子的基态能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抛物量子线中强耦合极化子的基态能量Eo随约束强度ω0的增强而增大,而随电场强度F和量子线长Z的增大而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在生产、安装和运行等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环境可能会形成表面缺陷,引发局部场强畸变,可能导致电晕乃至放电,从而威胁线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利用COMSOL建立导线的三维模型,计算导线表面完好和存在毛刺、单线拱起和单线断股时导线周围的电场分布图和曲线,比较得出导线表面存在不同缺陷时周围的电场变化特性。在实验大厅搭建了测试平台,根据仿真设置的条件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光学电场传感器分别测量了导线完好和存在毛刺、单线拱起和单线断股时电场的变化趋势。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导线表面存在不同类型的缺陷时,缺陷周围空间电场强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随测量距离的增加,不同类型的缺陷衰减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这个规律对表面缺陷类型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