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就药用甘草一年生根,下胚轴根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根园柱形,周皮黄棕色或暗棕色,有规则的纵沟纹及横生皮孔。平整切断面纤维性,浅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中心淡黄色。根茎外形与根相似,自地上茎基部侧生出1—2条,表面具芽痕。根初生结构属于“四原型”,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相同。其区别根增粗主要由于次生维管束,射线、轫皮射线,木射线增多,特别是射线,轫皮射线,木射线细胞显著增大的结果。根中心为射线,木射线伸入薄壁细胞所充满。我们首次发现根由下胚轴主根组成,根茎具有茎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药用甘草的根属肉质直根,由下胚轴、主根、侧根发育而成。下胚轴横切面初生维管束四束,髓射线较宽,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次生生长后维管束环状排列,维管射线不明显。主根初生生长四原型结构,次生生长与一般双子叶植物很相似。三个不同甘草种组织分化速度稍有变化,但其形成过程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和描述了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根茎及叶的解剖构造。该植物茎与根茎的构造相似,均有表皮、皮层、淀粉鞘、周维纤维、六束维管束、髓及髓射线。笔者发现在其茎、根茎、根和叶柄次生构造的薄壁组织中,存在分散的分泌细胞,以根茎和根中的数量最多。这种分泌细胞所含的黄色芳香油即是药用有效成份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分离、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了萝卜4个品种间的结构差异.测量了与细胞、组织成分和后含物有关的13项结构指标,并对结构指标变化与口感品质口尝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三生结构所占比例、淀粉粒数目、次生木质部中射线薄壁细胞的大小、导管占次生木质部的比例等是对口感品质影响较大的因素.初步探讨了结构因素与口感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了萝卜4个品种间的结构差异。测量了与细胞、组织成分和后含物有关的13项结构指标,并对结构指标变化与口感品质口尝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三生结构所占比例,淀粉粒数目、次生木质部中射线薄壁细胞的大小,导管占次生木质部的比例等是对口感品质影响较大的因素。初步探讨了结构因素与口感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木素在黄柳(Salix gordejecii)纤维细胞壁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制浆造纸的关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SEM-EDXA)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研究了黄柳纤维细胞壁的分层结构,以及木素在细胞壁各层中的分布.TEM结果表明,黄柳纤维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外层、次生壁中层及次生壁内层.CLSM图像显示木素在纤维细胞各个壁层中分布不均一,细胞角隅区木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胞间层,次生壁最低.导管中的木素浓度比纤维细胞中的高.SEM-EDXA研究表明细胞角隅区、胞间层、次生壁中层的木素浓度比为2.15∶1.32∶1.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生西洋参根的解剖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参的成熟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占主导地位。不同年生西洋参主根随着参龄的增加,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木质部面积均呈增长趋势,但韧皮部与木质部面积比自5:1下降至1:1。韧皮部中的次生分泌道每年增加一轮,至第4年开始趋缓。组织化学实验表明根的薄壁组织细胞中贮藏有丰富的淀粉粒和人参皂甙,其中人参皂甙在分泌道和接近维管形成层的维管射线中含量最高。随着参龄的增加,淀粉粒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人参皂甙的含量则逐年上升,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光镜下观察了松属(Pinus L.)14种、1变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并对亚属间及一些种间差异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为:(1)各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基本一致。次生韧皮部由轴向和径向两个系统构成。轴向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含晶细胞和径向片;径向系统由单列和纺锤形两类射线组成。与具功能韧皮部相比,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在形态、结构及排列上均发生显著变化。(2)次生韧皮部分层现象,射线扩张现象,树脂道密度,含晶细胞频率,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后合物含量,射线高度,以及筛胞长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筛域直径,直立射线细胞高度和径向宽度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3)两亚属在晶体形状和长度、树脂道上皮细胞数(具功能或刚失去功能的韧皮部)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属内分类的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选择性抽提,整装光镜和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HMBA处理后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变化.经HMBA诱导处理后,人肝癌细胞核基质纤维和中间纤维数量增多,结构层次丰富,分布均匀,并通过核纤层使3种纤维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结果表明人肝癌细胞在诱导分化过程中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构型发生明显变化,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四种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主要结果:1) 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由筛胞,韧皮部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有些种有径向片)组成,径向系统为射线,各组成细胞以单层呈切向带相间排列;2) 根据径向片的有无,纤维细胞种类及树脂道的类型可将侧柏亚科的侧柏与圆柏亚科的其它三个种区分开;3) 圆柏亚科的次生韧皮部中树脂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的不同,由已成熟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围合而成;4) 臭柏的筛胞和韧皮纤维其长度明显较同亚科的圆柏和杜松的短  相似文献   

11.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型薄壁细胞;(2)根中无髓和树脂道;(4)次生结构发生于根毛区,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转化形成;(5)中柱鞘和栓内层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6)次生韧皮部有石细胞,次生木质部射线发达.  相似文献   

12.
芡实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不定根起源于叶柄基部膨大处外侧的薄壁细胞组织中。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柱和根冠起源于根顶端的同一原始细胞层。不定根无根毛,六原型。次生根由邻接原生木质部的辐射角尖端的中柱鞘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共同分裂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13.
观察表明:四合木和霸王的叶都有一条主脉和一条从基部出发止于叶缘中部的大侧脉;二者都为环孔材。同时,二者都以发达的皮层纤维、叶肉棚栏组织发达、叶肉细胞壁皱褶等共同的方式适应干旱环境。四合木和霸王有许多明显的解剖学差异,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干旱环境,表现出系统上的差异,如四合木初生根为四原型,而霸王及蒺藜科绝大部分类群的根为二原型;四合木次生木质部为同型单列射线,多生活纤维而少木薄壁细胞,而霸王为同型单列和同型多列两类射线,以后者为主,并且多木薄壁细胞而不见生活纤维;四合本叶表皮的角质膜薄。密度丁字毛,气孔极下陷,而霸王叶表皮角质膜厚,无表皮毛,气孔下陷较小;此外,四合木基本组织中富含簇品细胞,茎中具特殊的油细胞,而霸王中不存在。这些差异特征支持一些分类工作者把四合木属从霸王亚科分出,新成立四合木亚科(Tetranenoideae Maet S. Z. zhan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显微切片和组织离析法,对樟的8个化学型——脑樟、芳樟和油樟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了解剖观察,获得以下8个方面的结果。首先,了解到樟的各器官的显微结构和特点。在确定了各器官结构组成的基础上,观察到根的解剖类型为四原型,根具髓,次生木质部具孔纹导管和梯一孔纹导管,轴向薄壁细胞的排列为稀疏傍管型,射线为异形多列射线,周皮发源于皮层外层细胞,叶为异面叶等等。其次,了解到樟的各器中油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发现了樟的油细胞具有分散存在、细胞特化和广泛分布等特点。其三,发现了樟的8个类型在叶和茎的结构方面的一些区别,叶主要有栅拦细胞层数、栅拦细胞和海绵细胞层长度的此例、单位面积内油细胞的数目等区别,茎主要有纤维长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蓝果树苗期营养器官解剖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果树幼苗的根、茎、叶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蓝果树茎的韧皮纤维成团状分布在韧皮部外围,次生木质部中导管为单管孔、散孔材,轴向薄壁细胞含大量营养物质,上部的茎表皮密被表皮毛,皮层中厚角组织细胞发达,髓心薄壁细胞丰富,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心细胞发达,叶为异面叶,具中生植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亚热带优势灌木根系对土壤抗剪切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南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3种优势灌木植物(檵木、麂角杜鹃和香港黄檀)根系进行野外和室内剪切测试,探讨了灌木植物根系增强土壤抗剪切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须根相对丰富的植物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根系抗拉力和抗剪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檵木和麂角杜鹃根系抗拉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而香港黄檀根系抗拉强度与根径无明显相关性;细根或比粗根更有利于土壤加固和抗剪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