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醇混合介质中,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了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DDP)表面修饰的金属Ni纳米微粒,并对制备条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合成的DDP修饰金属Ni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其粒径小、分布均匀、并且表面修饰层的存在抑制Ni纳米微粒在空气中的氧化。  相似文献   

2.
用^51VNMR滴定法研究在Mg^2+-ADP-VO4^3-三元体系中的物种分布,通过分析用Mg^2+一ADP-钒酸根混合溶液时^51V核磁谱峰的变化,指出溶液中形成了Mg-V2A2(V2A2为两个钒酸根和两个ADP分子形成的双核配合物的简写)和Mg-ADPV(ADPV代表一个四面体钒酸根单体与ADP中的β-磷酸根缩合形成的酸酐),测得Mg-V2A2及Mg-ADPV的形成常数分别是72.5mol^  相似文献   

3.
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微乳液及纳米复合微粒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研究确定了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B值和溶水量值;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AgC1、ZnS沉淀反应,制备了AgC1/PAM、ZnS/PAM纳米复合微粒,并采用航向电镜(TEM)观察了给米微粒的形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铝基体上沉积的由二烷基二硫化磷酸修饰的MoS2纳米微粒(MoS2-DDP)LB膜的摩擦这性能,并且利用红外普微镜分析了膜在摩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LB膜可显著降低铝的摩擦系数;加和MoS2纳米微粒虽使其摩擦系数稍有增加,但耐磨性能却可提高近20倍;MoS2-DDPLB膜在摩擦过程中极易向对偶转移,同时在摩擦力作用下膜下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或变化。  相似文献   

5.
超细微粒晶化与非晶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空溅射制备二元体系Ag/SiO2和Ag2O/SiO2中超细微粒Ag和Ag2O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微粒线度为纳米尺寸量级时,即具有向结晶化和非晶化方向自发演变的特性。这种结构相变过程决定于超细微粒本身的形态、线度、表面或界面微结构以及化学组分。相变过程中微粒的结晶核线度L与演变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t^α。  相似文献   

6.
纲伙Ag-Cu合金分别通过机械合金化(MA)和剧烈塑性形法(SPD)制备,纳米Ag-Cu合金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并结合电导率测试结果,对纳米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苯蒸气气氛中以脉冲激光束溅射海绵钛靶,得到了0.4g的黑色微粒,这些微粒经HRTEM,比表面,XPS,Raman光谱及XRD等的表征,确认它们为直径在10nm左右的多层碳笼,其中有5%的多层碳笼内嵌直径为2-3nm的钛单晶,它们分属六方和体心立方两种晶体结构。研究还揭示了这些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PA6/EPDM共混体系界面与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EPDM进行溶融接枝改性,然后对PA6/EPDM与PA6EPDM-g-MAH两类共混物的界面与韧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6/EPDM-g-MAH的冲击强度较PA6的冲击强度提高5 ̄6倍,较PA6/EPDM提高3 ̄4倍,扫描电镜下的冲击及拉伸断口形貌、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果形态、界面张力γ12变化,证明了两类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相界面的差异,为此也论证了EPDM-g-MAH  相似文献   

9.
氩气中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最初为内部是Ag、表层是Ag_2O的Ag/Ag_2O超微粒。对存放于自然环境中的样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21天时物相结构未变,微粒仅出现团聚生长。在40天时,一部份微粒的Ag_2O表层被还原,形成了纯金属Ag超微粒,一部份微粒仍为Ag/Ag_2O超微粒。这两种微粒出现分离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融共混法制备了PB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功能化改性SBS的共混物,用FTIR、WAXD,DSC,MI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熔融共混过程中PBT和SBS-g-GMA的反应机理,研究了SBS-g-GMA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