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的效果。选取甘肃省秦安县陇城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5%相比于对照组的75.00%高(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镇痛剂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且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镇痛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间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42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50.6%,占同期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14.43%,其中微小癌占了38.1%,颈淋巴结转移率23.8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较高,结肿背景干扰甲状腺癌的检出;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B超特征;对可疑结节术前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预防漏诊,提高术中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关键;甲状腺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加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适宜的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116例再次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多为首次手术结节摘除或腺叶部分切除者.本组无手术死亡,喉返神经损伤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6例,手足搐搦6例.116例中112例随访6个月~5 a,无再次复发.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复发率,虽然再次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但如果强调手术技巧,手术中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完全可以降低甚至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月~2004年5月本人所在医院接收36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20例,患侧腺体部分切除术8例,患侧腺体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首次手术后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腺癌3例,髓样癌1例。根据外院手术治疗资料及我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结果,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6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清扫术27例,患侧复发病灶切除术2例,对侧甲状腺切除+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的18例(54.5%),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20例(71.4%)。随访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讨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25例甲状腺不同疾病患者(15例甲状腺腺瘤、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2例甲状腺癌)采用经胸入路腔镜下行相应的甲状腺手术,并对全组病例随访1年余。结果为腔镜下完成手术24例,因局部出血较多造成视野模糊故中转1例。手术平均用时90min,术中出血5~40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d。无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由此可得结论:腔镜下进行甲状腺手术与其他腔镜手术相比,微创优势虽不明显,但仍是安全可行的,颈部无疤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尤其适合于中青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产特点。方法对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在3天内恢复。随访2~35个月,未见复发。术后患者对颈部切口的愈合均较满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产特点.方法 对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在3天内恢复.随访2~35个月,未见复发.术后患者对颈部切口的愈合均较满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普通外科 1988~ 1998年 10年间 ,临床症状表现 (体格检查、核素扫描、B超发现 )为甲状腺结节 ,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Hasimoto’sThyroiditis,HT ,桥本氏病 )病例 2 9例 ;其中单发结节 11例 (38% ) ,多发结节 18例 (6 2 % ) ;HT合并甲状腺癌 3例 (10 .3% ) ,其中 2例单发结节 ,1例多发结节。性别与年龄 :男 6例 ,年龄 2 1~ 58岁 ,平均年龄 4 1.3岁 ;女 2 3例 ,年龄 2 5~ 6 3岁 ,平均年龄 4 5岁。男女之比为 1∶3.8。甲状腺癌病例均为女性。发病时间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者30例,额下入路者5例,额颞眶颧入路者4例,复发的5例及未全切的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及SimpsonⅡ级)率为69.2%(27/39),次全切(SimpsonⅢ级)率为20.5%(8/39),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率为10.3%(4/39).复发6例,其中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控制率为60%(3例),SimpsonⅢ级+Ⅳ级切除12例,其中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为75%(6例).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个月,预后优良32例,一般4例,差3例,死亡1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的21例患者有7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9例无明显变化,5例恶化,术前偏瘫或偏侧感觉障碍的7例患者中6例术后有改善,1例加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6例患者有1例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术后新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6例,意识障碍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精神异常1例,嗅觉丧失1例.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能否全切与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瘤周水肿程度、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的关系有关;术中CUSA与等离子刀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伽玛刀是处理肿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98例甲状腺疾病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宪云  吕鲜芳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83-183,128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的病理类型特点及病因等相关因素的观察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8例甲状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例甲状腺疾病的病理类型依次为甲状腺腺瘤(43.88%)、结节性甲状腺肿(27.55%)、甲状腺功能亢进(15.31%)、甲状腺癌(6.12%)、亚急性甲状腺炎(3.06%)和甲状舌骨囊肿(3.06%)、甲状腺功能低下(1.02%)。②40岁以上患者占79.59%。结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患者以40岁以上为主,缺碘与补碘过剩分别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宫颈癌患者Ⅰa~Ⅱb期(Ⅰa~Ⅱb)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宫颈癌Ⅱb期(Ⅱb)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均获部分缓解,并成功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余2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7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除1例复发外,余均无复发及转移,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化疗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65%,平均手术时间(90.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50.0±20.0)ml,平均术后住院2~4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出院早、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所致的一种内分泌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药物治疗难以控制时,常需要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本组7例甲亢患者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均获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7岁,最小为36岁,原发性甲克6例,继发性甲亢1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2护理体会2.l术前重视心理护理由于甲亢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过敏,多疑,情绪易激动等,常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后遗症有顾虑。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2.1.l热情关心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甲亢中甲癌发生率为5. 62%(48/854),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5年(1个月~10年),术后1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1例术后2年甲亢复发,1例术后4年死亡。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65%,平均手术时间(90.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50.0±20.0)ml,平均术后住院2~4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出院早、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2例甲状腺单发结节,共分3组,其中甲状腺腺瘤组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59例,甲状腺癌组17例.比较以上3组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并与相应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在二维声像图上:对3组病例的甲状腺形状、边界、周边回声、晕环、囊变、钙化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上:对3组病例的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的分布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4.5%;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度为52.5%,特异度为100%;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4.7%.结论:病灶微小钙化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存在提示恶性后果,囊变的存在提示良性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但是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较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探讨HP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乙酰肝素酶、D2-40的表达情况,计算乙酰肝素酶平均光密度值与D2-40阳性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间的关系,同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1),癌组织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乙酰肝素酶与微淋巴管形成有密切关系,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其临床疗效判断和新药研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65%,平均手术时间(90.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50.0±20.0)ml,平均术后住院2~4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出院早、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作者等26年来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病人1000例,其中原发性甲亢占90.5%,高功能腺瘤占4%,术后复发甲亢占3.6%,继发性甲亢占1.9%。本文强调用药前甲亢的症状,体征及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诊断甲亢的主要依据。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服药未能稳定的壮年人甲亢的积极而有效的一种定型手术,但要求术前准备,麻醉及术中、术后均平稳,手术过程要轻柔、准确、快捷。我们认为甲状腺肿大在80克以下者可不用横断甲状腺前肌群。本文介绍“五钳法”切除甲状腺方法。避免了许多重复切开、缝合、结扎等操作。手术死亡率为零。术后追踪,喉返神经损伤不恢复者0.9%,甲状旁腺功能不足者为0.74%,甲状腺机能低下者0.74%,甲亢复发者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