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应用于住宅小区中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的不足及为了解决因接入网宽带不足而出现的网络"瓶颈"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电信业务经营者普遍重视的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对基于LMDS技术的住宅小区宽带无线接入网络进行了设计.该系统可用频带宽,支持话音、数据、图象等双项通信业务,无须架设线路,具有建设速度快、初期投资小、系统扩展性好、受环境制约小、又能满足住宅用户对快速业务的需求.可以预见,LMDS将逐渐成为用于高速多媒体应用的最佳网络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2.
PON技术现状及应用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明 《广东科技》2009,(17):97-100
在目前的电信固网宽带接入手段中,DSL占了绝大多数,虽然已基本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但其对IPTV等新业务的支持却力不从心,尤其是对标清、高清等视频节目,更是有心无力.大带宽的接入需求成为电信运营商的使命.在接入技术的选择上,有两种技术受到了青睐:VDSL、FTTX,其中VDSL由于成本相对较低,作为一种过渡兼补充方案,根据用户等级提供差异化服务.但随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光纤及光通信设备成本的下降,PON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带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FTTX应用模式逐渐成为宽带接入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各电信运营商的广泛关注.目前,在PON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是EPON、GPON,这两项技术互有长短,但基于市场及成本等原因EPON在FTTX领域已经广泛应用.而EPON和GPON并非水火不容GPON将成为EPON市场的有效补充和升级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EPON技术优势,及在智能小区建设中的具体建设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EPON接入方案因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升级及业务多样性好等特点,成为当前智能小区宽带接入网建设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林嫏 《科技信息》2012,(31):133-134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EPON应运而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实现EPON综合业务接入的光网络终端设备显得十分重要。主要阐述华为ONU设备主要故障类型以及处理方法,提供一些故障维护经验,目的是提高维护人员故障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EPON技术在长庆油田住宅接入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ON集成了无源光网络的各种技术优势,而且与以太网技术可以进行无缝融合等。结合长庆油田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利用EPON技术构建综合接入网的设计方案,并详细地从业务解决、FTTB用户接入、网管以及ODN布放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EPON+EOC技术利用光纤的远距离传输和EOC的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为广电有线网络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能优越的组网方式,可提供高速上网、高清互动点播、语音电话等高质量多业务宽带接入服务。该文从组网方式、EPON传输技术、EOC接入技术、小区网改案例等方面对EPON+EOC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媛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13-113
概要介绍了无源光网络技术(PON)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一种新的宽带接入技术EPON的技术基础、工作原理,分析了EPON接入方式对比传统接入的优势,并结合太原联通无缘光网络设备情况简要概述了EPON光接入方式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程青枝 《科技资讯》2013,(6):29-29,31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通信网的主干部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一直变化较少的传统接入网已经成为整个网络中的瓶颈,各种新的宽带接入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往的双向用户接入技术如CMTS+Cable modem和FTTB+LAN网络已不能适应双向用户接入市场的竞争及有线电视网络双向综合业务的良性发展,随着基于同轴电缆双向接入技术——EOC技术的趋于成熟,EOC接入正在成为有线网络发展的主要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9.
叶文峰 《科技资讯》2009,(32):12-12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正进入"光进铜退",提升接入带宽的发展阶段。电信、联通已经开始部署基于EPON的光接入网络。本文就EPON在几种典型固网业务应用场景中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首先从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目前流行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进行介绍,引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接入技术,并对EPON技术的产生背景、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作进一步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王卫莲 《科技信息》2011,(2):334-334
本文主要介绍了FTTH的概念、FTTH最佳接入技术EPON和布局方案以及FTTH的发展趋势,指出FTTH是宽带接入的一种理想模式,其在带宽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它成为未来网络接入发展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业务的出现,对下一代宽带接入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满足大容量、高性能、丰富业务开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HFC网络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现状和主要应用,提出了用户接入的解决方案和解决原则,分析了需解决的问题、功能和实现方法,并以某接入的实例,说明了HFC网络在宽带接入的应用。结论证明:由HFC网络所提供的全业务网将是一种新型的宽带业务网,提供了一种实现宽带通信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Ethernet-PON QoS实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带宽、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 段,如何提供服务质量( QoS)保证是EPON接入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分别介绍EPON技术和轮询算法、业 务分级,然后对基于轮询算法和业务分级的动态带宽分配进行探讨,并对解决Ethernet-PON的 QoS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Internet接入的普及,以及三网融合的需求.采用什么宽带接入技术能满足带宽增长的发展趋势,并能做到逐步扩容,所有广电网络运营商都面临这一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广电网络在采用EPON+EoC组网方式中,如何应对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的多业务运营管理,尤其是如何有效的区分接入层多业务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EPON系统原理和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EPON的接入网设计原则。针对用户的地理分布和带宽需求,提出一种基于EPON的FTTH接入网方案。对网络结构、组网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针对具体的业务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达到了宽带、高速、多业务的接入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承玉  赵风林 《科技信息》2012,(22):253-255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及广大用户对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提高,PON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以PON技术为基础,可以实现PON+POTS、PON+DSL、PON+LAN等接入,方便向用户提供POTS、xDSL、LAN等各种方式的通信业务。本文主要是对EPON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包括:OLT、ODN、ONU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Ethernet—PON QoS实现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带宽、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是EPON接入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分别介绍EPON技术和轮询算法、业务分级,然后对基于轮询算法和业务分级的动态带宽分配进行探讨,并对解决Ethernet-PON的QoS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晨 《科技资讯》2011,(23):16-16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的带宽要求不断提高,新兴宽带业务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宽带接入技术很难保证用户的高带宽需求,国内外运营商也在加快推进软交换部署、AG综合接入、FTTx光纤接入等新技术应用和网络转型。GPON技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相比其他光接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业务需求的变化产生了多种网络转型,包括:话音业务向宽带业务转变;用户需求向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方向转变;IPTV等业务需要高带宽,传统ADSL设备不能完全承载用户需求。为了适应这种转型,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GW(AccessGateway),通过业务功能卡实现PSTN及基本补充业务,VOIP和ADSL等业务,将现有的窄带用户连接NGN实现宽带业务,达到运营商目前需求的"一站式"服务。本文着重讨论了AGW与现有窄带用户的连接方案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性能优越,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瞿斌 《科技信息》2011,(11):I0091-I0091,I0394
运营商对未来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提升无线数据承载能力、拓展政企客户宽带接入以及发展家庭小区宽带接入。故继续将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入资源提升政企有线宽带接入,有选择、有重点的适度建设家庭有线宽带接入。为促进全业务的发展,接入网建设将成为发展建设重点。GPON接入将是实现有线全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