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生例数为37例,占总输血患者的75.51%,发热反应12例.对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这4种常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的未成年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的成年组,有输血史、过敏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中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输注血小板、有输血史或过敏史、未成年或血液病区的患者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可积极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玉欢 《甘肃科技》2022,(22):106-108+111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来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且术中输血的产妇9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自体组、异体组。自体组47例实施术中IOCS,异体组47例开展异体输血(ABT)。比较2组术中失血及输血情况、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输血并发症发生率。自体组红细胞(RBC)输入量明显较异体组少(P<0.05),术中失血量、新鲜冰冻血浆(FFP)输入量、冷沉淀输入量、输血量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24 h自体组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异体组2个时间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异体组输血后PT、APTT明显较自体组长,FIB明显较自体组低(P<0.05);自体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异体组低(P<0.05)。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术中IOCS比ABT更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验证使用冷沉淀在结核性包裹性脓胸行胸膜板剥脱术后止血疗效,提出建议。胸膜板剥脱术后使用冷沉淀胸腔内注射及静脉滴注,对比常规使用止血药物在术后止血效果差异。结核性包裹性脓胸行胸膜板剥脱术后冷沉淀胸腔内注射及静脉滴注止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供体血小板,以10个单位血小板为标准与多供体血小板比较,白细胞与红细胞残存量降低一个数量级,临床输注24~48小时后检测二组血小板值,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高疗效及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是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观察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选取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先给予止血处理,将输血过程延迟进行,观察组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立即输血,若需输血则于24 h内进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2组输血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TT、PT、TT及Hb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FIB、PLT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产后出血患者应根据凝血指标合理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郝建珍 《甘肃科技》2012,28(9):139-140,101
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随机抽取有输血病史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兰州市临床用血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红细胞输血是现代输血的主要成分.在临床用血中,红细胞输血的合格率为71%,血浆输注合格率仅为30%左右,血小板输不合理输注相对较少.建议加强临床医生输血风险意识教育,建立临床输血再教育机制,更新临床输血观念,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式宫颈环扎术的效果。方法该次80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从我院抽选,随机分组处理后实施不同疗法:传统术式对照组、改良式宫颈环扎术研究组,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等指标统计有区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产褥感染、子宫缺血性坏死等现象。结论:临床针对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式宫颈环扎术作用突出,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6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吸引吸出术野出血,观察组患者给予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ct、Hb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病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输异体血,并降低或者杜绝发生输异体血等并发症,可在骨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保利尔胶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自身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保利尔胶囊较好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作用,但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杨丽华 《甘肃科技》2006,22(7):190-190,219
目的:对我院34例心脏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输注血小板1小时血小板计数,采用静脉血SF—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4例患者术前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术后临床出现出血、渗血减少、伤口愈合良好。18例患者术前血小板正常,术后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数未见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有2例患者临床出现出血、渗血及伤口愈合不良。血小板破坏率平均为:43.7%。结论:对于术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血小板正常的患者术后输注血小板没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毛倩茹 《甘肃科技》2022,(6):103-105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痔疮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恢复能力,具备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肺泡-动脉压差A-aDO2的检测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组、106例患者(包括18例PE患者)体内DD、CRP、FIB含量与A-aDO2.结果:18例PE患者体内DD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CRP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FIB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A-aDO2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CRP、FIB与A-aDO2联合检测对PE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口服,连用10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下肢周径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液PAF、PLT、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F,PLT,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冲剂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及并发症,其作用与降低术后患者血液PAF,PLT,DD含量有关,且安全性高,考虑可能与中药双向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口服,连用10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下肢周径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液PAF、PLT、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F,PLT,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冲剂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及并发症,其作用与降低术后患者血液PAF,PLT,DD含量有关,且安全性高,考虑可能与中药双向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加用微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用微波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除加用微波治疗外,其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70%),有效8例(27%),无效1例(3%;)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无效8例(27%),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微波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赤文萃 《甘肃科技》2022,(4):109-111
分析消化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选择2016年5月—2019年7月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接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采取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39)和消化内镜治疗的观察组(n=39),对比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及再出血率。观察组有效率(97.44%)较对照组(82.05%)更高,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5.12%)明显较对照组(20.51%)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较对照组(17.95%)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明显较对照组(20.51%)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58±1.04) d明显较对照组(5.67±1.94) d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止血时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影响因素,为血液病患者精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9年8月~2021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834例,其中男性483例,女性351例。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效果的显著风险因素。结果:(1)本院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发生率为26.9%(224/834);男性输注无效率为28.4%(137/483),女性输注无效率为24.8%(77/351);(2)不同性别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影响因素结果:妊娠次数(OR=1.813)、本次住院输血袋数(OR=2.701)、既往红细胞输注袋数10~19袋(OR=3.632)、既往红细胞输注袋数≥20袋(OR=7.421)、临床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OR=6.923;白血病、淋巴瘤,OR=12.779)与女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无效显著正相关。本次住院输血袋数(OR=2.824)、既往红细胞输注袋数10~19袋(OR=2.467)、既往红细胞输注袋数≥20袋(OR=2.859)、临床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成份输血的广泛应用,输注血小板浓缩液(简称Pc)作为辅助治疗白血病、MPS、肿瘤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尤为重要。Pc的制备方法从手工法逐步走向运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法,提高了Pc浓度及纯度。笔者于1995年运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法和手工法制备Pc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临床应用Pc治疗某些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斌  潘道刚  马晓明 《甘肃科技》2014,30(15):127-128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联合冷沉淀胸腔内注射联合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机制。选选用82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使用冷沉淀胸腔注入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疗效。治疗组治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6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冷沉淀胸腔内注射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难治性气胸临床效果明显,对于提高难治性气胸临床治愈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