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盟军的优势越发明显,于是,第三帝国寄希望于所谓的"神奇武器"。其实,早在1943年,希特勒便扬言要将技术大幅领先敌国的先进武器投入战场。为了鼓舞国民的斗志和前线官兵的士气,纳粹宣传部门还对此添油加醋地大加宣扬,其中一些"神奇武器"确实装备了部队。V2导弹、超重型坦克和喷气式战斗机都曾大批投入实战,但并未改变盟军  相似文献   

2.
下列这些武器就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但是所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在战场上已经有了用武之地。应该庆幸还有些科幻小说中更可怕的武器尚未成真。来认识一下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的未来派武器吧。  相似文献   

3.
<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战场,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使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受到严重威胁。更有甚者,据英国情报部门获悉,德国海军随后又开始装备和使用一种先进的秘密武器——"感音鱼雷"。这种鱼雷能探测到敌方舰船螺旋桨的噪音,并对目标自动进行跟踪和攻击。盟军统帅部的将军们为了对付这种新式武器绞尽了脑汁,用尽一切侦察手段和措施也都无济于事。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盟军看到了有可能解决这个难  相似文献   

4.
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也称精确制导弹药,英文名分别为Precision Guided Weapons(PGW)和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s(PGM),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跨行业、跨军兵种的一个军事技术术语,是以制导与非制导分类的、泛指所有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个庞大的武器范畴。按它的运载平台,可分为舰载、机载、陆基或车载、天基或星载这几大类别的精确制导武器。上述各大类别还可进一步加以分类。例如,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既是这个庞大范畴中的、专用于军用作战飞机的一类武器,同时也是航空武器系统范畴中的、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类武器。因此,精确制导武器,仅仅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通用术语,而不是特定行业的一个专用术语。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航空百科词典》和2001年1月出版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航空卷,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仅作了定性描述,即:命中精度极高或具有直接命中能力的制导武器的泛称,又叫灵巧武器,此名词出现于越南战场上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以后;并补充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带量化指标的定义。后面这句话指的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位专家James F.Digny,在1975年P-5353 Precision-Guided Weapons研究报告中,用具备50%以上命中概率来定义精确制导武器,国内有个别人在文章中曾加以引用,除此之外,未见国内外任何其他学者用命中概率给出定量的定义。武器的命中概率,是武器作战效能分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制订作战计划时计算投入兵力的基本依据,通常用相应的随机变量(如命中弹数或弹着点误差)在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概率表示。而求出这个概率必须知道有关射弹和目标的特性,即首先必须知道射弹的散布情况,一般用概率偏差E或圆概率误差CEP,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为50%,这个以ECEP构成的射弹散布面以前叫做“半数必中界”;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分别为68.3%、57.5%、99.9%;然后还必须知道被攻击目标的面积(被弹面)大小,并根据射弹散布面和目标被弹面的重合程度,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出攻击这个目标的武器命中概率。由此可知,圆概率误差CEP是与弹药相关、而与目标无关的大量实验统计值;命中概率则是与弹药、目标、射手和环境相关的理论计算值。在作战使用时,按照最小命中概率或确保完成任务的命中概率,来选定武器数量和出动兵力,这个预期的命中概率一般达到9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用命中概率来衡量武器的准确程度,确实有不妥之处。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出不少例子。例如,射击比赛用的是规定的精密枪械或弓箭,但比赛结果总有名次之分,命中环数少的射手,人们只会说他技不如人,不会埋怨枪械或弓箭不准确。当然,假如它们的命中概率只有50%多一点,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子弹或箭头飞了,这样的伪劣产品是进不了比赛现场的。这说明用命中环数或者命中概率来衡量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是不恰当的。从学术上讲,学过数理统计或概率论的人知道,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切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称为事件的概率。发射投放的炮弹、火箭弹、导弹或炸弹,命中目标或未命中目标,就是这样的随机事件。而用来表示这种随机事件的命中概率,不仅与弹药、枪械或弓箭自身的质量高低有关系,还与射手的素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且后者的影响更大。如前所述,衡量弹药、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应该用它们的圆概率误差CEP或概率偏差E来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二、空地导弹从前述空地导弹的分类可知,它是一个包含从空中攻击地面、水面、地下和水下目标的,由战略、战术、通用、专用各类导弹组成的庞大武器类别,其中的“地”字应理解为我们所在的“地球”。关于“空地导弹”一词,国内有人在“地”之后加上带括号的“面”,表示包含地面和水面,与两个英文名词Air-to-Ground Missiles(AGM)和Air-to-Surface Missiles(ASM)相对应。实际上,这两个英文名词反映美英两国的习惯用法,其含义是相同的,这从美国三军统一的机载导弹编号体系和英国《简氏空射武器》年鉴(JALW)以及国内外武器手册可以看出来。美国用AIM和AGM,英国用AAM和ASM,分别代表所有类别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可见,在“空地导弹”一词“地”后加上“面”字是多余的,改为“空面导弹”也涵盖不全;同样地,把空地导弹仅视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并将其与从空中攻击海上舰艇的空舰导弹、攻击地上坦克的机载反坦克导弹等并列,也是不恰当的,它们应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处在主、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因此,在航空武器领域,统一使用“空地导弹”这个术语是合适的;同时,应将空舰导弹、机载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诱惑导弹等专用空地导弹,均纳入空地导弹这个大类之中。三、防区外导弹防区外武器(Stand-Off Weapons,SOW)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类新型战术空地武器,防区外导弹(Stand-Off Missiles,SOM)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防区外制导炸弹。防区外武器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能满足多种作战任务需求的完整的武器系列。为有效毁伤坚固点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单一式战斗部的型号;为有效毁伤面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子母式战斗部的型号。防区外导弹是在防空火力区域之外从空中发射、精确攻击战场纵深高价值目标的一类战术空地导弹。防空火力区域按防御布势,一般分为点防御、面防御和战区防御三个区域,其纵深现约为10~30km、30~120km和大于120km。与此相对应,防区外导弹一般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防区外导弹三类。根据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LT)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规定,射程超过600km的空射弹道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属于战略武器范畴,因此,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600km,使其仍属于战术导弹武器范畴。根据美国与7个发达国家于1987年签署的、后有33个国家加入的《导弹技术管制条例》(MTCR)规定,战斗部重量超过500kg、射程超过300km的各类导弹,不得向外国出口,因此,出口型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300km。防区外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和通用战术空地导弹,虽同属机载武器中的空地导弹范畴,但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有其特点,在作战使用方面更有其优势。三者的主要差别如下:按射程大小,防区外导弹位于空射巡航导弹之后,但居于通用战术空地导弹之前;按战斗部,防区外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子母式战斗部,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核装药/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通用战术空地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按作战任务,防区外导弹用于中/远距、战术/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活动目标,空射巡航导弹用于超远距、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战略目标,通用战术空地导弹用于近距、战术攻击战场固定/活动目标。四、布撒器与子母炸弹因受行业、专业和外文的限制,加上对航空武器的发展历史和有关外文名词的含义不甚了解,有人把所谓的“系留式布撒器”当成是继“子母炸弹”之后的新发展,并举出英国的JP-233和德国的MW-1子母炸弹作为代表(其实,美国早在越南战争中就使用了多种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如CBU-14和CBU-25,前者由114颗BLU-3杀伤小弹“菠萝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后者由132颗BLU-24杀伤小弹“柚子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进而,把新发展的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从国内外通用的“防区外导弹”(SOM)中分离出来,称其“不再属于导弹,而应属于布撒器的范畴”,在航空武器中另立一个叫做“布撒器”的新类别。这种分类与国内外通用的航空武器的科学分类(见诸国内外军用百科全书和各类武器手册)是不相符的;而被人译为“布撒器”的英文原文dispenser,作为军语的基本含义是“子母弹箱”(见诸国内的《英汉空军辞典》等工具书),在英文图书、文献中,其前一般有submunitions(子弹药),其后一般有weapon或missile,表明其为抛射小弹的武器或导弹;且中文“布撒器”字面上不具有任何武器特征,使人们以为是飞机洒水灭火、播种造林、喷药杀虫、人工降雨和抢险救灾等专用器具,很难想到其实际上就是武器;而在分类上不按弹道、制导、动力、结构和作战使用等基本特征,仅以子母式战斗部这一局部形式,是不足以另立新类的,只会以偏概全、难圆其说,使得同一名称、同一编号、不同序号、同属一个系列的防区外导弹,如美国已经装备使用的AGM-130A、B、C、D、E1、E2、E3等各型号,有的叫导弹,有的叫布撒器,自相矛盾、难以理解。有鉴于此,在军用航空技术领域,为避免概念混乱,利于技术交流和规划管理,应当称为“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并将其仍旧纳入国内外通用的空地导弹范畴,而将“布撒器”这个名词仍旧留在民用航空技术领域,词义明确,避免误会。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国内新闻界也很少见到把“布撒器”说成是武器,甚至是一类新武器,在报道战争中有国际公约明文禁用的武器时,经常出现“集束炸弹”(cluster bomb)一词,当然在军工界还会出现“子母炸弹”(dispenser bomb)一词。关于这两个武器术语,人们从中文词义上容易视其为同一武器,从英文词义上可看出有所区别,但从技术角度看则相差甚大。这两种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出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新型航空炸弹。集束炸弹是采用弹箍将多颗炸弹并列捆绑在一起挂到集束弹架上,或将其串列单个捆绑到集束弹架上而构成的,释放弹箍即可将小炸弹投掉。这些集束炸弹所带小炸弹数量有限,仅用于低速飞机临空定点投弹,早已随老式飞机而退役。取代这些集束炸弹的是采用弹箱内装大量小炸弹的新型子母炸弹,其中包括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和一次性使用的投放式子母炸弹,后者在外形和使用上与普通炸弹一样,称之为“可瞄准”(aimable)的子母炸弹,不必飞临目标上空投弹,成为现代攻击飞机广泛装备使用的大面积轰炸武器。五、超视距空空导弹现代空战已经进入超视距空战的时代,超视距空空导弹成为主攻武器。超视距是指超过人眼视力能观察到的距离。“超视距”(Beyond Visual Range,BVR)中的“视距”,是以人眼视力为基准、衡量飞行员空中观测能力的一个术语,常用“空中能见度”——飞行员在空中用目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能见度是航空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固体微粒(烟粒、沙土、尘埃)和水汽相产物(云、雾、雨、雪、冰晶等),其数值随观测者、观测时间和地点以及观测用的仪器设备的不同而改变,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在空空导弹领域,一般以10km能见度作为标准视距,将空战划分为近距空战和超视距空战、以及与之相应的近距空空导弹和超视距空空导弹。需要说明的是,导引头的视距不是划分近距/超视距的标准,因其数值随导弹类型不同而差别悬殊,同类导引头也有较大差别;同时,应将空空导弹领域的“超视距”(BVR),与电子通信领域的“超视距”(Over The Horizon,OTH)加以区别,因后者是衡量陆基/舰载雷达探测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是基于天空电离层反射电磁波原理来克服地球曲率或天地线造成的观察障碍的含义,与克服人眼视力观察障碍的“超视距”(BVR)能力是两回事。此外,还应将其与空地导弹领域的“防区外”(Stand-Off)加以区别,因后者是以目标防区为基准、衡量对地攻击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为避免“超视距”概念混淆不清,在航空武器领域,如果出现OTH一词,可将其译为“超地平”,如将“OTH radar”译为“超地平雷达”,既符合英文原义,又不与“超视距”相混淆;同时,在航空武器领域,“超视距”和“防区外”分别表示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能力,张冠李戴或取而代之,容易造成概念错误。同所有分类方法一样,用“视距/超视距”分类仅着眼于射程,并不能反映空空导弹的全部性能和现代空战的全部特点,因此不能绝对化。首先,要把分类与使用区分开来,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划入超视距范围的空空导弹,只限于超视距空战。实际上,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战能力。其次,要把一般与个别区分开来,10km标准视距既是人眼视力的统计平均值,也是当时近距空空导弹一般所能达到的最大射程值。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凡是射程超过10km的空空导弹,一定是超视距空空导弹;或者,凡在10km以外进行的空战,一定是超视距空战。以目视识别和以机动格斗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红外型空空导弹,其射程达到20~30km,但它是为近距格斗空战而设计的、并成为近距格斗空战的主攻武器,因此人们仍然把它们划入近距格斗导弹范围。目前,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视距/超视距”分类的界限,出现了中距拦射兼顾近距格斗的新型空空导弹,并进一步朝着具有双射程、双功能的空空导弹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谈中国历史上的弓炸弹力测试关增建弓(包括弩)是古代一种重要武器,在狩猎及战争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弓弩的重视,使得古人孜孜不倦地探求其制做之道,并由此形成了定量测试弓体弹力的方法。古人还把这种测试方法应用到弓的制做和性能的改善方面,并对弹力和...  相似文献   

6.
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种武器,其威力虽然与大炮、坦克、轰炸机无法相比,但足以对敌军的心理产生极大的震憾,甚至使敌人群龙无首或通信中断而遭到极大损失,这种武器就是狙击步枪。人们也常将它昵称为“神枪”。据统计,在越南战场上,美军平均发射50万发枪弹才能命中一个对方士兵,而狙击步枪的命中比率是1.39:1。由此可见,狙击步枪有着一般步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医生一直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但这种疗法有时会产生副作用。而今纽约的一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辐射疗法。形象地说,这种疗法就像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智能辐射炸弹,治疗效果也更好。研究人员指出辐射疗法和抗逆反转录病毒疗法"双管齐下"有望最终攻克艾滋病。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对采用抗病毒  相似文献   

8.
摘要 本文定义了智能武器装备的概念,列举了几种重要的智能武器装备,介绍了武器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讨论了智能武器装备与人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智能武器装备纷纷涌现。这些武器装备的共同之处是具有人脑的某些功能,如分析、判断、筛选、评估、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攻击、操纵武器平台的行动能力等,能够部分地使人从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一、智能武器装备的定义武器是直接用于杀伤敌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各种设施的工具;武器系统是由若干功能上相互关联的武器、技术装备等有序组合,协同完成一定作战任务的有机整体;而武器装备则是武装力量用于实施和保障战斗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与之配套的其他军事技术器材。智能武器装备,亦称“智能化武器装备”或“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制的,具有某种智能特征,用于实施和保障战斗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与之配套的其他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二、智能武器装备的种类智能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杀伤性和非杀伤性两种,其中杀伤性智能武器装备又包括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类。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武器装备:智能枪 一种由计算机控制,能自动识别主人,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新型枪。使用时,持枪者只需将枪口朝向目标,计算机就能根据敌方情况决定采取何种功能,同时调整方向,并发出射击指令。智能枪上安装有袖珍摄像机和热成像仪,它们与枪口朝向相同,捕捉到的图像能够投射到士兵头盔边缘的小视屏上。为防止敌人特别是恐怖分子盗用智能枪,智能枪的计算机能自动核对使用者的密码或手掌纹,如果与授权使用者不符,智能枪将拒绝“工作”,甚至自毁。智能子弹 一种出膛后能自动跟踪目标的智能子弹。这种由枪管发射的自适应子弹,是通过以下两种装置控制其发射的:一是制导系统,二是压电陶瓷制动器。具备这两种装置的智能子弹,能以超音速毫厘不差地击中目标或较大型武器装备上的薄弱环节,射击精度相当高。智能导弹 一种自动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并能在找不到攻击目标的情况下自动返航并回收的新型导弹。如美国研制的“黄蜂”反坦克导弹,由超低空飞机远距离成批发射后,它就会自动爬升到上千米,然后自动俯视战场,自动选择目标,互不干扰。若目标已有导弹跟踪,后到的导弹就会自动寻找其他的目标,以获得最大的杀伤效果。智能滑翔炸弹 能够自动发现、跟踪和攻击目标的新型炸弹。作战时由飞机发射,能自己利用太阳能、风能和自身的能量在空中游弋,发现目标后迅速攻击。美国研制的一种智能滑翔炸弹最长可在空中游弋60分钟,并且具有识别敌我的能力。如果最终仍没有发现攻击目标,它还具有自毁功能。智能坦克 一种质量只有普通坦克的十分之一的新型坦克。它可以顺利通过各种障碍物,能够识别目标的不同特征,并通过比较确定最佳行动方案,从而控制武器射击,具有很强的火力和突击力。它能在时速60多公里的情况下自行鉴别道路,区分人员与自然地物,绕过障碍物,探测地雷,绘制地形,分清敌我,确定目标。智能地雷 一种引信具有主动识别目标能力,战斗部具有主动跟踪、攻击目标能力的新型地雷。有的智能地雷具有多功能传感器,当坦克进入地雷控制的半径为100米地域的范围时,即由微机控制发射智能子弹药。子弹药在空中主动寻找目标,攻击坦克顶甲。有的智能地雷采用智能引信技术,可根据直升机螺旋浆的声音和红外辐射特征判断敌我,当敌机进入有效射程后,由微机控制雷体战斗部起爆,发射子弹药攻击敌机。智能无人机 一种不需人驾驶而能自行完成侦察、干扰、电子对抗、反雷达等多种军事任务的无人驾驶飞机。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程控型,由计算机预编程序,自动导航;另一类是遥控型,由地面遥控导航;还有一类是程控与遥控相结合的复合型。无人机的重要任务是利用机载的侦察器材,进行侦察与指示目标,同时还可用于电子对抗。智能多用机器人 一种四肢齐全,耳聪目明,具有一定的思维、感觉、知觉、识别以及分析和判断能力,能更多地模仿人的功能,从事较复杂的脑力劳动,执行多种军事任务的机器人。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和列入发展计划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防御反舰导弹机器人、欺骗系统机器人、排雷机器人、防化机器人、烟幕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反装甲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图像判读机器人、航天机器人等。智能C3I 系统C3I是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的缩写。一种以会“思考”的计算机为核心,不仅可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与鉴定,而且能提出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己方应采取的最佳对策的武器系统,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帮助指挥官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判断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犹如一位忠实、精明、冷静的“高参”。三、武器装备智能化趋势我们可以从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一侧面,摸索到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的脉络。下列数据表明,现代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弹药总量的百分比在一次次加大:越南战争为0.2%,海湾战争为8%,科索沃战争为35%,阿富汗战争为60%以上。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前十几天中,无论是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还是B52远程轰炸机,都百分之百地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标约1500个。武器装备智能化这一发展趋势和由此而来的更加精确的打击效果,使部队机动能力大大提高,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空间的展开使作战样式呈现体系化的特点。四、人与智能武器装备的关系在战争中,人始终是智能活动的主体,智能武器装备只能在人事先安排的程序下动作,按照人赋予的思维功能对战场上的情况作出反应。不管智能武器装备多么精巧,如何“神勇”,都不能改变人是战争主体这一根本,不能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智能武器装备归根结底仍然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和发展。与其他武器装备比较,智能武器装备同样要受到人和自然各种因素的制约。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人。”我们既要看到武器装备智能化的大趋势,又不能因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用愈益突出,就否定人的作用。五、结束语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衡量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从最终意义上决定着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指挥方式,以及军队组织结构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我们历来反对“唯武器论”,但是也应承认,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本身就体现和凝聚着人的智慧;不重视武器装备,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智能武器装备的应用无疑将引发未来作战理论、作战样式、编制体制乃至战略战术等诸多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当前,我军正面临着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强大的信息化军队的紧迫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智能化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抓住机遇、打破常规,努力实现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追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趋势,瞄准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沿,提高新研制主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起点,在重视搞好机械化武器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快进行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使信息化武器装备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才能打赢未来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高技术战争。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军B-29远程轰炸机曾多次对朝鲜战场的重要桥梁进行空袭,但效果很差。为此,美军航空兵秘密动用重5吨多的最大炸弹进行偷袭,仍然遭到惨败,成为美军航空史上难以抹去的败笔。  相似文献   

10.
该机是美国生产的单座亚音速隐身战斗机,主要用于对地面实施精确攻击。1982年10月,F-117试飞成功并交付美国空军使用。该机所有武器均装地内部弹舱内。主要武器有2枚激光制导炸弹和各种战术战斗机使用的武器。F-117翼展13.2米,机高3.78米,机长20.08米。随着美国新一代隐形战机相继问世。F-117的提前退役应该是必须的。美军F-117A即将提前退役@肖兵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2,(19):10-11
现年25岁的英国伤残老兵安德鲁.加斯维特成为了英国第一位"机械战士"。2010年9月,在阿富汗战场上,加斯维特在与塔利班组织的一次交火中被火箭弹击中后炸掉了右臂。而这位在阿富汗战场上失去右臂的老兵于2012年1月在维也纳接受一次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后成功地安装了一副智能机械手臂,这种与神经系统相连的机械手臂可通过大脑控制其行为。如今与妻子定居于英国泰恩赛德郡的加斯维特不仅仅可以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机械手臂抓取物品,而且还可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战场,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战场的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变为数字信息,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传递,将战场指挥、各参战部队以至单兵、单件武器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战场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种新的战场形式。数字化战场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战场的特点,具体的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1,(11):12-13
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战争将有10大尖端武器称雄战场. 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是当前所谓新概念武器中理论最成熟、发展最迅速、最具实战价值的前卫武器.它以无后座、无污染、直接命中等诸多优点成为发达国家研制中的未来重点武器.激光武器将用于对付高速小型目标;同时还将广泛用于破坏敌方光学系统和摧毁红外指导系统;另外利用卫星可以有选择地用激光束击中任何人和目标,如果使辐射的频率达到必要程度,可以致人于死地.目前美国正在研制几种能用激光使敌方士兵眼睛失明的武器,有一种称之为激光对抗系统,可将其安装在M-16步枪上,这种系统可以释放出一种激光束,在1千米内能把人的视网膜烧坏;还有一种被称之为佩刀-203,它实际上是一种激光手榴弹,在爆炸后可以使人暂时失明.  相似文献   

14.
近日,美国解密军方文件披露,五角大楼曾经研制一种威力惊人的“催情炸弹”。这种炸弹可以释放出具有催情效果的荷尔蒙,让敌军士兵欲火中烧,难以自持,成为不可思议的同性恋者。研究人员希望此种炸弹通过败坏敌军官兵的伦理道德、制造混乱与羞辱感,以达到瓦解敌方阵营、不战而屈的目的。“催情炸弹”使敌军变为丧失斗志的同性恋者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根据五角大楼最新解密档案显示,美军曾计划秘密进行一项“非致命性”化学武器的研制方案,试图研制各种匪夷所思的非致命性“另类武器”。据报道,该项秘密军事方案由俄亥俄州戴顿的赖特·…  相似文献   

15.
徐元 《科学大观园》2011,(12):56-56
1943年8月27日,盟军军舰"白鹭"号与另外一艘军舰在大西洋上的比斯开湾护航时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两架德国"道尼尔"D0-17轰炸机向它们发射了4枚制导炸弹,其中一枚准确地落在"白鹭"号甲板上。剧烈的爆炸使舰上225名水兵魂归大海。而让"白鹭"号舰毁人亡的德军这一秘密武器就是编号为HS-293的制导炸弹。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德国人就在他们的轰炸机上装备了这种有  相似文献   

16.
<正>在第五届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审查大会上,123个国成员一致同意于2017年正式着手解决无需人类操控便可自动选择,并攻击目标的武器系统所带来的挑战。为期两周的讨论主要围绕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的展开。尽管这些武器尚未问世,但自动化的技术迅速发展,这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担心新技术会导致人类放松对使用致命性武器的管控。人权观察组织的武器部主任、"阻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人比喻过:汽车如同和平时期的炸弹,交通事故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汽车与炸弹,在物理学上都有一个共同具备的东西,那就是能量。炸弹的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并且是在爆炸的瞬间释放出来;而汽车的能量来源于汽油的燃烧,并表现在行驶速度上——汽车速度越快,它所蕴涵的能量就越大,像炸弹的威力一样,对人的生命安全的威胁也越大。把交通事故比作战争来自一个统计数据:自1899年纽约第一起机动车撞死行人至今,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2000万人,相当于发生了一次世界大战;而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比伊拉克战争的死伤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3,(13):42-43
七十多年前,二战横扫欧洲,将世界上所有主要军事力量卷入其中,只留下一片腥风血雨和破败不堪的景象。至少5千万人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丧命,因此二战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在二战中,世界强国纷纷使用设计先进的炸弹和武器作为效率超群的杀人机器,因此不难想象若干人类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也就应运而生。本文为您介绍五场最惨烈的战役,每场都  相似文献   

19.
集束炸弹     
北约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了被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这是一种将子炸弹捆扎在一起便于挂载与投放的航空炸弹。弹束可在机舱内挂或外挂使用。集束方法有箍带捆扎式(如图)和梁式集束架两类。箍带捆扎式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释放箍带,子炸弹即分离。梁式集束架是将各子炸弹紧固在梁架上,再由保险钢索锁定,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打开箍带,子炸弹分离。集束炸弹由数个至数十个子炸弹组成。子炸弹有爆破、杀伤、燃烧、教练等多种类型。杀伤子炸弹能产生大量碎片,用以攻击大面积有生力量;燃烧子炸弹多为集中型燃烧弹,构成集中燃烧火种,用以引燃和烧毁军事目标;爆破子炸弹有贯穿一定厚度的防护层和突入掩体内部爆炸的作用。为便于多装载,子炸弹外形一般大都制成圆柱形或球形等。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出现集束炸弹,但从60年代才得到真正发展。集束炸弹携带子炸弹数量多,撒布均匀,覆盖面积大,对地面目标可产生多种毁伤效果。但由于受弹架结构限制,子炸弹集装有限,散布面积和密集度较小,效果有限,所以集束炸弹现已逐渐被航空子母弹所代替。当前集束炸弹基本上退出现役,但有少量库存备用。(摘自《惯性世界》1999年2期)图 箍带捆扎式集束炸弹  相似文献   

20.
当今,各种高性能的军用遥感器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角色,现代军事卫星和飞机上装载的遥感器各有各的绝招,不仅看得远--可从太空几百甚至上千千米处观测地面,而且看得准--能够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既能辨别目标的形状和大小,又能识别目标的真假,甚至可以发现隐藏在树林、地下或水下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它们有的可在白天观测,有的可在夜间透视,有的在云雾雨雪天也能一目了然;它们能够有效地获取敌方的部署情况,监视、跟踪和预测敌方的行动,全面掌握打击目标的位置分布,引导精确攻击武器准确地命中目标,并能评估战场毁伤效果,被誉为"遥感神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