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7):8-9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很多长期研究异常现象的科学家都对不明飞行物(UFO)的存在毫不怀疑,但他们眼中的UFO与被神秘化了的UFO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看来,所谓“不明飞行物”中的“不明”,只是意味着目击者看到了某一样东西,但没有立即认出那是什么而已。通常来说,在某个时间段,在某个环境里,一般人只是简单地扫一眼,可能真的分辨不出天空中出现的许多东西,但飞行员、气象学家或一位天文学家或许一眼便可认出它们是什么。同样道理,大多数人可以无法理解一段好似非同寻常的经历,但心理学家却可以作出相应的解释。所谓的“遭遇外星人”事件…  相似文献   

2.
自从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在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以后,至今世界各国已经有数百人到过太空.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不少,而且经常会遇到各种奇怪的事情,例如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看到一些幻影,甚至还会进入另外的世界. 不过,航天员们通常都是对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保持沉默,而且就因为这个原因建议航天员们不要随便说出去.据说,尤里·加加林好像有一次说漏了嘴,他说,如果上级允许的话,他可以讲出许多自己在太空飞行中的“趣闻轶事”.虽然如此,俄罗斯物理学会会员、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基里尔·帕夫洛维奇·布图索夫教授通过收集航天员的点点滴滴证言,还是知道了不少这种禁止向外传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60年前的UFO文件 按照人类与不明飞行物(UFO)接触的方式分类,科幻片中经常出现的“第五类接触”是人类利用友好信息与外星文明沟通,而远远地看到UFO则被归为“零类接触”.据美国媒体消息,一批已解禁的美国空军研究UFO的机密文件已经在网络上公开,供全球爱好者免费获取,大量人类“接触”UFO的案例将不再是秘密.这批资料为美国空军机密项目“蓝皮书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启动于1952年,是美国空军对UFO及其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探索系列研究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吕迪 《科学大观园》2005,(22):56-59
茫茫宇宙,究竟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频频“造访”的不明飞行物UFO究竟是真是假?人类探索的动力从未停止。然而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辩,真实和虚幻的对弈,却从未停止。2005年9月7日至10日,大连UFO研究会举  相似文献   

5.
1947年7月发生的“罗斯威尔事件”至今仍被许多UFO迷们津津乐道。数十年来,很多人都坚信,当时的确曾有外星人乘坐的飞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空军基地附近坠毁,只不过美国官方一直矢口否认罢了。2003年6月,封存了整整56年的“罗斯威尔事件”绝密档案到期解密,人们终于有机会一窥其中真相。然而种种迹象显示。这桩堪称是“20世纪最经典  相似文献   

6.
并非外星人来到地球,而是闪光灯作怪 2006年1月2日,“新疆9·19U-FO”研讨会和联谊交流会在北京天文馆新馆会议室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北京UFO研究会和云南UFO联谊会联合举办的,拍摄“新疆9·19UFO”录像的周继鸿、刘明仪夫妇也与会。会议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实验后,北京UFO协会宣布,由摄像机拍摄到的UFO以及爆炸消失的现象成功破译。新闻回放: 2005年9月,周继鸿夫妇去新疆旅游时,无意中用DV拍到了不明飞行物。据刘明仪女士介绍,9月19日傍晚19点  相似文献   

7.
伊朗裔美国女企业家阿努谢赫·安萨里搭乘俄罗斯“联盟TMA-9”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成为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与这位富婆的风光程度相比,同乘飞船的俄美两名宇航员反倒成了“绿叶”。安萨里的这次太空旅游机会应该说是“捡”来的。原本飞船上的这个位置属于日本人榎本大辅,安萨里只是作为后备人选同期接受培训。榎本大辅在最后的体检中由于查出肾结石被无情地刷了下来,安萨里取而代之。安萨里是“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首名进入太空的女穆斯林”和“首名上太空的伊朗人”,一人创下3项纪录,一时间吸引了各国媒体的极大关注。尤其…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看了《解剖外星人》这部片子,觉得挺有意思。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故事。现在,我将他的内幕公布出来。这部关于外星人尸体解剖的影片在福克斯电视台播放后不久,就引起许多人对影片真实性的强烈怀疑。怀疑者(甚至包括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人员)都把这部影片当作一个骗局,同时指出了影片中不符合逻辑以及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证据推翻“罗斯韦尔事件”,所以有些人依然坚持尸体解剖是真实的。但我认为,这部“解剖外星人”纪录片是一场恶作剧。英国作家、UFO研究者菲利浦·曼特尔经过10年研究,认为英国电视台特技师约翰·哈…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国际UFO博物馆坐落于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市一座废弃的电影院里,隶属于UFO研究中心。室内装潢设施简单,展览有关人类发现UFO及外星人的相关照片、文档、影像资料、相关事件物品或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第一个“银河系通讯系统”www.TalkToAliens.com(即“同外星人交谈”)日前宣布其正式运转,通过这一系统你可以将自己的电话发送到宇宙深处。目前该系统24小时在线服务。如果你要使用“银河通讯系统”,只需拨这个号码1-900-226-0300直接讲话就可以了。你的声音将会通过传送器利用碟形天线发送到太空深处。拨打这个电话的费用是3.99美元/分钟。这一收费主要是用来支付对该系统昂贵的开发、运行以及维修。  相似文献   

11.
“黑”网只为找外星人据报道,麦金农是英国伦敦伍德格林市一名失业电脑工程师。他对UFO、外星人等神秘现象异常痴迷,认为外星人的确存在,并曾多次驾驶飞船造访地球与人类接触。麦金农深信,所有和外星人有关的证据,都被美国军方当作最高机密隐藏起来。为了寻找传说中美国军方隐藏的外星人的证据,麦金农铤而走险——在2001年2月到2002年3月短短13个月时间内,他竟在家中用自己的台式电脑,成功入侵千里之外的97套美军机密电脑系统,其中不仅美国陆、海、空三军的电脑系统被他全部攻陷,甚至连五角大楼和美国宇航局(NASA)的电脑系统也照样被“黑…  相似文献   

12.
“外星人”是很热的话题,“外星人”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单词。所谓的“外星人”是指目前地球人尚不清楚的外星高智力生物。然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外星人”这个词,是不恰当的。首先,我们是将这种外星高智力生物当成了人,这是不合适的。人,是一种动物,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类是地球上由其他动物经过几百上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只有这种动物才可以称之为人。而“外星人”,首先应该是一种生物,但是这种生物并不是地上产生的,尚不知是由  相似文献   

13.
太空旅游     
2001年4月28日,一个60岁的富翁进入太空生活了8天,是太空探索40年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旅游者。太空旅游拉近了航 天科研工作与世俗社会的距 离。但2000万美元的旅费令普通人望洋兴叹,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年将进入太空旅游的是出价2500万美元的南非人  相似文献   

14.
在欧美国家,尽管对UFO的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关于UFO的历史传奇记载可追追溯到几千年之前. 比如在梵蒂冈埃及博物馆馆长的收藏物中,发现了一张古老的埃及莎草纸,记录了公元前1500左右、图特摩斯三世和他的臣民目击“天外的UFO群”出现的场面:“22年冬季第3日6时……生命之宫的抄写员看见天上飞来一个火环……他无头,喷出恶臭.火环长一杆,宽一杆,无声无息.抄写员惊惶失措,俯伏在地……他们他们向法老报此事.法老下令核查所有生命之宫莎草纸上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探索地外文明”50周年纪念之际,世界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从上月起再度展开“窃听外星人”的联合行动,以延续始于1960年的“奥兹玛计划”。新的探索活动被命名为“多萝西计划”。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天文学家把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指向地球周围的一些星球,以期收听到外星人的“天外来音”。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讯     
世界第一位太空游客蒂托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作为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旅游者尚未升空,俄罗斯很快又将确定第三位太空游客。俄罗斯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的新闻秘书谢尔盖·戈尔布诺夫透露,这位太空旅游者的候选人大概在2002年秋天随专业宇航员进入国际宇宙空间站,实现太空之旅的梦想。这位太空游客可能是波兰的科学博士。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无论怎样纷繁复杂,但终究还是一个单纯的人类文明世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无论如何巨大,总还是人类这一共同物种下的内部差异。但人类文明似乎正面临着“异化”和“重组”的危险。说不定在21-22世纪的某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天下已经大乱,除了我们理所当然地称自己为“人”外,还有三种用传统观念看来是非我族类的“人”正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大的支配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成了“弱势群体”!这三种“人”分别是: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潘多拉魔盒打开了!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科学大观园》2005,(12):52-53
世界上第一个亲自研究UFO的科学家是海尔曼·奥伯特博士,他被誉为"宇宙航行法之父",是建立现代火箭理论基础的伟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在古代,根据明显的物理概念,将时间划分为年、月、日和小时,将空间区分为天和地,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划分渐渐地不能满足需要。
我们先来看时间的划分。现代科学诞生后,首先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需要将时间再细分为分和秒。随后,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工业化时代到来了,又将分和秒的时间细分扩展为全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将时间细分到微秒和毫秒。时间往大里划分还有年代(10年)、世纪(100年)和千年等。
我们再来看空间。直到飞机诞生和航空时代开始后,将宇宙空间划分为天和地仍然能满足需要。但航天技术诞生后,人们不仅可以离开地面进入空中,而且可以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天和地的划分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从人们都接受的航空和航天的区分来看,实际上已把宇宙空间划分为“空”和“天”。对此似乎没有多少歧见。这除了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外,主要是因为有严格的物理概念界定,“空”就是地球大气层空间,“天”就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
可能是由于“天”这个词过于生硬和缺乏口头语言的韵味,在不同场合,人们又采用太空、空间、外层空间和深空等多种称谓。“天”的范围过于广大,细分一下是必要的,但上述称谓实际上都是指“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
与时间的划分一样,空间的划分也必须有精确的物理概念界定,给人们以清晰的思路,这既是科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责任。
在已有的关于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的称谓中,“深空”和“外层空间”中的“深”和“外”都没有确定的物理性质界定,过于模糊和笼统。而“空间”与组成宇宙的总空间一词相同,空间的一部分不宜再叫空间,同时它也与日常语言中惯于使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空间”相混同。本人拙见,采用“太空”一词为宜,理由有以下5点:
1.“太空”一词我国古来有之,有深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其含义是指极高的天空,与“天”的含义相近,含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成份;
2.对“太空”一词,我们可以赋予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简称的含义,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物理概念。目前我们的航天活动,也正限于太阳系宇宙空间;
3.可为空间的进一步划分留有余地。当人类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时,我们可以相应地将“银河系宇宙空间”简称为“银空”,将“河外星系宇宙空间”简称为“外空”;
4.“太空”一词非常优美,具有诗的韵味;
5.这样明确的空间划分,完全可以与精确的时间划分相呼应。
下面谈一下关于“航天员”一词的看法。
在中国大陆,将驾驶航天器和在太空工作的人员称为“航天员”或“宇航员”。在港、台地区也有称为“太空人”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宇宙航行划分为航天(在太阳系范围内活动)和航宇(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两个阶段,因此,称“航天员”和“宇航员”均无不可。“太空人”的称谓则过于含混,容易歧解为“太空中的人”,那就与外星人混同了。
目前,“航天”这个词已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如航天事业、航天活动、航天技术、航天部、航天总公司和航天局,航天(空间)站、航天(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等。以此类推,将驾驶航天器和在太空工作的人称为“航天员”更顺理成章,“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似乎比“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更一致一些。
有人将整个宇宙航行也称作“航天”,那么,“航天员”的称谓就更理所当然了。  相似文献   

20.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这是人类向宇宙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时间,世界目光齐聚太空,人类进入太空新纪元。50年后,一些相关科学家接受采访,讲述了发射第一星背后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