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人体毒素”,泛指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其来源主要有两个:一种为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另一种为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人体虽对这些“毒素”有解毒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几类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提高或保持自身的“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2.
日前,一则"杭州63岁阿姨吃3年酵素,肠子表面像蛇皮"的新闻引起关注.据媒体报道,王女士便秘多年,3年前开始吃酵素通便,近日在一次结肠镜检查时发现肠内布满棕黑色花纹,医生诊断其患上"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好发于常年便秘并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人,王女士所吃的酵素产品中有没有添加蒽醌类成分尚不知晓,但酵素近年来的确受便秘患者和有瘦身需求者青睐.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酵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究竟能否通便和减肥.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5,(23):24
性交后避孕的方法总的可分为两大类,药物方法和机械方法.药物中分为激素类及非激素类。激素类药物,中国常用的有探亲避孕药。不少探亲药有的仍需要在房事前就服用,其中抗孕53号只需每次房事后立即服1片,第一次性交后次晨加服一片,以后繁天服一片,服完十四片其避孕效果99.5%,其它激素类的事后避孕药有单纯雌激素,即乙酚每次性交后需服5天,每天服二次,每次25mg,效果99%以上,但胃肠道反应较重,难以为人接受。另有孕激素类,在性交后单次服用18-甲基快诺酮0.4mg效果为98.3%,有不规则出血的缺点。第三种事后激素类药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合用,国外称为…  相似文献   

4.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一种来自青海、旨在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保健茶在北京上市。这种名为“红鼎牌天精茶”主要的原料是产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野生枸杞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了枸杞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它可使饮用者在服用后,人体体液的pH值保持在7.3左右,这样的数据可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5,(23):27
服用避孕药时,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1.服用各种避孕药必须养成准确、按时、按量服用的良好习惯,不可随意改变或延长服药时间。不要漏服、迟服,发现漏服应于次日补服,否则易造成不规则出血或避孕失败。2.避孕药应妥善保存,避免小儿误服,药片如果受潮、溶化或糖衣层磨损、压碎时,都不要服用,以免影响避孕效果或造成阴道出血。3.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限通常短效药6~7年,长效药3~4年为宜。探新避孕药每年不超过2次。可与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4.凡患急、慢性肝炎、肾炎、肿瘤、糖尿病、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3,(18):48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主要目的,一是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二是想把贱金转化为金银等贵金属。但由于中国炼长生不老丹的主要以五金、八石、三黄为原料,因而炼成的多为砷、汞和铅的制剂,吃后会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在炼丹术发展初期确实有人服食丹药,首先是三国时期何晏大将军(曹操的义子)带头服用"五石散",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在社会上"服石"之风盛行。由于"五石散"中主要成分为砷制剂,服后全身发热,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脱,所以社会上就又流行起穿宽肥的服装,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脱光了衣服混日子,还被誉为高士。后来炼丹家们进一步又炼出了升华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只要服用一剂就可得到同样的"药效",结果不是  相似文献   

7.
许多药物在长期服用时,会阻碍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合成、代谢、排泄过程,引起营养不良.因此,长期服药者须当心药物性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能制造漆碗,此后又分别在南北良渚文化(江浙)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辽宁)的遗址中,发掘出先民们造的漆器。至殷商时代,人们已开始在漆液里掺进各色颜料,并且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石,这种做法开了汉唐“金银开脱”技艺的先河。在商代以前,漆器的颜色以朱色为主,从西周开始才有了黑地,春秋之后虽然人们已能调制红、黄、白、紫、褐、蓝等各种颜色,但漆器的基本色调仍然不全。“朱画其内”、“墨染其外”,时代特征仍十分强烈。黑色有沉寂之感,红色则撩人心魄。正如工艺美  相似文献   

9.
对出土及传世先秦文献中“金”的含义进行了考察,表明至晚在西周早期“金”的广义含义已包含红铜、青铜、锡(或铅)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材料在内,形成了古代的金属概念.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金属或金属材料的使用,广义的“金”,即古代的金属概念的内涵也在扩展和变化.古代金属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嬗变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世界认知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治疗疾病时,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因不同的作用制成不同的剂型,通常分为内服、外用二大类.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常有"送服"、"冲服"、"调服"、"涂抹患处"、"撒布患处"等使用方法,这些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彼此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尤其是我们的肠胃,时不时会来个抗议,疼了、胀了、泻了。小毛小病的,去医院吧,太麻烦,不治又难受。一般情况下,遇到这些胃肠的轻微不适,是可以对症到药店买些药物来服用的。但必须强调指出,如出现症状较重,或自我用药不见效,或症状开始表现较轻但以后转重,或对所要用的药物毒副作用不了解等情况,则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酿成不良后果。胃肠胀气、嗳气、不思饮食:可选服胃动力药,如西沙必利、吗丁啉和胃复安等(上述药物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用法使用)。还可选用:(1)胃蛋白酶,餐前每次服2片,一天3次。(2)…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组金寿山同志关于袪邪问题与祖国医学是否重视外来病原问题,提出一些意见,来稿录如下: 作者论“袪邪”的问题说:“在袪邪方面,对于不同的邪气,用不同的方法来袪除,这就要掌握邪气的发展趋向,因势利导,控制其不利于人体的一面,疏通其有利于人体的一面”。在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天气转凉时,很多人都会有意识地吃点维生素C。但胃溃疡患者应注意,维C千万别和溃疡药同服,而应错开两个小时服用。这是因为胃溃疡患者的胃酸较多,胃舒平、胃喜等治疗溃疡的药物多是中和胃酸的,而口感酸酸甜甜的维生素C是酸性的,如果二者同时服用,自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两种药物都失去了药效。胃溃疡患者买药时最好看看说明书上的成分,如果含碳酸氢钠、碳酸镁等成分,一定要和维生素C错开两个小时服用。因为,这些药物经过2个小时的代谢,已经完全被分解吸收,不会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相互影响。既然吃维生素…  相似文献   

14.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包括患病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废物”,常见的如氨类、肌肝、尿素氮等,另外还包括从不洁空气中(汽车尾气、香烟等)会吸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微粒。尽管人体内部具有一定清除自身“毒素”、净化血液的能力,但当体内废物积蓄过多或机体解毒排污功能减弱,废物不能有效地按时排出时,就将对身体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科学地选择如下食物,有助于排出人体产生的多种“毒素”。这类食物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年第1期发表了金观涛、刘青峰二同志的《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家没有发现三段论?》一文(以下简称“金文”)。金、刘二同志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他们对问题的探讨也很有启发性。但金文认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发现三段论是因为他具备了严格区分同一性和类属性、“整体信息加工”原则这两个条件,而中国古代哲学家正是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未能发现三段论,对此本人不敢苟同,打算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以就正于金观涛、刘青峰二同志及逻辑史学界的同仁们。  相似文献   

16.
许多药物在长期服用时,会阻碍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合成、代谢、排泄过程,引起营养不良。因此,长期服药者须当心药物性营养不良。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经常服用可引起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17.
残剑 《科学大观园》2012,(13):26-27
科学家利用分子基因学对部分中药成品进行了分析检验,发现部分中医疗法或对人体有害,其中有些药材成分并未写在产品说明项当中:有些药材成分甚至已被列为非法药物,如果患者服用,有可能会诱发癌症。德国纽伦堡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所的负责人弗里茨·索吉尔表示:“这两份研究十分清楚的表明。中药也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一、超心理学的起源“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名词,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有的文献记载“超心理学”曾在1885年由德国学者马克思·德索伊尔(Max Dessoir)首先提出的;还有的文献记载,“超心理学”这个词曾由法国生理学家,1913年医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夏尔·里谢特(Co Richet)倡导使用的。但后两种说法根据不够充分,而且说法不甚一致,而第一种说法,从许多超心理学的著作以及国外一些百科全书中都可找到根据,所以本文论述  相似文献   

19.
苗苗 《科学大观园》2013,(20):79-80
淋巴癌也称淋巴瘤,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癌。淋巴细胞是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入侵人体,并且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维护机体内环境“整洁有序”的健康卫士。在淋巴细胞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至少有三大谱系:  相似文献   

20.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有人类皮肤与肌肉的机器人听上去颇像恐怖电影中的情节。但牛津大学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机器人很快便可运用于医学研究。长有“血肉之躯”的机器人或可用来培育人体组织,供伤员和老年人之用。研究人员以长有“人类”骨骼、筋腱与皮肤的Eccerobot机器人为例,解释未来如何用机器人培育真正的人体组织。仿照人类打造的机器人更适宜用来培植人体组织,研究人员表示:“类人型机器人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令人激动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拥有肌肉骨骼的类人型机器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