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19日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学者,这里谈的进化论,主要是指达尔文进化论,进化论教育是从达尔文进化论传入我国之时开始,它涉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化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试论达尔文进化论在生态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完善过程,认为达尔文提出的生态思想是朴素的生态观,其进化论是种—种群的进化,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其他生态学等级的进化;必须以普遍联系的系统观和时空观评价生态学发展现状,生态学研究也必须注重局部各因子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作用关系。初步探讨了能否象牛顿力学那样将自然选择力作为推动生物进化的“万有引力”的生态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解释进化论的发现、发展的全部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解决困惑生物学者的诸多问题。本书从简介17世纪自然学家的工作开始,逐步介绍之后各相关学科发展及其随后出现的达尔文和沃斯的进化论。  相似文献   

4.
正进化论和基因论是生物学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进化论是生物学大厦的基础,它使得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统一了起来;而基因论则是生物学大厦的支柱,支撑着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达尔文和孟德尔分别被认为是进化论和基因论的创建者,因此,这两人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其实这种对比没有什么意义。孟德尔虽然有十几年的时间在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他唯一重要的工作就是豌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化史的灿烂星河中,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是一颗不灭的巨星。恩格斯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连同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达尔文的学说对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进化论与生物学的关系进行了浅析.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成为彼此相互关联系、相互印证的统一体系;推进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为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书收集和修订了过去一个世纪杰出进化生物学家的作品,该书将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探讨,评价了哲学对于生物学研究的贡献,评述了进化论正在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作者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实际上是五个独立的理论,每一个理论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轨迹和影响。自然选择从普通观点、自然形态来讲都是一个独立的理念。多年来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就是由于将上述五个独立理论揉合为一个整体时产生的混乱而引起的,本书为这些争论提供了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8.
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非常走运,几乎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马克思曾想将《资本论》第二卷题献达尔文。恩格斯则将达尔文与马克思并列,认为他们两人一个发现了生物的自然法则,一个发现了人类历史的法则。但是近年来,达尔文却倒了运。他的理论遭到了严厉的批评。有人说“进化论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逻辑,因此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可以不太夸张地断言,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所发生的那些人类不幸,包括频繁的战争、集中营、被剥削民族的饥饿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接受达尔  相似文献   

9.
由达尔文首先系统地加以论述并建立起来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阐明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有机物种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发现给生物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十分重视达尔文的发现,认为它促进了人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方向--"种内适应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它主要发端于生活史进化生态学、行为对策生态学、逆境与协迫生物学、表型可塑性研究和进化病理生理学.这一研究方向的性质是"微观生理学水平上的进化还原研究",简称为"新适应主义"或"生理达尔文主义". 它的发展正在成功地将达尔文范式引入到广大的微观生理科学的领地中,它对生物的表型和微观生理过程的重视及其新理论的发展正在为当代生命科学许多疑难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工具,并将会对神经科学、医学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人们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争议不断,那么进化论到底是不是客观真理呢?我在文章中梳理关于进化论的发展,并且从病理学的角度探讨抗生素和环境污染对人类与病菌进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82,(1)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希留伯里镇的这幢房子里。 学生时代的达尔文就热爱大自然,到处搜集标本,捕捉昆虫。这是同学们用漫画来描述当时的达尔文。、、杀。硫妹卡德琳合影。达尔文的妻子艾玛·韦在繁忙的写作和长期的疾病的细心照料。芝伍德。达尔文中,得到了艾玛这幅历史画,描绘了1858年达尔文和赖尔(中)、虎克(右)在一起谈论华莱《进化论))的忠诚卫士赫香黎(1825一1895)。他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几达尔文生平剪影 ~~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创立的以渐变、自然选择为特征的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和皇权神授的观念,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引发了一场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但它带有西方科学"还原论"的烙印.地质演化史和古生物发展史大量新事实的揭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主要由中国科学家为主开展的天地生综合研究,在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灾变论假说.尤其是系统总结了巨大陨击事件为力源的陨击灾变进化论学说.预期进一步的研究,终将表明达尔文的渐变进化论和现今提出的陨击灾变进化论的交替发展,有可能为完整进化论的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1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生机勃勃。基因水平的研究仍是前沿热点。1·1基因层次上的进化研究取得进展自从1859年达尔文将进化论首次引入科学界以来,该理论一直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尔文可能不会想到,140年后的今天,研究人员仍然会发现  相似文献   

15.
当代对达尔文进化 论的争论几乎是全方位的,尽管当今达尔文主义者的立场和论调与原先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已有很大出入,比如:现代综合进化论对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的突出强调、间断平衡论对达尔文随机渐变理论的重新解释,等等,但现代达尔文主义者对作为达尔文进化论核心的自然选择理论一般都是坚持的。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对这一理论做出再反思。一、人工类比之误与“创造性”虚设达尔文的进化机制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过程,第一步是随机的遗传变异。即进化根源于个体中随机的遗传性变异(突变)的积累。这些随机突…  相似文献   

16.
达尔文的进化论叙说了生物的进化方式是通过基因突变引起的,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保存变异后更能适应环境的基因,从而实现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通过基因的改变这点毋庸置疑,然而达尔文这种突变理论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末叶,达尔文进化论传播到中国之后,对于我国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思想革命、阶级斗争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阐述后一个问题。探讨达尔文进化论在我国的传播所发生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达尔文进化论的革命意义,自然科学与阶级斗争的相互密切关系,从而有助于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所谓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无用论”。  相似文献   

18.
该文简述苏联伪科学代表李森科的发迹史,由李森科分析获得性遗传的前世今生。获得性遗传最初获科学界承认,后被否定,今又临重新审视并承认,争议尚未结束。该文认为,正是由于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生物进化上遇到困难,给获得性遗传的重生造成契机。文中所举例子均涉基因主动适应环境的定向突变。主动适应环境的基因定向突变不限于细菌,在非常时刻,也适合环境剧变下的高等动物,这可以解决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困难。达尔文进化论要向新的高度发展,需要与获得性遗传互补。  相似文献   

19.
 当代对达尔文进化 论的争论几乎是全方位的,尽管当今达尔文主义者的立场和论调与原先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已有很大出入,比如:现代综合进化论对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的突出强调、间断平衡论对达尔文随机渐变理论的重新解释,等等,但现代达尔文主义者对作为达尔文进化论核心的自然选择理论一般都是坚持的。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对这一理论做出再反思。一、人工类比之误与“创造性”虚设达尔文的进化机制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过程,第一步是随机的遗传变异。即进化根源于个体中随机的遗传性变异(突变)的积累。这些随机突变被看作是左右生物存在的生命的物理决定因素,也被看作是所有进化新特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遇到了挑战。中国科学家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就曾专题探讨过生物进化的新理论。“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曾多次组织有关报告,许多专家认为,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应该诞生了。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这既是难题也是机遇。本刊曾编发过几篇文章,今天再次发表孙关龙先生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性”一文,论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五个缺陷,希望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参加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