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昊 《凉山大学学报》2003,5(2):135-137,116
本文在基于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和汉英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肯定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可行性的前提下,提出功能对等在汉英翻译中还应设立参数的结论。参数的范围应包括语言、思维、地城、历史传统等文化因素。作者分别从这些因素出发,论证了汉英互译中如何既满足功能对等原则,又保持汉英文化各自风格,进行有效文化转移和再创造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罗婧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05-106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突出。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尤金.A.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美再现源文意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词法对等、句法对等和文化对等三方面探讨了商务文本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效果对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效果对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5.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发语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指称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阐述,通过实例说明商标词翻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佐证了文化因素的处理对商标翻译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商标名称时,要考虑中英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突出产品对消费者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雪雪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208-208,43
翻译对等是翻译研究中最具争议概念之一,是翻译的最终目标.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过程.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对等的过程.本文以皮尔斯和莫里斯的符号对等观为基础,着重讨论翻译中实现语用对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体,广告有着自身语言的特点和经济功能。翻译广告时,应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直译、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等方法,再现源语广告的特点和功能,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体,广告有着自身语言的特点和经济功能。翻译广告时,应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直译、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等方法,再现源语广告的特点和功能,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陈斌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17-119
从英汉互译中的对等翻译入手,论述了对等翻译的可能性,阐明了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做到对等的主要原因是英汉语言所属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夏金龙 《科技信息》2010,(28):201-201,203
本文从翻译的标准谈起,提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英汉互译时经常会出现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文章讨论了导致信息不对等现象的几种情况,如词汇空缺、词义空缺和文化空缺。接着讨论了几种应对英汉互译时信息不对等的策略,即利用图像、模仿、解释、替代、淡化和中国式英语等。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促进各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方式。本文对翻译文化观下的对等翻译进行了再剖析,简述了对等翻译理论的发展史,并就翻译过程中如何协调等与不等的矛盾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秀英 《科技资讯》2009,(19):182-182
因汉英两种语言及文化差异,广告语翻译应进行恰当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信息转换,以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和劝诱功能。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之下,通过对目的语和原语的分析,探讨了功能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是任何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较崭新的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以及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本文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入手,提出用语用意义指导翻译,从而实现动态对等翻译.词语,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和文学翻译三个不同方面的实例,不仅展示了英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说明了译者对比两种语言和文化进行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每个商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商标时,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消费文化心理,语言规则,及地域文化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根据奈达的理论,即在功能对等或称动态对等理论下,能够再现原语商标的文化内涵和特征。这种功能对等翻译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激发他们消费的欲望。给商家带来盈利的最终目的。同时在这种原则下翻译出来的商标也会引起消费者好的的文化联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标翻译在帮助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销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商标时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心理接受、审美情趣,使译文读者在阅读商标译文时能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语商标时基本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0.
翻译对等问题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韩礼德认为应在一致性理论框架范围内来探讨翻译对等问题。他根据语言本身的参数,从系统功能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翻译对等的类型。文章首先阐明了韩礼德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定位,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其关于翻译对等的两个观点,然后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级阶观、层次观和纯理功能观等概念和思想,对韩礼德的翻译对等类型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