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能、体育技能的训练者,更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体育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创造者.随着体育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其发展趋势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江苏省更好地实施,对江苏省部分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体育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调查结果为:江苏省中学师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持肯定态度的,并对新课程标准有很好的了解;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教法的改进、教学评价等方面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师资水平基本上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但在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上仍有欠缺;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协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要进一步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体育教育专业尽快开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函授班和短训班,以保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蓬 《科技信息》2008,(14):166-166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也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学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角色的专业化发生很大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塑造实现课程标准的设计者、"平等中的首席"、体育教学的研究者.只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才能促进体育教师角色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霍江华 《科技信息》2009,(36):I0245-I0246
本文从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过程的背景出发,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专业的教学素质以及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等方面新的要求。分析了当前中学普遍存在的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体育教师学历达不到要求、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得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即由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中学体育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单一的教书匠向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角色转变以及中学体育教师转变为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等方面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要做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学习者、学生的引导者、课程的研制者、教学的组织者、教育的研究者和文化的创造者。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本身的知识、才能、智慧、情感、意志和世界观进行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袁锋 《科技信息》2010,(24):I0218-I0218
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对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走进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做智慧型老师,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8.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调整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认为体育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调整为体育课程的建构者,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调整为学生体育发展的指导者,由评定学生运动成绩的裁判,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性、民主性、层次性、整合性的运用原则,且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将在不断完善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向多样化、个性化,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苏省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学生、体育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知态度、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学校体育社团与俱乐部开设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认为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但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情况不容乐观。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例偏低,不到一半。同时,运动场地不足成为阻碍江苏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朱国政 《科技信息》2013,(23):192-192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欣 《科技信息》2013,(13):296-296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目标。作为教师要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注意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任何教育措施和教育理念的实现,都要依靠广大的一线教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能否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改革对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新转变,其应具备的素质也有了新变化。本文通过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提出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符合时代特征的变化。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时不少体育教师矫枉过正,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步入另一个误区。过分强调过程而忽视结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培养而忽视"挫折教育",过分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性而忽视教材内容的规定性,很大程度上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蕴涵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标》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朱建祥 《科技信息》2012,(34):I0161-I016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完全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繁重学习压力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学习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第一次明确地写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文中通过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体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现阶段中职体育的授课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其改革要适应这种转变,首先必须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加强教育类课程,提高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地位,开发广域课程;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学科课程和改革术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研究和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与健康可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面对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外,还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的要求,转换自身角色,改变教学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等。这些相应的改革成为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新课标,明晰新理念,解读其精神内涵,探究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战略,是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更是适应新形势,培养新型人才的关键.从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方面阐释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从教师角色转换、体育教学的实施上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李学芝 《科技资讯》2010,(25):205-205
一堂好的体育课首先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要积极提倡"探究学习"。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水平才能上好一堂体育教学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