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乃德《中国财政制度史》属于经济学丛书之一,重视经济变迁对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影响,内容上涵盖了财政支出和历代财政官制,并以王莽改革、王安石变法为重点。对于《周礼》和《管子》的看法也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2.
南诏是一个正处于国家化进程中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统治者主观上有建立国家的愿望,这在其官制上有明显的表现。南诏的中央官制在南诏国家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的高低,是判断南诏国家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南诏的中央官制看,南诏在中晚期已初步具备了古代国家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官制改革是清末立宪的重大基础性和首要性工作。在内外交困时刻,清末统治者初步接受西方宪政理念,运用权力分立学说,改进中央政治体制,颁布宪法大纲,建立责任内阁,成立临时议会性质的资政院和谘议局,实现制度层面的司法独立。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格局。辛亥革命爆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还是可以开展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保举连坐制度是我国古代保举人才与连坐思想的合壁之作。从秦朝开始,直至清朝,这一制度都有立法规定,但具体的连坐方法有所不同。历代统治者都较重视对这一制度的贯彻实施。保举连坐制度在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以及干部铨选也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5次周期,调控有失误,也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调控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进行改革需要稳定且平衡的外部环境;中央高层的认识应该统一,并形成社会共识;改革和宏观调控的手段要灵活,水平要高超。这对于当前的宏观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差制是中国古代官僚行政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一现象未能被深入研究。任差制补充了正式官制的不足,可是与正式官制相矛盾。任差制也有着提高行政机动性的特殊作用,也对正规官制有着侵蚀和瓦解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专制皇权的膨胀是任差制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改官制和变官制,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宜变法律,官制为先”,康有为把改革官制提到了变法的首位。本文试图对康有为官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作些叙述剖析。不对之处,尚祈教正。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央权威是深化我国综合改革,协调组织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各种力量整合,加速现代化的关键。维护中央的权威.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反腐倡廉,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疆建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统一的重要篇章,不仅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也有利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建省后,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生产秩序的恢复和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经营西域史》对此有详细论述,本文就其中的官办学校教育情况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这一改革,对于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对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这次统考,也是对我国中等教育现状的一次大检阅。为了促进中学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对这次统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是有必要的。同1977年相比,我省教学质量有了可喜的提高,如78年高考的及格率比77年就有提高,总成绩在300分以上的考生,78年比77年增加三倍以上;在武汉市的物理试卷中,还出现了满分和一批高分考卷;武昌区有一位高一年级的考生,对第七大题(一个力学  相似文献   

11.
孙晓 《科技信息》2011,(8):145-145
秦朝与元朝的兼并统一都是在中国四分五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历史背景的相似性使二者在进行兼并统一情报活动时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具有典型性的兼并统一情报活动的史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最终从中归纳出二者兼并统一情报活动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这些材料中总结出情报活动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当代的情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五尺道"是秦朝七大工程之一,是古代一条重要交通线路。自古就有"滇黔锁钥"与"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的沾益,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历史上云南与巴蜀、中原的联系都是通过这段古道来完成。因此,五尺道沾益段的开通,对于秦朝及以后历代王朝政权的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的加强,郡县制度的确立,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吸收和传播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尺道"是秦朝七大工程之一,是古代一条重要交通线路。自古就有"滇黔锁钥"与"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的沾益,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历史上云南与巴蜀、中原的联系都是通过这段古道来完成。因此,五尺道沾益段的开通,对于秦朝及以后历代王朝政权的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的加强,郡县制度的确立,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吸收和传播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年初视察我国南方时,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们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秦朝统一度量衡到如今的"求精准、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计量工作始终是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浙江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利用好数字化工具,推进经济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浙江计量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商、周,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建立了统治机构,逐渐形成了一套职官制度。到了封建社会——战国,尤其是秦统一后的各代,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官制。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建立了一套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经济状况的职官制度。在有剥削和压迫的阶级社会中,各类官僚机构,都是统治阶级政权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古代和近代史上,有一些农民起义军也建立过短暂的政权,制定过一些职官制度。对于这些官制的历代沿革,本表按朝(年)代顺序予以编列和介绍。对一些有争议的说法,附会或讹传进行了考辨和订正。为了方便读者查核,注明  相似文献   

17.
先秦是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鼎盛时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都有了飞速发展。这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指导秦朝一统天下的法家思想。法家的法治、重视农业、革新实践、改造自然、尊重客观规律、重视科学技术等许多思想在各个方面都促进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对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之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至今也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经过春秋战国的大震荡,中国社会出现了统一的趋势,李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他从自已的人生哲学出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聚合了荀子的儒家思想和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儒法结合思想,付之实践,对秦朝社会和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正确认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对于我们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推进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僵化停滞的坚决否定和彻底摒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论著作《帝王略论》卷一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先秦至秦朝夏禹、秦始皇等帝王得失荣辱的讨论,在后四卷中也多次论及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这些论断对于贞观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玄武门之变被比作周公诛管放蔡的义举,贞观盛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先秦治世的悠长回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