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在任何国家都被认识是思维的最高表达形式,有其特定的语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意上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美感。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三美理论,并从三美角度对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于袁可嘉和王佐良的彭斯名诗《我的心呀在高原》两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三美的把握与取舍,以期对诗歌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王婷 《科技信息》2009,(25):183-183
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音美、形美、意美合而为一的典范。关于诗歌翻译的理论,许渊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独具见解地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彭斯的爱情诗“A Red Red Rose”广为流传,有诸多译本,本文将对四个译本对比分析,探讨其中“三美”的再现与得失。  相似文献   

4.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于袁可嘉和王佐良的彭斯名诗《我的心呀在高原》两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三美"的把握与取舍,以期对诗歌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李艳 《科技信息》2010,(24):I0153-I0154
中国古代诗歌由于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一直是翻译中的瓶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古代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难,成为诗歌翻译普遍遵循的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唐诗"春晓"的两种不同英译版本,来进一步阐释"三美"标准。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艺美术“三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领域的体现日趋凸显,其独特的材料美、色彩美以及造型美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文章从传统工艺美术"三美"与包装设计的关系、包装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素材选择等方面探讨传统工艺美术"三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理论,通过对其所译唐诗<江雪>进行系统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三美"翻译理论是可操作的这一结论:译者可以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电影片名翻译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混乱、不规范的现象。从许渊冲先生音美、形美、意美的“三美”论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并就其不规范的翻译现状对译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作为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语言也是一门艺术语言,体现出浓厚的美学色彩.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广告语言的美学特征:音美、形美和意美.广告语翻译应该充分地再现广告英语的三美.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同样可以作为广告翻译的美学策略,对广告翻译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蓓 《科技信息》2009,(30):I0138-I0138,I0140
唐诗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本文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两种译文为研究对象,在三美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两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贸易中,一个优秀的品牌译名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文学翻译界颇有建树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国外品牌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通过具体译例来探讨“三美”原则在品牌名称汉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审美韵味及其艺术形式,即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与意美。传达出原诗的审美韵味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显著,依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诗歌翻译中把握两种语言各自之美,将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之中也就成了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英诗汉译实例,旨在探讨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入语言的优势,运用翻译补偿手段,将原诗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移植到译作当中。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6.
陈晨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86-87
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诗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译诗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译文还要表现出原文的意境,意向,表现出诗歌的韵律感,美感。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关的介绍和分析,以刘禹锡的《竹枝词》四种不同译本的分析为例阐述中国古诗翻译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宇 《科技信息》2012,(11):316-316,364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独立的舞种,"神韵"则是身法训练内蕴与外势的灵魂。"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句话很形象的说明了"神韵"在古典舞学习和表现中起着主导作用。分别阐述了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四个方面的概念,重点说明了"神韵"在这四个方面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以《书韵》为代表作,剖析作品中"神韵"的具体体现,结合美学来论证古典舞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18.
董莹莹 《科技信息》2010,(36):166-167
翻译的"真"与"美"之争一直是广为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翻译应当忠于原文,尽可能地保留原语的表现形式,尽量做到"原汁原味",而有人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做到使译作富有音美、形美和意美,才能使译作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本文作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即翻译需要在追求真的基础之上,译出美学价值,使读者感到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意象派英文歌词用词精练朴实,但意蕴丰富,存在理解难、表达难、配乐难的汉译难点。基于西方意象主义和中国意境论、歌词与诗歌的共性,意象派英文歌词的汉译应以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为指导,结合编曲特点、音乐节奏及旋律,临摹出原作意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特征,尤其是作品中的"留白"效果,同时,应考虑译语受众的审美要求。对当今主流音乐平台和网络媒体中歌词的译配案例表明,"三美"原则和"临摹"原作意象法,可有效再现意象派英文歌词的神韵。  相似文献   

20.
向婷婷 《科技信息》2010,(23):I0243-I0243,I0318
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的瑰宝,其语言高度凝炼且表意丰富、韵律则有音乐之美,也因此难以译好。如何评价译诗优劣,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我们提供参考标准。本文根据"三美论"分析"WhenYouAreOld"两译本各自所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