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发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对水稻、小麦、棉花等多种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促使早熟、改进品质、增强抗病能力和增加产量的作用。同时,它具有无毒害、无污染、用量少,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将三十烷醇发现经过、生理功能和施用方法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正三十烷醇(1—Triaconal),又称蜂花醇,是天然的高级伯醇,分子量为434.34,系白色针状或鳞片状晶体,比重0.77,熔点86.5℃,几乎不溶于水,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约为10ppm(ppm为百万分之几),可溶于乙醚、氯彷、二氯甲烷、及热苯中,对光、空气、碱等介质均稳定。三十烷醇对各种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一  相似文献   

3.
<正> 许昌地区科技局于1984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在许昌市召开了“三十烷醇中间试验鉴定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项中试是成功的,技术上是合理的,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并建议有关部门安排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 自从雷斯(Rice)等人发现三十烷醇的植物生长刺激活性以来,已经研制出了不少合成它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不是由于原料昂贵难得,就是由于工艺复杂,而不能用于工业生产。近来,印度学者布赫鲁(U·T·Bhalerao)等人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硝酸吗啉催化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合成紫苏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硝酸吗啉催化的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反应及其产物分布规律,主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主要产物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硝酸吗啉催化剂存在下,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主要生成紫苏醇和桃金娘烯醇,产物中紫苏醇含量达65%~74%,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紫苏醇的生成;确定了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合成紫苏醇的优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10-环氧蒎烷投料量的10%(摩尔)反应物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4,在313~318 K下反应2 h,紫苏醇产率可达74%;并对提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落叶松正己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1~5.依据波谱数据分析及与已知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1~5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和正三十烷醇(5).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正> 一、基本情况稀土农用为河南省在“七五”期间重点示范推广项目。西瓜喷施“农乐”示范推广是在河南省计经委技术交流站信阳稀土农用会议上安排并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牵头组织本省瓜果施用“农乐”协作组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的。西瓜喷施“农乐”试验从1983年开始到1986年止已分别在许昌市、临颖县、开封市农科所、杞县、尉氏等地进行,其中临颖县已有4年小区试验和1年100亩以上的中间试验结果及  相似文献   

8.
<正> 一,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发展情况及经济效益我省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以下简称覆膜),1980年开始在内黄、原阳、开封、杞县、兰考五个县试种,到1983年全省扩大到四十五个县、市。四年来的试验、示范情况表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不论是  相似文献   

9.
<正> 麦茬水稻旱种是近年来在我省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水稻栽培新技术。1983年我市示范种植1706.3亩,其中郑州早粳稻1233.2亩,一般亩产500~600斤,有9.6亩丰产田亩产在710~734.7斤之间。我局在荥阳县广武乡蹲点,种植示范1.03亩丰产田,平均亩产734.7斤。为了积累高产栽培经验,对该田的全生育过程和栽培  相似文献   

10.
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固体酸催化剂存在下,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反应的产物分布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对重排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主要生成紫苏醇和桃金娘烯醇,以硝酸铵作催化剂,硝基甲烷作溶剂,2,10-环氧蒎烷于80~90℃可定向重排生成紫苏醇,转化率达98.9%,紫苏醇选择性88.1%。  相似文献   

11.
<正> 磷酸二铵含氮18%,含磷46%。是一种高效、高浓度二元复合化肥。如何经济合理施用,这方面可借鉴的系统技术资料还很鲜见。为此,针对我区土壤严重缺氮、少磷的状况,在招标进口一万多吨磷酸二铵的基础上,于1983—1985年采取边试验、边示范推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探索桃树早期丰产的可行性,我们于1983年春栽植试验园18.33亩,株行距3×4米,每亩55株,共计1008株,均为一年生桃苗。第二年平均亩产233.1公斤,第三年亩产891.7公斤,第四年亩产1220公斤,第五年亩产1948公斤,达到了早期丰产的目的。1985—1987年,全县应用早期丰产技术栽植桃园1.2万亩,比常规栽植技术年均净增值350.63万元,三年共增值1051.89万元。兹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验以春小麦为材料,应用0.1、0.5、1ppm浓度的卅烷醇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洒。试验结果表明萌发七天的种子淀粉酶活性及苗令十二天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对照比较均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准。表现最突出的是0.5ppm,由此可说明卅烷醇对春小麦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促使早出苗、加速小穗分化进程、增加株高和叶面积、加强干物质累积、加速生长发育、提高千粒重等。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红富士苹果是一个结果早、易丰产、品质佳、耐贮藏的优良晚熟苹果新品系。我省自1983年引入其中的长富2、秋富1、长富6等品种经1983—1987年五年的栽培试验和示范,基本摸清其在我省的适应性、适生范围和生物学特性。为有针对性地栽培管理,提供了依据。一、红富士苹果的适应性我省年均气温一般在13~15℃之间,一年中≥10℃活动积温为3700~4900℃,4 10月份果树生长期平均气温为14~28℃,可以满足红富士苹果对温度的要求。最热的7月份月均温27~28℃,虽有41~43℃的高温,但机率很少,持续时间很短,对红富士  相似文献   

15.
<正> 泡桐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我省已栽植泡桐三亿多株,木材蓄积量八百多立方米,年生长量约二百万立方米。但由于泡桐丛枝病的危害严重,我省每年少生产近百万立方桐材,损失高达三亿元。河南省泡桐丛枝病防治研究组,从1974年到1981年,经过七年协作攻关,已经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获得了河南省及中央林业部科技成果奖,鉴定结果认定可在全国推广。1982年、1983年两年,在鄢陵县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三十六万多亩泡桐  相似文献   

16.
<正>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改革性的新技术,它不仅适用于棉花、西瓜、花生、红薯等作物,同时,一膜两用也适用于晚播小麦。小麦盖膜是解决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促苗早长,安全越冬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之一。据1983年—1985年省农科院小麦所及各地联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它能增温保墒、促弱变壮、加速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提早成熟等作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提高我省大豆产量和品质,改小粒豆为大粒豆,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外销能力。1983年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引进大粒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诱变号进行品比试验示范。通过试验选出了适宜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抗倒、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 绿豆新品种“中绿一号”,原名 D0809,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一九八二年引入唐河县后,连续三年参加全县十三个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同时组织了三个乡(镇)一万四千四百亩大面积示范。其主要优点是:1、高产稳产。比当地当家品种“唐河针拨”增产20%以上,而且产量稳定。一般亩产125—150公斤,最高单产可突破250公斤。2、早熟优质。该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籽粒油绿光亮,商品价值高。3、结荚上举集中,便于收摘管理。根据“中绿一号”的特点,1985年,唐河县组织  相似文献   

19.
<正>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82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为755.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4%。自1952年到1982年的三十一年间积累资金总额为1864亿元,占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10%。1950年至1982年的三十三年间共创汇308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创汇额的19.2%。人均棉布由解放初期的7尺,增至1982年的30尺,增长3.3倍。1983年取消了实行三十多年的棉布凭票供应制度,纺织产品从数  相似文献   

20.
<正> 芦荟应用于化妆品产品有:芦荟凝胶、醌类和脂质的芦荟提取液,芦荟的油溶性提取物 以芦荟的茎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芦荟醇提取物,再经科学复配、研 制成芦荟化妆品 一、芦荟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如下: 工艺一:芦荟新鲜茎叶→搅拌→醇提→按不同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