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经济、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为依托,更需要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积淀。深入剖析和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先决条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自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深层内核,体育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体育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要使我国从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必须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其途径一是要正确认识中华主流文化在软实力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二是要发挥好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仿梅 《山西科技》2014,(1):119-123
介绍了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由来及其内涵,阐述了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文化强国与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文化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文化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化一词,泛指由科学文化、技术文化、创新文化、知识产权文化等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科技文化链。现代科技文化体系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引领性、普适性、时代性、多元性、异同性、大众性等。回顾历史,世界科技强国背后均有与其时代背景相适应的科技文化体系的支撑,英国、德国、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背后的科技文化各有所长。针对当前我国科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内容模糊性、建设实践难落地以及创新性和时代性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如何建构支撑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现代科技文化体系。通过科技文化体系建设,探索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可行路径与可行的实施方法、方案,促使科技文化满足我国科技创新、创造、创业发展实践的现实需要,跟上加速扩张的新兴科技治理的步伐,满足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优化完善我国现代科技文化体系,应从其四大内容与四种表现形态着手推动。现代科技文化由四大内容体系组成,即科创精神体系、科技知识与科学方法体系、科技价值体系、科技伦理道德体系;现代科技文化的四种表现形态包括具有张力的科技韧性文化、多元和合的科技共生文化、改革创新的科技制度文化和产业导向的科技经济文化。最后提出了科技文化体系建设的6个路径:学...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与文化,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辅相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文化自信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双循环”背景下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效能的重要引擎。科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科学技术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2,(10):50-68
201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主要议题,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成为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吉永宏 《科技信息》2012,(1):343-343
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定,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共全会出台“文化强国”战略之时。这一历史性的巧合,折射出巨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远见的吸引力、感召力的时代新声!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中提升发展谋略、构建发展平台、破解发展难题、用足发展机遇、迎接发展挑战,是科学规划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在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战略平台上稳步推进、协调发展,促使“中原经济区”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发挥科学发展功效的要求。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全面把握文化拓展的效力;趁势借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9.
李琳  孙金华 《创新科技》2014,(10):111-112
文化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和激发。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科技成果的信息载体,是科技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自己独特的科学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沃勒斯坦创立的世界体系理论在社会科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西方主流的现代化发展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对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提供了自己的理解.它强调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沃勒斯坦指出现代世界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这对寻求发展之路的国家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小说的虚构性范畴中的虚构世界的本体论特征、叙事性范畴中的同质离散的叙事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叙事虚拟世界、经验性范畴中的叙事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抵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可能世界叙事。叙事不仅是我们组织现实生活经验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性实践,激励我们改变启蒙仍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为实现多样态与美好的"可能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和主张,延续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协和万邦思想和实践的探索,体现了一种截然不同于西方的治世理想,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崭新的国际政治观,为未来的国际社会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发展范式。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于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用计算机生成虚拟的信息世界,向人们展示一个新奇的可以真实体验的虚拟世界的方式方法;虚拟现实技术这一划时代的科技成果也必然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变化.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物质性、模拟性和超越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制造与现实世界同样逼真的虚拟世界,拓展了实践客体范畴,揭示了它的实践本质,为人类的更深层、更高级的发展和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创新是以知识进步为主导的改进现实世界的活动,主要表现在知识进步在改进现实世界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知识进步以对象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改进现实世界的成果转化为知识进步,知识进步在改进现实世界活动的作用方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关于魏源对外思想的研究,多数学者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维出发,对其评价难免有拔高之嫌。实际上,魏源的涉外思想中传统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并未跳出旧有的藩篱。文章以《海国图志》为基本资料,对其对外思想给予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是世界之本。人的本体地位表现在:人是客观存在的显示者和规定者,是存在物存在的尺度;人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揭示者;人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整个存在的意义的赋予者;人是存在之美的显现者,同时也是美的创造者。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世界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本,是人的实践活动将世界二重化,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创造了或者说叠加了一个人类世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塑人与世界的关系,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以弘扬人的精神,树立人的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既不同于“普遍的人类历史”又不同于一般历史学的“世界通史”。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定内涵集中于《历史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一种合理的过程,其合理性体现在精神自身发展的辩证历程之中。因为精神自身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所以现实的世界历史行程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这一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教育研究中"生活世界"的分析,发现在不同研究者的论述中,"生活世界"的解释处于游移中,但总体上是一个不被触动的,不被质疑的想象性存在.实事上生活世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产物,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尤其是社会机制和意识形态对生活世界的形塑,真实的教育研究不应对此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0.
赫·乔·韦尔斯所著《世界史纲》在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其在世界史普及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且是一部基于新世界史观的开山之作。《世界史纲》迎合了时代、社会对史学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传统世界史观的突破,其观念已经具备了新世界史观的基本内涵。韦尔斯作为新世界史观首倡者之一,其史学思想尤其是世界史观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