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效保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带动生态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态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理念手段较为滞后,农业生产污染亟需解决,农村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需加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必须以新时代“两山”理论为指导,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绿化工程,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红利,共建美丽清洁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振兴,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方面面,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的振兴,其中生态振兴就是现阶段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需要建立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梳理了广西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境,并分析其困境产生的原因,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义重大。调研发现,南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生活垃圾处置不当、“厕所革命”尚未成功、面源污染治理乏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者”角色缺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修复目标规划不科学、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淡薄。据此提出农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部门协作治理制度,二要健全农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三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四要加强资源投入落实长效管护。多元共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生态、有机、安全”美丽宜居的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面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忽视生态发展、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城乡二元结构阻碍生态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普法执法两手抓、构建城乡共同体,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是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存续断层、文化发展滞后、文化传承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以文化强村战略为核心,坚持文化强村战略、经济强村战略、人才强村战略以及生态强村战略的有机统一,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建设铸造灵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是产业融合升级的加速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城镇一体化的新路径。开封市作为一个拥有大量农业人口的中原地级市,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势在必行。特色小镇建设中,应注重凸显地方特色,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为开封地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稳步推进。部分农村地区虽然经济上脱贫,但文化教育发展滞后,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不相符。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艺术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艺术教育。要转变农村地区艺术教育观念,统筹城乡艺术教育发展,发挥农村艺术教育后发优势,探索构建艺术教育帮扶长效机制,创新帮扶形式,突出重点,提升帮扶效率,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点的乡村艺术教育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和实现途径,而全面共同富裕则是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图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我国已在乡村品质提升方面取得卓著成效,但囿于乡村地区长期存在产业粗放化、人才空心化、文化荒漠化、生态零散化、组织碎片化等桎梏,制约了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因此,持续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厘清其内涵特征和战略目标,坚定推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领域高质量的整体性振兴,方能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美好图景,促进全面共同富裕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当下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生态村在长期的探索中已形成的成功经验极为必要. 研究勾勒了世界范围内生态村的空间分布,根据其特征、核心目标、核心技术等,将国外生态村分为生态现代化转型类、生态修复类、自给自足类、智慧生态类4大类型. 归纳出生态村建设的4项核心原则: 规模适宜、功能完备、低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向心规划及文化建设. 籍此研究,以对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关系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通过诠释农村信用体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层面的价值内涵,剖析农村信用体系在信用理念教育、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现实困境,了解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明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部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凝聚信用共识;在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共商共建;以“三农”为中心,明确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女性“半边天”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关注度和满意度提高。以拱桥镇为例,进入基层最前沿,通过研究农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实践,分析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困境,提出从组织建设、创业机制、技能培训以及文化引领等途径促进农村女性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亦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模式和宣传手段落后、教育主体萎缩、队伍不健全、物质保障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13.
乡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合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发展。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从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着手研究乡村振兴,围绕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三求”“六盼”,充分发挥好文化先行的优势,提出建设性路径,以此夯实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对山东省80个县级行政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农村信贷供给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山东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上升明显,但发展仍不均衡;山东省第一产业贷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应加大金融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提高农村...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农村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道德问题。对此,应立足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流通产业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而乡村振兴建设则能够为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测度农产品流通水平与乡村振兴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以中国中部地区六省为研究对象,运用2014—2019年的数据,结合熵值赋权、变异系数赋权测算农产品流通及乡村振兴水平,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耦合协调模型,探讨中部六省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程度,揭示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空间差异较大,2014—2017年变化明显,2017—2019年呈现稳定发展趋势,但未能实现良性共振的耦合状态,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统筹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体系构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新型城镇化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持,乡村振兴能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内核驱动力。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农村人口加速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等。应从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建设,消除城乡融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障碍,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新时期我国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但当前部分农村地区"村支两委"还存在着"两委"关系不协调,凝聚力有待加强、"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养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制约着农村地区"村支两委"整体功能的发挥,更是制约着"村支两委"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进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要更好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拟从支持落实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加强对农村地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村社区治理题中应有之义,将有助于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在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生态破坏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传统逐渐衰败、村民参与程度不足、专业治理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法律规章制度缺失、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民臣民意识浓厚和人才激励机制匮乏诸因素共同制约着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农村社区治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栋 《科技资讯》2023,(16):230-232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我国采取的发展农业农村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详细计划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法和细则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规划以村庄作为最基本的单位,全面、整体、合理地设计和规划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布局和架构。该文分析了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希望为乡村发展战略规划做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