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古村落日益成为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不合时宜的发展措施可能会给古村落旅游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江西婺源古村落开发为实证对象,通过对游客进行实地调查、同类景区调查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当前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核心矛盾主要有古村落景观遗产的地方性要求与景观现代性的矛盾、古村落景观遗产的真实性与商业化氛围的矛盾等三方面;提出了"有远见地保护古村落遗产的地方性、建立真实性与商业性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保护式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三大对策,试图探寻一种能促使三大效益协调开发的方式与途径,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三线建设"的重要产物,有着丰富的大工业遗产,这些大工业遗产是攀枝花城市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使用,对于传承攀枝花城市人文精神,保护和彰显攀枝花城市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澳门历史城区被新增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建筑的价值也正逐步被发掘,它是我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也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是中国历史城市中极具特色的组合.其中,"移植性"是澳门建筑遗产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并体现在其城市格局、建筑风格、建筑构造与细部装饰中,反映出澳门建筑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移植与包容.  相似文献   

4.
全球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说明了遗产旅游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各地旅游实践分析遗产旅游对社区的环境、社会生活及文化的消极影响,阐述了社区参与在维护遗产原真性、维护社区居民利益主体权、提高旅游规划可行性和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出了社区参与是遗产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潍坊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结合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一特有的文化盛会,以山东省的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为基础,借鉴旅游风景名胜区、知名节庆盛会和国际体育盛会的成功经验,充分运用迅速快捷的互联网技术,形成新颖全面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已流失昔日生产功能的赣南工业遗产转换成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继续发挥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本文通过对赣南工业遗产的田野考察和数据采集,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路径。赣南工业遗产有中央苏区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分别对应红色工业文化、集体工业文化和市场工业文化三种类型,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及其所承担的历史功能。保护和利用赣南工业遗产应坚持赣南工业遗产分类指导、分类保护的原则,使用融合先进科技手段、发挥文旅及教育优势、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活化设计策略,从而通过城市更新让赣南焕发出新的活力,提升赣南工业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气质和城市资源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居民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巴尔的摩作为美国的文化名城和国家遗产区域,该城市历史背景及文化空间代表着美国的“首创”精神。通过介绍美国巴尔的摩的城市发展历史,衍述其“首创之城”的独特魅力。 对于该城市通过建构城市公园体系、发展社区基础设施带动遗产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的经验,以及巴尔的摩独特的城市规划方式及城市文化营销理念为当地居民增添了城市自豪感和经济福祉的实践,文章从相应规划要素的拆解中,探索该城市留存至今,并指引未来“遗产基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为宝鸡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城市旅游规划空间布局要素分析法.结果 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要素相对完整,旅游资源种类较丰富,但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结构不科学,特色不明显,地方优势发挥不足. 结论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应从山水城市个性的体现、地方性旅游文化的强化、旅游通道游客感知度的提高、游憩商业中心(RBD)的打造和工业旅游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的源泉。实证研究表明,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外来旅游、学习与就业者最为关注审美体验,商业投资者更关心经济体验,本地居民关注环境体验与娱乐休闲体验,而城市管理者则看重形象体验价值。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应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的价值认知偏好与体验需求差异进行价值定位并实施精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广泛地调查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探讨了新型旅游城市中休闲体育文化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关联性,以现阶段旅游城市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黄山市为例,揭示了旅游城市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应坚持旅游创新与产品开发、精确市场定位、立足文化特色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及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道路,为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吸引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迪。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方文献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等内容的重要资料.将其与旅游结合,进行开发利用,能使旅游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它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来,成为一朵娇艳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澳门建筑遗产中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包涵文化的移植性、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的越规性,这些特色文化特征是澳门建筑遗产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源泉,并赋予澳门独特的城市意象,形成澳门城市的"精神".探询澳门建筑遗产中的文化特征,目的是恢复城市建筑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原型,使得澳门城市发展获得具有历史性的灵感记忆的新空间,并为相关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和文化资源的主要展示场所,对维护城市功能和文化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政府颁布的历史街区政策和法规,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将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划分为萌芽、初步发展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从历史街区的概念特征、理论模式、规划案例、公众参与、经济属性和旅游发展6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历史街区研究上的进展.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历史街区研究存在人本精神缺少,忽视非物质遗产和过度商业化倾向等问题,认为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在价值评价、法制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杭州这一旅游休闲城市的发展备受关注,而旅游地吸引力正是判断其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杭州工业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计算出其吸引力得分,据此提出杭州运河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遗产旅游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缅怀和体验方式,《遗产旅游》一书从供求关系出发,对遗产的内涵、特征、分类等基本属性及实际运作和有效管理进行论述。聚焦该书的启示,我国虽然遗产资源丰富,遗产旅游效应明显,但遗产地在宏观管理、细化管理、民众权益、遗产解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空间关系是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对旅游地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遗产型旅游城市作为较高等级的旅游地,其空间关系经历了较完整的演化过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启示意义。文章借鉴生态位理论,运用数理模型、层次分析、德尔菲、大事件等方法,以黄山、上饶、南平三个遗产型旅游城市为例,研究了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1979年至今,黄山、上饶、南平三市空间关系经历了混沌无序(1979—1989年)、竞争产生(1990—1999年)、竞争加剧(2000—2008年)和内部合作、外部共生(2009—)四个演化阶段;2)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演化遵循由资源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基本规律,在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完成,旅游市场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旅游城市将进入较稳定的共生发展阶段;3)随着旅游地逐渐进入成熟期,合作与共生成为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的主要演化趋势,但仍存在再次产生竞争的可能,并推动旅游地螺旋向上发展;4)在资源和市场饱和阶段,未来研究将从政策、资本等角度切入,并就高速交通等新兴地理要素对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会展旅游经济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及人们精神风貌和素质的提高。文章分析了潍坊发展会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对潍坊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为研究案例,以游客网络游记和在线评论以及官方传播文本为样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运用词频统计功能提取网络游记游客感知与官方网站传播的旅游形象高频词,构建社会关系与语义网络,对比分析游客感知与官方网站传播的旅游形象.研究发现,网络传播的永定旅游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氛围、历史文化、旅游设施和服务、旅游体验、旅游宣传与保护和旅游资源评价7大主题;游客感知的土楼形象与官方传播形象存在差异;土楼、永定、客家、文化、遗产等地方性特色词汇是官网和游客对永定土楼旅游形象的高度概括.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郊区包括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平谷等八个区和密云、延庆两县,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但是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境地.而京郊现有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种植、采摘、收获等原有休闲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文化需求,乡村旅游的文化升级势在必行.京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保护遗产、发挥遗产价值的需要,也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中的利用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城市内河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考察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对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期望.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居民认知度不高、开发不全面、形象定位不明确、缺乏综合管理等问题.结合游客认知和访谈资料的分析,提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开展综合治理、引导社区参与、重视环境教育等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化型、遗产型城市内河的再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