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君》一剧曾获得美国托尼戏剧奖,剧中的反东方主义的主题已被广泛研究过,而本文则主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剧中主人公的自恋情结,以及西方殖民者的自恋。而“蝴蝶”是剧中主人公自恋的幻象,是其自恋心理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东方主义是西方虚构东方的一套思想体系,其话语霸权阻碍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南岳之秋》中意象的分析,体现了英国现代诗人燕卜荪对东方主义的话语成见的有意识纠正,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并探寻了燕卜荪在后殖民语境中再现真实中国的思想根源。同时,阐述了东方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揭示了超越东方主义需要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要挣脱东方主义的桎梏,就必须具备回归历史客观现实的有意识纠正。  相似文献   

3.
黄哲伦是一名美籍华裔文学史上重要的剧作家,他的《蝴蝶君》是一部解构《蝴蝶夫人》的剧作,成功地塑造了在幻想和现实冲突中煎熬并最终走向自杀悲剧的伽利玛形象。从心理学视角解读伽利玛这一心理悲剧式的人物,可以发现,造成伽利玛心理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伽利玛自己的幻想,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即西方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典型的抒情环境、繁复的抒情意象、多样化的抒情手法等抒情特征,把握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作家要表述的思想情愫。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蝴蝶”这个意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情感倾向。它往往是与失意、感伤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中,蝴蝶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他的许多诗里都提到了“蝴蝶”,本文试对这些“蝴蝶”意象浅作分析,透过这些意象,我们能看到的,是诗人心酸、无奈的感叹。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动物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通过明喻、暗喻及借喻等比喻修辞手段,得到了充分而广泛的运用,因而也受到众多莎剧研究者的关注。《麦克白》是莎剧中充分运用动物意象构造故事的一个典型。英汉文化中很多动物在喻意上差异较大,故在从事莎剧中动物文化词的翻译时要充分注意到同一动物文化词在两种文化中的涵义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7.
何其芳《快乐的人们》是一部诗剧,内容上集中表现了革命青年对集体生活的追求向往, 形式上达到了诗情与剧情、意象与形象、诗语与剧语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华裔作家一方面夸大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强化了东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解构了东方主义,从而论证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电影《喜福会》,首先讨论了西方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情节以及《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画面,然后从电影与华裔作家两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反思电影中的东方主义要素,构建文明的、积极的中国文化,从而追求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韩国导演金基德在电影《春来冬去》中利用水的隐喻和象征,将各种水意象置于东方物象传统与人生四季的结构中进行叙述,尤其是水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导演对人性与罪恶、忏悔与拯救等现代意识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弗莱的四季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诗歌围绕中古拜占庭文明探索了肉体与灵魂、短暂与永恒、现实与理想等诸多问题,蕴含了诗人的西方基督教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观念。该诗的美学以事物的对立原则为基础,在对崇高精神和民族身份的追寻中得到强烈表达;"金鸟"意象意蕴深刻,是矛盾对立的调和物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诗人反对物质主义,追求精神不朽及艺术永恒,实现"存在的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学者爱德华.塞义德的《东方学》的分析,剖析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情结。指出东方主义在本体论和认知论的关系上是矛盾的,"东方主义"是西方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虚构的一整套关于东方的形象。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必须消解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才能建构新的和谐的东西方关系,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中运用各种意象,描绘了20世纪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精神生活的困境,从而展现出美国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本文从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剧名、角色和场景进行分析,得出这部戏剧就是人类生存困境的隐喻和象征。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20,(5):118-120
当代中国油画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印象画派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技法的同时,并融入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精神内涵和视觉符号而产生了具有东方意蕴的油画语言形式"中国意象油画",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油画家在观念和语言形式上使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极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均为动物小说之经典。尽管是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两部小说却呈现出众多相似之处。将两本小说的动物意象进行对比,发现两部小说中的动物意象都与其传统意象有很大差别:狼不再自私、凶残、狡猾,而是富有智慧、团结并且有着丰富情感的精神载体。狼之间的关系与雪橇狗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强调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竞争。但两位作者在文中都体现出他们对尊重、爱护环境和动物的呼吁。  相似文献   

16.
《序曲》是艾略特早期的作品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本文从意象分析入手,探讨了诗人通过对各种意象的描写来表现当代西方世界的庸凡、人们精神的极度空虚,并力求追随圣杯、寻找拯救荒原的途径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均为动物小说之经典。尽管是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两部小说却呈现出众多相似之处。将两本小说的动物意象进行对比,发现两部小说中的动物意象都与其传统意象有很大差别:狼不再自私、凶残、狡猾,而是富有智慧、团结并且有着丰富情感的精神载体。狼之间的关系与雪橇狗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强调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竞争。但两位作者在文中都体现出他们对尊重、爱护环境和动物的呼吁。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蝴蝶漫话     
李功发 《少儿科技》2011,(11):34-34
蝴蝶,色彩艳丽,种类甚多,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蝴蝶是梁祝的再现;戏剧家田汉的名剧《关汉卿》中,一曲《蝶双飞》表达了关汉卿和朱帘秀的诀别之情;昆曲中有《粉蝶儿》曲牌;词牌有《蝶恋花》等。可见,蝴蝶不仅是美丽的昆虫,而且是美好、善良愿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意象,这一术语,最早可上溯至《易经·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曾明确提到:“窥意象而运斤.”司空图在《诗品》的《缜密》篇中也谈到:“意象欲去,造化已奇。”此后的诗论家便对这一术语普遍使用起来。“意象”成为“表意之象”。然而,现代中国诗歌所广泛运用的“意象”,并不是对古代“意象”这一术语的简单沿袭,实际上已注入现代心理学的内涵.西方心理学中有jmase一词,意为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影象。我们一些学者便借用了这一古术语.把它译成“意象”。(也有译成。“心象”的)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