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泸沽湖摩梭人过着母系族群的生活,形成母系血缘族群。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男不婚,女不嫁,自主选择,结合自愿,离散自由。摩梭人保留着古代母系氏族的遗风,但仅仅是一个个大家族,并不紧密地形成氏族。文章确认以前关于泸沽湖被称为“女儿国”、“是母系氏族的活化石”等说法欠准确。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对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梭文化在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洗礼,但其母系文化仍以强有力的生命力在传承。现代社会对摩梭文化的冲击则分两个阶段,社会转型前的冲击主要源于极左政策,未从根本上动摇母系文化存在的基础。社会转型后的冲击主要来自商品经济,对摩梭社会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八珠村摩梭人仍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的母系家庭形态和阿夏婚形式,原始的崇拜心理是他们长期保持母系家庭和阿夏婚姻的思想根源;这种婚姻家庭形式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迁的情况下,八珠村的母系文化和母系家庭也发生着变化;经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后,可推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八珠村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式将是三种婚姻形式、三种家庭形态并存,而双系家庭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泸沽湖摩梭人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民族生物学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以及人类学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对泸沽湖地区生态环境和摩梭人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摩梭人传统文化与泸沽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阐明摩梭人文化适应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摩梭人的母系制社会制度是其对泸沽湖特定的生态环境进行文化适应的结果.并提出为了保留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唯一保留的母系制社会群体以及保护泸沽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泸沽湖,素有"女儿国"之美称,是人类母系氏族部落的最后领地,生活在这里的摩梭族人至今保留着母系家庭,维系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被海内外社会学家喻为"人类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这里的发展阶段,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相关联,特别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家庭结构和职能的变化。在初民社会,原始人类的联合是为了在强大的自然面前赢得生存的机会,这时的共同体是杂乱而不稳定的,没有所谓的亲属和家庭。经过漫长岁月自然选择规律和人类自身的观察思考,逐渐出现了婚姻的萌芽,进而形成血缘家庭。这样,古代社会成为“一个许多家庭的集合体”,而不再是“一个个人的集合”。家族,作为古代社会的细胞出现并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主要角色。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从家族法…  相似文献   

7.
狄华 《科技潮》2001,(4):56-57
我国目前惟一的仍然生活在母系家族社会的居民——摩梭人,世代居住在云南与四川两省交界处的宁蒗县泸沽湖边。在这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摩梭人世世代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我从北京坐火车出发,抵达泸沽潮畔的洛水村时,已是除夕的前夜。一路上整整走了4天。洛水村人年前的准备工作,早已安排就绪。忙年的景象虽然是看不到了,但令我高兴的是没有误了大年初一清晨的一项重大活动——行“成年礼”。摩梭人千年遗留的习俗,家里凡有年满13  相似文献   

8.
泸沽湖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和云南省西北部之间,还叫左所海,又称鲁窟海子。面积48.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607.9米,水深最大73.2米、平均40米。湖湾迂回,烟波浩淼,青山环抱,水天相拥。摩梭人就生活在这人间仙境般的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古原始的婚姻形态("走婚")和母系氏族制的家庭生活方式。局外人因为难登堂奥,加上语言隔阂,看她们称她们作"女儿国",对此颇感奇特神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文化之谜。这支先民为"摩沙夷"、归属纳西族、据说是源于古芜人部族或蒙古族的南徙支系的当代摩梭人,其身世源流也是一个未解的大谜。本文作者王方辰曾于1985年在泸沽湖畔与摩梭人一起工作、生活过。以下是他的记述和当时摄录的影像。吉光片羽,虽不能解谜,或可供读者远望遐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惟情”现象。要了解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就必须读懂中国人的“家”字。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指出,亲属之间的称谓“并不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称呼,而是实际上流行的血缘亲属关系的亲疏异同的观点的表现;这种观点是一个完备地制定了的亲属制度的基础,……”。根据《起源》的这一观点,探讨侗族从远古流传迄现代的血缘亲属关系的若干原始称谓,是颇有意义的。《侗族简史》书稿(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主编)援引有关古文献记载指出侗族原始氏族制社会瓦解之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是亲属群体的语言符号,它用于表示人们的血缘关系、亲疏关系及姻亲关系。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亲属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前为直系型,后为二分旁系型,但是,在转化为亲属称呼(对称)时,却都在重视年龄组的基础上,划分为三种称呼,即父辈、同辈、晚辈。因此。根据对维、哈族社会结构的调查,提出了同胞团结的原则,并认为此种原则的形成与他们社会中的地缘、血缘、宗教三个主要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杨红  顾庆龙 《科技资讯》2009,(33):100-100,102
运用民族植物学观点,对永宁-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信仰文化、医药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摩梭人传统文化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之上,摩梭人传统的文化现象通过其与植物有关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发生着直接的联系。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直至景观水平多个层次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民族心理与汉语词汇体系的关系出发,论述了汉语亲属称谓词体系的独特性。说明了影响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及内部结构(意义结构和形式结构)与功能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尽管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日本为“同族”)文化传统,但由于各自传统文化中对血缘关系的不同态度,即中国重视血缘的直系与旁系的划分,日本则轻视旁系血缘,导致中日语言亲属词汇体系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临沂地区的农村社会中,传统的家庭间人情往来是乡村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它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中心,使每个农村家庭形成其特定的“人情圈”。同时,这些家庭间的人情往来又是极具理性的,它的产生、进行的过程以及中止都遵循着特定的原则,维持着利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胡阳全著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1962年宋恩常先生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了《纳西族母系家庭》(《民族团结》1962年8月号)一文。提出到民主改革前,在云南永宁纳西族的社会里...  相似文献   

17.
宗教禁忌的基本功能是确定人们在认识上和社会生活与交往中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将人类文化与生活纳入有序的制度化模式之中.这种功能影响到了摩梭人的生活方式与造物理念,同时也清晰的反映在他们房屋构建的时间与空间的划分上.这种划分并不是一种纯粹物理性质的划分,而是有着明显的文化内涵.摩梭人不仅为了栖身而分割空间,更要赋予房屋建筑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傈僳族和普米族高中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同摩梭高中生比较。结果表明,傈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亮色/暗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花朵、水果色和背景色4类。普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单色/杂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彩色及红粉色4类。傈僳族、普米族和摩梭人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体现了遗传、环境、文化和教育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地理环境通过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的颜色认知。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不得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亲亲得相首匿”的基本法律原则。在以家庭为本位、重视血缘亲情关系、提倡礼与法相融合的中国社会里,这一富有人性的原则在古代司法制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法系中“亲亲相隐”的法治传统的历史发展、长存于古代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俄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血亲与姻亲、父系与母系以及长幼辈分、面称、泛化、派生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俄汉两民族宗法发展水平不同,生育观和生育数量不同,以及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