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莉  郭萧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6):183-184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浓度,为临床判断慢性心衰疗效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1)检测70例心功能Ⅰ~Ⅱ级,50例心功能Ⅲ级,73例心功能Ⅳ级患者血尿酸浓度,对其比较;(2)对193例心功能Ⅰ-Ⅳ级病因分别为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组患者观测其预后;(3)对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比较。结果(1)心功能Ⅰ~Ⅱ级组血尿酸浓度(209±29)μmol/L,HI级组血尿酸浓度(448.05±54)μmol/L,Ⅳ级组血尿酸浓度(526.11±102.8)μmol/l,心功能Ⅰ-Ⅱ级组分别与Ⅲ级组、Ⅳ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Ⅲ级组与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功能Ⅰ-Ⅱ级组治疗前(209±29)μmol/L,治疗后(178±36)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8.05±54)μmol/L、(276±98)μmol/L,Ⅳ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26.11±102.8)μmol/L、(324±106)μmol/L,Ⅲ级组与Ⅳ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越严重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浓度明显下降,动态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是判断心衰的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和心脏超声功能参数在评估临床心功能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入院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之后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各心脏超声功能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其中,心功能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与Ⅰ级、Ⅱ级,Ⅳ级与Ⅰ级、Ⅱ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联合心脏超声功能参数能够客观准确地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探讨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和内皮素-1(ET-1)水平与慢性心衰(CHF)患者房颤、肺动脉高压及预后的关系。选取CHF患者106例(CHF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根据是否伴房颤与肺动脉高压将CHF组分为房颤(AF)亚组与非房颤(AF)亚组、肺动脉高压(PAH)亚组与非肺动脉高压(PAH)亚组。同时对CHF组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例。比较各组NTproBNP、ET-1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相关性分析。(1)CHF组各级心功能患者NT-proBNP、ET-1水平及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HF组NT-proBNP、ET-1水平及LVEDD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T-proBNP及ET-1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3)A...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标准抗心衰治疗.别嘌呤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 g/d,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由专人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尿酸浓度.结果 别嘌呤醇组在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 g/d)能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它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3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在心衰从Ⅲ/Ⅳ级转到Ⅰ/Ⅱ级后,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分析心率血压变化和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倍它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袁智勇  范建民  张稳  毛京京  周鸿图 《科技信息》2012,(22):30+32-30,32
目的:观察资阳固本方治疗90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90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心肾阳虚证患者,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西医常规治疗,加服资阳固本方胶囊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对照组与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心衰积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5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心衰积分、NT-ProBNP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尤为明显(P<0.01)。结论:资阳固本方胶囊与西医常规治疗合用,明显改善心功能、心衰积分的同时,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临床疗效好。资阳固本方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5只,分为葱蜜酒(Ⅰ)、葱酒(Ⅱ)、蜜酒(Ⅲ)及白酒(Ⅳ)四组。酒剂用冷渍法,用药后临床症状Ⅰ及Ⅲ组腹胀明显。心电图Ⅱ导联波形比较恒定、明显。Ⅰ组用药后P波呈明显上升趋势,T波则明显下降。Ⅱ、Ⅲ、Ⅳ组T波和P波的变化不如Ⅰ组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Ⅰ组心肌炎最明显(有充血、出血、颗粒变性、心肌纤维断裂,炎性浸润等),Ⅱ组个别家兔有明显心肌灸,炎性细胞浸润较轻,Ⅲ组病变轻微,Ⅳ组病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D-dimer)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以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4ml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dimer水平,且根据检测结果分成两组,D-dimer≥0.45 mg/L设为D-dimer升高组,0.45 mg/L则设为D-dimer正常组,另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且对比观察。(1)根据NYHA分级,Ⅳ级组D-dimer、NT-proBNP水平比Ⅱ级组、Ⅲ级组高,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LVEF水平高于Ⅲ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D-dimer与NT-ProBNP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D-dimer正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D-dimer升高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血清D-dimer,可判断分析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且可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9.
总结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50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行双瓣置换术,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32例,Ⅳ级12例,所有病例术中均行左心耳结扎,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主动脉环扩大2例,三尖瓣成形11例,左房折叠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死亡原因为心肌保护不当,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各1例,其余47例随访4个月至6年,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提高双瓣膜置换术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心率振荡现象的变化以及心率振荡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法选择心功能Ⅱ级一Ⅳ级的患者102例,另选正常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心率振荡现象(HRT)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同时行心脏彩超比较LVEF与LVEDD两组之间差别;并计算TO、TS、LVEF、LVEDD之间相关性.结果:CHF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O与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与心功不全程度明显相关.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用三种检测方法(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 线)比较46例高血压病人的心肌肥厚变化。46例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19~73岁之间。Ⅰ期高血压4例,Ⅱ期41例,Ⅲ期1例。对照组健康人53名(男33例,女20例),年龄在22~64岁之间。其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和(或)左室肥厚为56.52%,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为38.46%,向心性肥厚为61.54%,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包括左室高电压)为26.6%,常规 x 线为40%,三种检测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超声心动图比心电图及 x 线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sST2联合NT-proBNP对急诊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诊心衰患者130例,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对照组选择健康的体检者60例.对3组NT-proBNP及血浆sST2水平进行观察对比,对心功能不同分级患者NT-proBNP及血浆sST2水平进行比较,比较NT-proBNP,sST2,NTproBNP联合血浆sST2对心衰患者死亡状况的预测价值.结果随心功能分级递增,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sST2曲线下面积(0.776)及NT-proBNP对死亡判定的ROC曲线与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75)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13,与NT-proBNP及sST2曲线下面积相比较差异显著.sST2联合NTproBNP进行心衰患者死亡状况预测时的敏感度为99.0%,特异度为93.2%.结论作为急诊心衰患者诊断、预后和风险评估的主要标志物,sST2联合NT-proBNP对患者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提高准确度和敏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方法: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病史分为高血压组(HT组)和非高血压组(NHT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重要临床事件。结果:两组病人基础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梗死部位相似。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梗塞扩展在HT组略多(P>0.05)。HT组发生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心梗后心绞痛和死亡明显多于NHT组(P<0.05)。结论:伴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B型钠尿肽(BNP)与血清卵巢癌相关糖类抗原cAl25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88例心力衰竭患者,70例非心力衰竭,68例体检健康者,测定其血清中B型钠尿肽与CAl25的水平。结果:非心衰组与对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心衰组与对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与非心衰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与Ⅲ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级组与Ⅳ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组与Ⅳ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l25与BNP联合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分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探讨管紧张素(Ang)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所选用的方法为: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Ⅴ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2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内径(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 P<0.05)。从而得出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不同房颤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以判断NT-proBNP对房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取无房颤及心衰的患者(A组)23例作为对照组,72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B1组)22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共50例,分别分为(B2组)为NYHAⅠ级26例,(B3组)为NYHAⅡ~Ⅳ级24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A组血浆NT-proBNP(7.40±8.8)pg/ml;B1组血浆NT-proBNP(56±9.8)pg/ml;B2组血浆NT-proBNP(335±12.8)pg/ml;B3组血浆NT-proBNP(956±8.8)pg/ml;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5.6±7.2)%,B1组LVEF值(52.7±8.5)%,B2组LVEF值(43.2±8.4)%,B3组LVEF值(34.2±6.1)%,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是判断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技术在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患者左室非同步性及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VMC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图像经常规处理重建后应用专用软件(cedars quantitative gated SPECT,QGS)分析,获得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VMC组与HC组相比,PSD、PHB、EDV和ESV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降低(P<0.05);PSD或PHB异常的心肌炎患者左室功能明显低于PSD或PHB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技术能有效地评价VMC患者左室非同步性,并为可能发生心功能受损的VMC患者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者测定了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者和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心衰和左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表明,两组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合并退行性瓣膜病组的左室重量指数较大,心功能较差,心衰发生率高.从而得到退行性心瓣膜病变能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重构的发生,促进心衰的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标准抗心衰治疗。别嘌呤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由专人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尿酸浓度。结果别嘌呤醇组在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能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组14例为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者,冠心病组49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组术前与术后LVESV、LVED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术后LVESV、LVEDV显著小于术前(P〈0.001),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果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