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人孙季昌创作了套数《集杂剧名咏情》,作品汇集杂剧名称六十个,不仅为后世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史料,同时,巧用杂剧名抒写了一曲闺怨离情之歌,这种形式与全曲内容相谐相契,诡喻出奇,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收录我国期刊的现状以及2008年的IC评估值(ICV)最高的前百种期刊的地域分布、入选时间以及ICV变化。方法利用IC数据库进行检索统计,对检索结果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09年4月初,IC收录我国期刊345种,其中大陆地区336种,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为7种和2种。而2008年ICV最高的100种期刊,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其中专业期刊70种,高校学报30种;中文期刊77种,英文期刊23种,如果按照入选年度进行统计,2004年5种,2005年21种,2006年26种,2007年25种,2008年23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CV2008为4.51,在百名期刊中排名第64名,在30种入选的高校学报中位于第20名。结论虽然我国入选IC数据库的期刊ICV普遍较低,但是绝大多数入选期刊的ICV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4年的ICV2004=15.77,ICV2006=18.74,ICV2008=23.32。由此可见,中国期刊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提高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收录我国西部地区十省市自治区高校学报情况以及其历年的评估值(ICV)。方法以西部十省市自治区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利用IC进行检索统计。结果2006~2008年IC收录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学报13种,其中陕西和重庆各5种,四川2种,云南1种,其他6省自治区尚未检索到收录信息。2006年有3种高校学报入选.2007年增加到9种,2008年又有4种高校学报入选,目前正在接受评估。在13种入选的高校学报中,《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ICV2007最高(6.28),在我国ICV2007最高的百种期刊中位于第13名。结论我国入选IC期刊ICV普遍较低,既是我国入选期刊ICV2007最高值(20.80),与IC中ICV2007最高的百种期刊中的第100名(ICV2007=40.41)相比,依然有近20的差距。由此可见,中国期刊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提高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4.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废名的《桥》都是极富禅意与诗味的小说,然而,两位作家借以参禅悟道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一个是以情求道,一个是以理入禅。因此,两部作品呈现的风格也就不尽相同。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体现出我国文化传统对文学的深远影响,亦体现出时代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心理的普遍影响。  相似文献   

5.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时期的司法文集,其文体属于散文,多口语。《〈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借助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观点,采用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南宋中后期的语言词汇面貌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和探索,探讨了该集的同义词、数字人名、词汇特色等问题,并对《汉语大词典》的修撰提出了中肯意见。  相似文献   

6.
学界多以阮籍《咏怀》之十二为中国古代第一首抒写同性恋的诗歌,但阮籍此诗另有寄托,其用心根本不在龙阳之好。晋人张翰《周小史》才是诗史上歌咏该题材的首创。这首诗与盛行于梁陈之时的宫体诗有很深的渊源,其娈童题材及女性化描写对宫体诗中同类作品具有范式意义,折射出中国古代男性文人独特的性文化心理和男权话语的本质;而它对人的物化玩赏心态及铺陈描写方式也成为宫体诗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清人别集总目》与《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是迄今为止收录清代作家、作品最为齐备的两部清代文学文献目录专著,然而书中对王陶、晏善澄、徐澍、何琳、许鲤跃、罗秉政、苏廷煜、孙煦、陈从潮、吴昭融、姚颐、瞿绍坚、黄模、周鹤立、胡枚、俞国鉴等16位作家的生卒年记载存在阙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张履祥的《补农书》作为中国农学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比较突出地总结了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经验。以该书为中心的考察表明,江南一些农民在水稻、麦子、芋艿、洋芋、萝卜、白扁豆、瓜类等作物栽培中,精心讲究技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治灾害。他们努力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乡土社会文明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学界对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研究较少。文章选取先秦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论语》、《左传》和《孟子》及成书于西汉的《史记》四部文献,对其限定性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数量方面,这一时期限定性范围副词呈增长态势,但不稳定,更替频繁,有些只在专书中出现;单音词占优势,复音词也已出现。  相似文献   

10.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大约三十年前,我国进行了极为重要的政治方向转折,伴随着政治方向的转折,在思想上进行了思想解放运动。与正面角度、主流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相关,侧面角度、支流层面的其它思想解放(如佛教)的支持也是很值得梳理和引起思考的。电影《少林寺》与小说《受戒》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参与者、推动者。以之为例,从革新时代、创新内容、清新风气几个角度来进行考察,以感受二者在思想解放运动中发出的清新禅风。  相似文献   

13.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视角来呈现现实、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当代底层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新时期以来他执着于卑微人生的关注,善于描绘底层个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他还有意识地摆脱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深入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去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社会批判和人性挖掘的相互照应形成他独特的底层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15.
《周易》研讨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从《系辞传》出发,最核心内容即《易》道规律,其由乾阳与坤阴构成。二者有各自的现实来源,天地是乾坤的象征物,乾坤是天地之用,以乾坤变化象征天地自然变化,具有唯物主义因素;二者有各自的性质特征,古人从直观形象思维出发,天体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常动不已,地体安而不动,有常静之象,类推到自然万物,禀赋乾阳之性为动,禀赋坤阴之性为静,类推到人类社会,有大人小人,属性不同,分工不同,行为标准也不同;二者构成《易》道,缺一不可,独阳不能自生,独阴不能自成,是必阴阳相须,然后可以生成万物。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等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可谓是重塑了这一制度,但是学界对监视居住持截然不同的看法。修订后的监视居住规定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对监视居住的期限、监控措施、住所指定居所缺乏必要的解释等。应重新设定监视居住的执行期限,并作出细致的划分,进一步明确、细化对监视居住期间采取的电子监控、通信监控等措施的规定,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赋予检察机关执行监视居住的权力,对住处和指定居所的界限作出清晰的划分等,使监视居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时代为坐标纵轴,以生命的延续为横轴,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与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为底色,当代贵州籍作家王华在她的最新作品中抒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妇女的命运遭际.在白芍的攀附与认命,栀子的隐忍与挣扎,风儿与木子的突围与失落的背后是农村妇女需要解放、要求解放与走向解放的艰难步履.  相似文献   

18.
《全宋文》、《全宋诗》是汇集宋代诗文的巨著,它们的面世,对促进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由于参与整理的队伍庞大,包容的材料相当丰富,编排的体例不一等原因,难免存在着疏漏.根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可补《全宋文》沈辽散文七篇,由沈辽《云巢编》附录可补《全宋文》蒋之奇散文一篇、补《全宋诗》蒋之奇诗歌一首.并对《全宋诗》收录的沈括三首诗进行辨证,且从《全宋文》中辑录沈括诗歌七首.  相似文献   

19.
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方玉润对《诗经》的阅读,揭示《诗经原始》与姚际恒《诗经通论》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发现,方玉润的《诗经》接受具有完整系统的鉴赏阐释体系,重视情感特征和意境的把握,既推求诗之本意,同时又对《诗经》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分析,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其评点文字本身颇具文采,俨然是阅读《诗经》有所感悟的再创造。《诗经原始》在晚清具有集大成式的意义,对"五四"时期《诗经》文学面貌的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就一直以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传播着;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巨作,其故事源自意大利古老传说。虽然这两部文学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境,但二者都是以悲情爱情为主要基调,通过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悲情爱情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主要探讨中西方悲情爱情的异同点,从而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