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常规颈丛阻滞行锁骨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锁骨手术患者,采用颈丛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评估麻醉后感觉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优、良、失败),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结果:锁骨外2/3部位感觉阻滞A组(16.7±1.9)min,B组(13.2±1.1)min,B组好于A组(t=2.42,p<0.05),B组优良率为90.0%,A组优良率为76.7%,B组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内固定手术中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优于常规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2.
比较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PCIA与单纯PCI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选择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B组(单纯PCIA组)。记录术后1h、6h、12h、24h术后镇痛效果、PCIA泵使用情况,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h、6h、12h、24h血清中的IL-6含量。A组术后1h、6h安静与咳嗽后术后VAS评分低于B组,术后24h PCIA按压次数A组少于B组,术后镇痛满意程度A组优于B组。IL-6水平A组术后1h、6h低于B组。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PCIA可以提供满意、安全的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抑制患者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h给10~15ml药.结果:镇痛完善24例(60%),基本完善14例(35%),失败2例(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法经肌问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陈兆红  高昀 《甘肃科技》2010,26(19):176-177
采取臂丛加颈丛阻滞在咪唑安定镇静下进行肩部和上臂手术;对160例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采用三指定位法臂丛肌间沟阻滞和C4一点法颈深浅丛阻滞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前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阻滞完善150例;辅用芬太尼9例;辅用芬太尼和1%利多卡因局麻药1例;臂丛加颈丛阻滞解决了单纯臂丛阻滞在肩部和上臂手术中的阻滞不全问题;复合咪唑安定产生镇静遗忘,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操作简便,费用低,适宜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脉冲式与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孔或两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脉冲式竖脊肌平面阻滞组(IESPB组)和恒速连续阻滞组(C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地佐辛补救镇痛用量,术后2、4、6、12、24、48 h静息及咳嗽疼痛数字评分(NRS),首次阻滞后9、18、31 h阻滞的皮区数目及切口对应肋间的机械痛阈值,术后24、48 h的QoR-15评分及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便秘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2例,最终63例完成研究(IESPB组32例,C组31例)。与C组比较,IESPB组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显著减少,术后4、6、12、24、48 h咳嗽NRS更低,首次阻滞后9、18、31 h阻滞皮区数更多,其两孔手术观察孔对应肋间的机械痛阈值更高,术后24及48 h的QoR-15评分更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其余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冲式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更低,阻滞皮区更广,恢复质量高,镇痛效果较...  相似文献   

6.
对胆总管探查术中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胆总管探查术患者48例,给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的24例纳入观察组,未作任何处理而直接行胆总管探查术的24例纳入对照组,利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VAS评分比较,术后2h、24h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8h与12h,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17%(1/24),与对照组8.33(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探查术中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应用,在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控制方面都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待接受手部手术治疗的骨科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术中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3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局麻药物切口浸润联合术后口服镇痛组(LA)46例、静脉镇痛组(IA)47例、按需镇痛组(DA)45例。比较三组在术后2h、4h、8h、24h、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前以及术后24h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水平,术后哌替啶使用例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LA组与IA组患者术后2h、4h、8h、24h、48h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DA组患者术后2h、8h、24hVAS评分高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术后24小时血清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浓度均高于麻醉前(P0.05)。DA组患者术后24h时血清胰岛素、皮质醇浓度高于同时间点的LA及IA组(P0.05);DA组术后哌替啶使用例数高于其余两组(P0.05),IA组术后恶心呕吐例数高于其余两组。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局麻药物切口浸润联合术后口服镇痛能有效管理术后疼痛,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水平,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探究消肿止痛合剂配合曲马多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甘肃省中医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曲马多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消肿止痛剂配合曲马多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 h、24 h、48 h、7 d的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48 h和7 d静息疼痛和活动时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48 h和7 d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配合曲马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和改善膝关节活动疗效显著,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不同置管部位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效果。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治愈率86.05%与对照组的8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的20.93%低(P0.05)。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相当,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具有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在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皋兰县人民医院全麻下进行胸科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舒芬太尼、雷莫司琼、地佐辛静脉输注,实验组采用利多卡因、芬太尼、舒芬太尼、雷莫司琼、地佐辛静脉输注,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h、8h、24h、48h、72 h的疼痛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4h、8h、24h、8h、72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4h、8h、24h、48 h、72 h的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在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学海 《甘肃科技》2009,25(11):135-136
观察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对TossyⅡ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Ⅰ型锁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对2004年5月-2009年1月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28例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术后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功能。本组28例患者中,优26例,良2例,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2个月左右可行无痛自由活动;锁骨钩钢板利用杠杆原理和钢板自身的强度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可以避免内固定物体的松动脱出,由于术中不损伤肩锁关节面,能够避免或减少克氏针固定等经关节手术所造成的继发性创伤骨关节炎,该方法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芬太尼行麻醉诱导,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使用PCA泵镇痛;分别记录苏醒后(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点PCA按压次数;24 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镇痛期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VAS评分A,B组高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24 h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A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B,C两组术后血压、心率下降(P0.05);3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P0.05),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锁骨外伤患者也越来越多,在临床麻醉中,经常会遇到行锁骨内固定的病例。我院近年来应用颈(浅)臂(肌间沟)联合阻滞完成锁骨内固定手术3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拟行下腹手术的择期成年和老年患者40例,ASAI-II级,根据年龄分成两组,老年组(L组)和成人组(C组) 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 麻醉后均观察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 记录围术期MAP、HR、RR及SpO2的变化及辅助用药 术后随访有无头痛等副作用 结果:两组间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及麻醉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病人选择小剂量腰麻药物如布比卡因5mg实施CSEA,效果满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Ⅱ组(对照组)不注射氟比洛芬翻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术毕时,术后12h和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_2(前列腺素E_2)浓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h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h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与麻醉镇痛有关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但咽痛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时和术后12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前列腺素E_2浓度比术毕和术后12h时要高(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定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3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326例下腹部手术病人均取T12~L1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 cm。注入局麻药后依次用触摸皮肤摩擦阻力改变法、酒精接触皮肤冷感觉消退法、针刺皮肤痛觉消退法来测定阻滞平面上界。其中24例不能表达感觉消退区域者用触摸皮肤摩擦阻力改变法测定。结果对一般患者3种方法均能测出麻醉平面,并且反应出各神经不同的阻滞范围。对24例不能表达感觉消退区域的患者通过用指腹感觉皮肤摩擦阻力变化均能测出交感神经阻滞平面,从而推断出感觉神经阻滞平面。结论临床上3种测定阻滞平面的方法均应掌握,提倡用酒精接触代替针刺,以免给患者造成伤害;用手指触摸皮肤摩擦阻力改变测试平面,对某些患者如痴呆、听觉障碍、语言不通、精神过度紧张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氯诺昔康用于此类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择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氯诺昔康组(L组)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每mL0.8 mg;对照组(N组)术后当病人主诉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时予口服颅痛定30mg.记录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4、16、24、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及瞳孔变化.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16、24及48 h的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的凝血指标和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L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组病人术后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Ramsay镇静评分均不超过3分,在术后各时段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6 h L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24、48 h二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镇痛组的病人在术后24 h内有10例需要使用颅痛定.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L组和N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各组的呕吐发生率均为33.33%.结论:经额、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存在术后疼痛,且大多发生在术后第1 d.氯诺昔康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疗效,术后镇痛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镇静及凝血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改良鸡尾酒疗法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6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传统组、对照组,每组23例,改良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和改良鸡尾酒关节周围浸润注射;传统组给予罗哌卡因、肾上腺素以及生理盐水混合液的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的关节周围浸润注射.观察3组术后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48 h出血量和镇痛药物补救使用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术后24、48、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改良组显著小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7、14、28 d的Harris评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48 h出血量及镇痛药物使用量改良组显著少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和改良鸡尾酒混合剂在术后早期镇痛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20.
探讨纳布啡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对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选取兰大二院西固医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因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从中随机选择49例于术后应用纳布啡镇痛,设定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49例于术后予以舒芬太尼镇痛,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组术后1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12h、24h和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4h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应用镇痛效果更明显,还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