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家俊  陈红 《安徽科技》2010,(10):30-31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  相似文献   

2.
散文中的时间,是指散文的叙述和描写过程,即时间的切入、线索发展、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被描写对象的心理历程、浓缩与扩展,回叙与跳跃,暂断与延伸等等。本文着重探讨在散文创作的形式构架上引进时间思维的问题,这对繁荣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诗意化语言说诗兰寿春杨朔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他曾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严密,选词...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的"大历史文化散文"在新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散文大都从"文化"的视角写人状物,寄托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散文语言追求典雅,议论、描写、抒情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几乎不变的感伤情调。但由于这种感伤没有抵达历史的复杂真实,而更多是作者的一种主观想象,因而不免让人感到矫情。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主义主导了我国文坛半个多世纪,对扬朔的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人认为杨朔散文过于诗意化的意境,几近于歌功颂德,并不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也有人认为其散文过于模式化,显得单调,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新古典主义特征在杨朔散文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杨朔散文善于采用叠音式的摹声词来描摹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本文探索了杨朔散文摹声词单音重叠、双音重叠的运用形式,并对叠音式摹声词的使用范围作了分类概括,揭示了杨朔散文叠音式摹声词使用的特色’丰富了杨朔散文语言美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提起杨朔,人们自然会记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象《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几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名作,是杨朔耕耘的散文园地里几支香气袭人、艳丽夺目的奇葩。他注重情感,一直在努力表现时代感情的氛围。他曾说:“只有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里去,才能算真正深入生活了。”(《写作自由》)有情就有诗,所以他的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这不是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而是一种高迈绝尘,发扬蹈厉的精神,一种如“登高壮观天地间”那样高远的意境。以诗为文,这是杨朔散文的最显著特色。作家本人在《东风第  相似文献   

8.
余华是一位有着高度文体自觉意识的作家。他把小说创作的文体创新意识带入到他的散文创作中。余华将叙述引入到他的散文创作中,对散文文体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语言的表现力,二是精微的细部描写。余华的散文文体创新为当代散文的革新指明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散文史中,杨朔以散文的诗意创造著名于世。他的散文善于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匠心独运的构思形成鲜明的特色。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杨朔散文的审美境界,审视杨朔散文从诗意的创造到诗意失落的嬗变,会看到理性的规范对散文艺术特质的损害。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作家在否定主体“小我”而抒发“大我”之情时,无疑削弱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生命,这是时代赋予的烙印,是一种无奈的艺术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中外理论比较的角度探讨叙述语言与描写语言的特征、功能、含义及文体建构,特别从理论深度去触摸叙述与描写的结构形态及其运用,透彻地阐释了形式语言学中两大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激情奔涌,气势磅礴,华彩丰瞻。这是其散文风格雄浑壮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语言特色,是由用词色彩绚丽,遣句气韵充足,修辞神魄飞动等诸多语言艺术功力熔铸而成的。这种语言特色,蕴蓄着力与美相结合、情与景相交融的艺术特征,颇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照进的散文带给我们的不是冷漠与冷酷,而是心灵上的庇护与慰藉。刘照进的散文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感动精神,这种古典主义包含民族传统特色,是对乌江流域各民族精神内核的挖掘。民歌是刘照进散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表意的情节又是抒情的范式。刘照进将声音分类,与人物命运耦合。他以匍匐的姿态倾听,用声音讲述人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是个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对散文文体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跨体、跨文类写作,借鉴小说、诗歌、论文、报告文学、戏剧的笔法写散文,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融为一炉,根据需要随意取用,体现了他驾御多种文体并融汇贯通的高超能力,使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卓尔不群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充分显示出现代语言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语言的情感、形象、意蕴、乐感四个方面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由表及里地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评论牧散文的文章中,对秦牧散文的抒情艺术似乎注意得还不够。前年底,《文学报》上登了一位作家谈到秦牧散文缺点时指出:秦牧散文,失之在无情。对此,我想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秦牧的散文,以其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著称。其知识性、趣味性及深刻的思想哲理,往往掩盖了他散文的抒情色彩,不易为读者所倾心。秦牧确实写了一些在知识性叙述基础上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由于这些散文立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关于余秋雨散文的种种批评,通过对余秋雨散文与杨朔、刘白羽散文的分析比较,指出余秋雨散文在文体的创新意义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文艺争鸣,思想自由,儒、墨、道、法各家形成自己的言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它是儒家经典的代表,它具有深入浅出的风格,它的语言凝练简洁,深入简出,微言大义;它的内涵丰富,对人生的感悟涵盖面广,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论语》的这种特色跟孔子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成长背景与人生经历、阅历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张洁步入文坛初期作品的叙述语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其作品叙述语言的特色和规律。指出了张洁叙述语言的秀逸清丽、揭示心灵、对比观照三方面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张洁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和手法。  相似文献   

20.
散文小品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是受 Essay影响的结果。闲谈式小品和以叙事为主的杂记 ,是 2 0年代散文小品的主要形式。 30年代散文小品的结构、语言和意境创造 ,都发生了新变 ,杂记作品获得了独立的审美品格和体式特征。以抒情的笔调叙事 ,以叙事的方式抒情 ,是 4 0年代大后方沦陷区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4 0年代延安的散文也朝“叙事”倾斜 ,叙事性散记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