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岩手、宫城、山形、福岛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日本方面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大约10%地震发生在日本和日本附近地区,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预报地震和火山爆发,日本各界相互密切合作,设计了多种观测系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伊豆岛观测系统伊豆岛是一个椭圆形火山岛,长15公里,宽9公里,在东京西南偏南120公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已经成功地应用计算机、激光以及测定地表200英尺以下岩层运动的灵敏设备,以此先进技术进行地震的长期预报。美国地理勘测署声称包括中国、日本、苏联和美国在内的一些科学家亦已在过去十年内开始了大量地震课题的研究,结果,他们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81年,地震学家曾发出警报,在墨西哥西海岸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概要地总结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分析了短临地震预报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主要原因,并从辩证认识角度探讨了短临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四川阿坝州的九寨沟和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接连发生7级和6.6级地震,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尤其是给国家级旅游区九寨沟造成了短期内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关地震预报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就像中国南方突发冰雪灾害时,气象部门面临的尴尬和承受的压力一样,本次地震灾害,使地震机构的专业人士再次陷人了难堪的境地,人们不禁发问: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对地震都特别关心.最直接的原因是笔者所居的小城,近十年来发生过几次里氏3级左右的有感地震(这次汶川地震,小城也有震感).小震不断,是否会预示有大震?地震局预报不了,传言似乎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最经典的"传说"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生前预报我国大陆将发生三次大地震,两次已经"兑现"了(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剩下的一次,预报地点恰恰出现在我们小城至九江一线.  相似文献   

8.
布里斯班的地球物理学家们研制出一种精密的地震监测仪器,这套仪器有可能成为世上首家精确的地震预报系统。昆士兰大学的迈克·格莱德温(Mike Gladwia)博士设计的这套价值50000美元的应变仪安置在距旧金山40公里处的地震监测中心,从最近获得的地震数据来看,该装置有相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疫苗研制的现状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仍有近二百万病人。近年来,每年均有数千新感染的急性病例。世界上有二亿人受血吸虫病的危害(包括曼氏和埃及血吸虫),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制一种有效的血吸虫疫苗,以对人、畜提供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5日,本刊编辑部收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培初同志的来稿,预报了1979年8月19日将在世界上七个地点之一发生7.9±0.5级大地震。他对这七个地点都标明了经纬度,其中之一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下半年国际新闻纷纷聚焦于“地震”8月17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市发生7.6级地震之后又发生7.0、7.1级余震造成数千人伤亡经济损失巨大9月30日墨西哥发生7.5级地震10月16日美国洛杉矶又发生7.0级地震11月12日土耳其再次发生7.1级地震一时之间.人们谈震色变地震预报离我们有多远地震预报的研究始自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首先在中亚和远东地区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开展现场研究和基础性实验理论研究;日本1964年开始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加强地震观测和预报的基础研究,重点确定地震预报方法;美国…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家或政府官员们是怎样来评定破坏性地震预报的,他们又是怎样决定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地震的后果?在过去20年期间,已有好几个国家对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晨级作过预报。有些地震预报得到了证实;有些地震预报取得了部分的成功;有些预报则是一场虚惊。预报的基础在某些情形下是有大量资料证实的,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就不是那么清楚了。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有关虚报与错报的公开记录,而  相似文献   

13.
14.
近20年来,日本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军事技术水平和军工生产能力也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很大发展,更令世人刮目相看。 主战坦克 日本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三代坦克。第一代是仿制生产的61式坦克;第二代是引进关键技术研制生产的74式坦克;第三代是自行研制设计和生产的90式坦克。目前,正在积极研制  相似文献   

15.
Labeyrie  J  赵芳灿 《世界科学》1989,11(6):35-37
地壳最外层(30公里左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在这层地壳内,始终存在着起因尚不清楚的地质构造力的作用.某些地区暂时尚能抵挡住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位移,但结果是这一地区内的应力梯度逐渐增大.这种应力的积聚过程可能长达几百年到几千年,最后,当局部应力达到足够的强度时,就会引起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生物多样性研究正进行一项癌症治疗方法的新尝试,领军人物为世界知名理论生物学家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博士。考夫曼曾是一位内科医生,在生命起源和分子组织研究方面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加入了新的维度),目前正拟通过对细胞生长、分裂及分化的调节操控癌症治疗,并拟利用强大的计算资源检验他的理论。“我们正计划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研究项目,以将迅猛发展的系统生物学领域中的理论和试验结合起来。”考夫曼博士如是说,“这里有着空前的机遇与美妙的合作氛围,有着把理论和试验结合起来的充分潜力。我们需要的就是大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发生地震的机制尚无确切的理论或模型。但对实际发生地震的预报社会上的要求是强烈的。这里收集了许多在地震前出现的前兆与地震预报关系等资料,并加以整理供参考。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直到20年前左右,“地震预报”未曾作为科学的对象。但由于60年代发起的各国的强大的地震预报的研究,地震预报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探讨,完成地震预报的过程已朦胧出现。另外也为了符合社会上的要求,虽然是有些迫不得已,但正在谋求地震预报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1975年人类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在中国辽宁海城被事前预报出,中国地震学家欢欣鼓舞,相信地震预报并不是难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预报出许多地震的。但仅相隔一年5个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更大震级的地震没有在临震前预报出来,死亡24.2万人,中国地震学家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幸存的唐山人遇到搞地震的,常说:"你们怎么事前不打招呼?"其实,当时唐山人和地震学家都不知道:人类离地震真正能够预报的历程还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9.
20.
地震预报是当代自然科学中的几大难题之一。研究预报是我国杜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解决地震预报将涉及多种学科、多方面的相互关联与渗透。本文从研究地壳力学状态入手。把整个地球的地壳看成是一个薄壳弹性体来处理,研究其应力应变及应力场的变化。论证了在地壳岩石与土层中,地应力引起的位移位属于同一数量级,求解出位移位随地壳深度的变化规律;认为地壳力学状态及其应力应变场的变化,是地震预报中最直接的前兆因素。通过研制的电阻式地应力观测系统,进行连续七年观测实验,获取了大量观测资料。经计算分析证明,可测得地壳力学状态及构造应力场的参数。从而证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应力场参数变化密切相关。通过观测实验还发现,中强地震临震前在近场观测到有低频率应力应变波动群出现,进而探讨这一特征及其机理,将有助于寻找临震预报的一种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