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交变电场作用下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趋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状态下细胞跨膜通道开放后,离子在化学梯度力和膜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形成离子电流,维持细胞正常的电生理特性.在外电场作用下,离子通道暴露于感应电磁环境中.作为电生理活动基础的各种离子.在电磁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受到影响,直接导致离子电流值的改变.为量化分析这一作用机理,可根据离子通道的物理性质将其等效为圆柱导体,建立通道的电学模型并推导离子电流密度的分布函数.分析可知,在外加交变电场作用下,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越靠近通道壁,离子电流密度越大,即产生趋肤效应。进而影响跨膜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4.
龚善初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3):36-38
通过具有实例级出了涡流损耗与截面关系的具体计算式,对涡流通过的回路所包围的面积减少时,涡流的损耗会大大地减弱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涡流与感应电动势之间存在们相差是导致趋肤效应的根本原因,从而纠正了某些材料对趋肤效应解释的不妥。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电趋肤效应机理及电趋肤效应的应用问题,讨论了静电趋肤效应和电流趋肤效应(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分析了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机理上的差别,分析了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认为静电趋肤效应是由于外电场对处于场中导体内负电荷做功,使之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升高,从而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直流电载流子在横向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下产生趋肤效应;交流电载流子除了与直流电载流子具有产生趋肤效应相同的原因外,还会受到感应电场的作用,能态升高后产生趋肤效应,因此交流电趋肤效应明显强于直流电趋肤效应.正因为如此,现代发展起来的高压直流输电较高压交流输电更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稳恒电流的动量守恒现象,由此分析了直流约瑟夫森隧道效应。指出,描述约瑟夫森隧道效应的2个基本方程遵循稳恒电流动量守恒定律;约瑟夫森隧道结上的超导电子对质心定向运动速度比隧道结2侧超导体内的超导电子对质心定向运动速度大3个数量级:vS2~1 03 vS1;约瑟夫森隧道结上超导电子对的质心定向运动速度和动量很大的原因在于其运动遵循稳恒电流动量守恒定律;约瑟夫森隧道结上超导电子对质心定向运动速度可以达到费米速度的数量级、其定向运动动能可以达到费米能的数量级,从而使隧道结由超导态转变成正常态。 相似文献
7.
龚善初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3):36-38
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涡流损耗与截面关系的具体计算式 ,对涡流通过的回路所包围的面积减少时 ,涡流的损耗会大大地减弱现象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涡流与感应电动势之间存在位相差是导致趋肤效应的根本原因 ,从而纠正了某些教材对趋肤效应解释的不妥。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根据超导体的迈纳斯效应和磁场边值条件的唯一性,从初始状态出发用叠加法计算出了均匀外磁场中超导球表面的超导电流和磁场分布.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40Cr调质钢进行表面纳米晶结构制备,并利用TEM、XRD、GX-71型金相显微镜和TuKON2100显缈维氏硬度计等对表面纳米层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FPB表面处理后,在40Cr调质钢表面晶粒细化,形成了随机取向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纳米晶粒,晶粒尺寸达到10nm,纳米层厚度为40μm;纳米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增加而增大,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经SFPB处理后表层的显微硬度提高到526HV,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科研教学两用的表面磁光克尔效应测量系统,给出了该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结构、技术性能、实验原理及使用方法.该测量系统可用于磁光器件、磁性薄膜及不同材料多层磁性薄膜特性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地表覆盖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冻融期间土壤温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地膜与秸秆双重覆盖对冻融土壤剖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试验土层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而地膜、秸秆双重覆盖对土壤增温的影响只限于耕作层内;越冬期试验土层范围内,各处理地块的地温均经历降低、趋于稳定、升高的过程;地膜、秸秆覆盖可平抑土壤温度变化,明显缩小温差;在冻结阶段和融化阶段,三种处理地块40~100 cm深度处地温降低和升高的幅度随深度的加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季节性冻土区土壤热状况,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路面层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惠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5):219-221
介绍了路面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路面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老采区及地表残余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部开采条件下地表残余变形分析是岩层移动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通过老采空区影响下地表残余变形和地基承载能力变化对地面新建建筑物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老采区上方新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计算公式、岩层移动参数、评价方法.应用鹤岗市和谐花园小区建筑物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