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流金融顾名思义就是物流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随着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两个行业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两个行业更好地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将互联网与传统的物流金融相结合,进而形成了平台型物流金融企业,在"互联网+物流金融"的推动下,平台型物流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改变着物流金融的市场格局。该文就"互联网+物流金融"的平台型物流企业进行了研究,为今后该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慧 《菏泽学院学报》2012,34(4):59-61,89
菏泽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商贸物流的巨大需求,我们应结合菏泽市商贸物流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技术对菏泽市发展商贸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地分析,因地制宜,提出一系列促进菏泽商贸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互联网+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空间发挥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引领传统行业并加速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新常态"背景下,不断打造"互联网+管道物流"平台,在跨界竞争及未来发展中保持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5G商用落地,"5G+工业互联网"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对于推动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关联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愈发显著.本文阐述了发展"5G+工业互联网"对于安徽省的重要意义,通过对"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进行分析,指出安徽省发展"5G+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优势和劣势不足,并针对现存问题从搭建供需服务平台、开发通用性设备、强化基础工作方面提出推动安徽"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输组织向着高效化、科学化、绿色化发展。本文以知名物流企业UPS为例,总结分析了其采用信息战略占领市场,并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互联网+"高效运输的模式中,着重介绍了车货匹配和甩挂运输。针对"互联网+运输"的技术支持,总结了当前应用较广的3方面,即货物自动识别、货物实时跟踪和调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物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其生产率偏低的情况下,为揭示互联网提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本研究利用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互联网正向推动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而对物流业技术进步不显著,总体上,互联网发展正向推动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进一步分析表明,纯技术效率是技术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证明索洛的论证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互联网+物流"的战略实施,引进及创新物流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贸物流业是现代社会的先导产业,文山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信息中心和滇东南商贸物流集散的重要区域,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对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试图通过在调查文山市"十一五"以来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究加快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对策建议,以期对实际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9月10日-12日,为期三天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在广东佛山成功举办,受到了国内外制造业、互联网业的高度关注。作为国内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博览会,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以"智汇佛山,互联未来"为主题,设置了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大众创业、智慧商贸物流、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跨境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该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提出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便实现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与仓储借助互联网平台得到宣传和推广,使农业经济得到振兴。  相似文献   

10.
李环环 《安徽科技》2017,(12):26-27
<正>走进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硕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该平台全国交易额的热度、发货人数量及车辆数量。公司提供的基于物流互联网交易的云企业服务,通过为分散在全国的物流需求方、物流服务提供方和物流资源提供方建立广泛联系,再形成智能化匹配、透明化交易,找到并解决传统物流行业的"痛点"。而这一"互联网+高效物流"方式的践行者正是来自卢立新带领的人才团队。  相似文献   

11.
谷雨 《广东科技》2005,(4):48-49
小聪3W一体化系统软件是广州市小聪软件有限公司在不断总结中小企业业务、财务系统基础上开发出的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业务+财务+电子商务"一体化系统软件.该软件以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主线,通过IN-TERNET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将业务+财务+电子商务集成,使企业进入网络化、信息化的集中管理模式.满足企业面向WTO新的市场环境和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使企业管理人员或决策者能及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控并实施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应变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陶毅 《创新科技》2016,(6):45-47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指出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互联网+"情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服务经济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合肥商贸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十三五"时期,合肥应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联动,促进商贸物流业智慧化、标准化、融合化、绿色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网络,有利于整合区域农产品物流资源,提升区域农产品物流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江苏省2021—203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规模进行预测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农产品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4个方面构建物流节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进行物流节点的重要度排名,并划分为轴心、中心和辐点3个层级;利用物流联系强度、物流隶属度确定轴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构建干支线物流通道,最终以南京、苏州为轴心城市构建江苏省轴辐式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互联网+"在旅游中的作用的研究,结合现今旅游业新模式——全域旅游,提出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互联网+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当前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现状,并指出"互联网+全域旅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具体实施方案."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发展成功转型为区域协调发展,使旅游目的 地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互联网+全域旅游"新发展模式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对区域物流的变革是通过改变区域统筹规划、物流商业模式,新技术替代以及区域物流组织方式来实现的。互联网+新疆区域物流的变化,已从发货端的变化、收货端的变化延伸到物流组织与体系的变化等方面。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认为,提升新疆区域物流的途径必将从建设涵盖全疆的信息管理平台入手、融合其他多功能平台系统,整合和合理配置物流资源,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流的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主导理念。本文在对混合式教学界定和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校"互联网+混合式"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对该模式下引发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完善和深化互联网与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推动“商贸兴市”,既是玉林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玉林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通江达海”、“岭南都会”战略模式,实施玉林版的“双核驱动”策略,加快打造龙潭产业园区的临海商贸物流中心,促进商贸物流基地网络化建设,广泛集合各种要素和资源,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经营水平,真正发挥玉林市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交通、物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概念框架,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需求、服务理念和效果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研究发现,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已广为接受,需求度高。"以人为本""以互联网为中心""以互联网资源网络推广应用为中心"和"以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服务理念效果显著。但是,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硬件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已开始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及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之下,我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应用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以"支付"为切入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趋于完善。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以及医疗支付行业的变革,对"互联网+"时代医疗行业费用结算与管理提出新的思考,并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健康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