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徐州自身区域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徐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剖析,从依托战略发展机遇的政策支持,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完善人才扶持和培育体系,引进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集群创新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及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徐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发展,生物医药是科技创新最为密集的领域之一。大型仪器设备对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而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面临研发费用短缺的困境。分析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如管理机构有顾虑、生物医药专业性不够强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搭建生物医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专业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厦门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之一。厦门市围绕"美丽厦门"产业升级的行动计划,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巨人企业,着力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并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两岸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  相似文献   

4.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建设能促进该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详细描述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省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投融资机制、高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共享资源平台、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科技创新理念更具引导力、创新环境优越性凸显、创新模式协同性增强、创新内容覆盖面扩大等新特征;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短板、科技创新环境仍需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不够健全的新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抓住科技创新发展新机遇的四条路径: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稳固科技创新支撑力;二是把握科技创新规律,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四是构筑特色创新体系,扩大科技创新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正6月7日,2020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发布了扶持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磅政策,提出将厦门市加快建设成为中国生命科技之城。20个生物医药产业相关项目在大会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近百亿元。大会为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全新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安市按摩器具行业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福安市按摩器具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如存在品牌效应不够、高端人才缺乏、行业标准缺少、产品定位不清等问题与不足,并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安市按摩器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金融是实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在促进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基于地方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高频词,构建了包含9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的科技金融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PMC指数模型对遴选出的16项典型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科技金融政策总体水平可接受,但仍存在政策目标模糊不清、人才支持力度不足、部门间纵向协调不畅、区域和产业规划缺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政策目标,区分政策目标与政策目的;完善人才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人才效能;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区域和产业布局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斌  熊春燕 《创新科技》2019,19(8):9-14
在旅游产业转型换挡、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新疆面临着发展旅游产业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计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并且利用比较成本理论,对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趋势明显,二者的耦合度保持在勉强协调的状态。因此,针对新疆旅游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四条建议:第一,提升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协同发展;第二,找准旅游产业短板,弥补不足;第三,利用产业链优势,全力打造新形象;第四,加强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骨干和引领力量。科技创新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动力源。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着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尚未建立等问题,建议构建完善的高校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不仅面临着国际环境的挑战,同时还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以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走科技创新之路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唯一选择。近年来,我国已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于“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今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财政政策在促进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功能。本文通过横向比较我国与国外“创新型国家”的各项指标体系,找出我国科技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出发,就如何培养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在各类研发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以及政策驱动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始终保持国内优先地位,并朝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一年来,上海着力聚焦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坚持抓创新、抓转化、抓布局、抓主体、抓环境。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制造业产值和利润等经济指标持续逆势增长,利润大幅提升。1-9月,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经济总量2580.36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1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1.1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设立了工程研发中心,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市与中科院共建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公共平台先后创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增强了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实力。1.2产业链形成,细分节点不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时期。探讨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条件。通过分析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背景下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目标,从完善生物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广及复制成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经验、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背景及意义;从转移农业新技术、建设工业园区、对接招商等角度总结了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模式;提出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途径主要是引资入园提升产业园区的功效、选择性产业转移与承接以带动灾区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使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认为灾后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政策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从操作层面看重点是企业援助政策、土地支撑政策、人才支撑政策、科技支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到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创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推广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不相适宜、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建议从创新、推广、服务、人才、政策5个子体系,建立需求导向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科技评价作为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对于高校提升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在社会层面、高校层面、教师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完善科技评价的法制法规,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与大学的个性特色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与科研过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对人力资源的分层次评价体系;建设评审专家队伍,加强评价工作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聚集海外人才,培育满足新形势需求的科技创新合作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天津市人才国际化水平,分析认为天津市目前面临交流平台不足、服务型国家化人才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人才环境有待优化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搭建线上下的海外科技人才库;拓展天津人才交流平台和渠道;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吸引使用海外优秀人才;围绕海外并购、技术转移等,培育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年科研管理人员队伍,从而为天津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高端人才及项目的集聚,不仅巩固了宁波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还引领了宁波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巨大能量。自2011年"3315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宁波市高端人才政策不断得到适调、创新和完善,已形成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取得良好政策绩效,出现了高层次人才增长率快于人  相似文献   

20.
加入世贸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地方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相关的科技政策在新形势下也暴露出了不足和问题,需要对原有的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和科技政策体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