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贵州遵义埃洛石对Sr、Co、Cs的吸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遵义埃洛石吸附Sr、Co、Cs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埃洛石对Sr2 、Cs2 、Co2 的吸附能力随着pH值增大而增大;(2)埃洛石对Sr2 、Cs2 、Co2 的吸附随着液固比的增大,吸附率逐渐增大,单位质量吸附量明显减小;(3)埃洛石对Sr2 、Cs2 、Co2 的吸附过程中,当吸附剂量相同时,其单位质量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率则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减小;(4)埃洛石对Sr2 、Cs2 、Co2 的吸附主要靠断键产生的可变负电荷和分子吸附。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吸附剂投加量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凹凸棒石黏土吸附Sr2+、Cs+和Co2+的性能,并通过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对其吸附过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黏土对Sr2+、Cs+和Co2+的吸附效果依次为Co2+Cs+Sr2;Freundlich和D-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凹凸棒石黏土对Sr2+、Cs+和Co2+的吸附过程,其中,凹凸棒石黏土对Sr2+和Cs+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凹凸棒石对Co2+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其吸附方式主要为离子交换的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磺酸钠。本方法依据铜-乙二胺络阳离子与十二烷基磺酸根阴离子形成的离子缔合物能被氯仿萃取这一现象,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萃余水相中的铜含量从而间接测定十二烷基磺酸钠。本文提出了最佳测定条件,并用此法测定了合成水样中的十二烷基磺酸钠。  相似文献   

4.
溴化四丁铵对十二烷基磺酸钠溶度及表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表面张力曲线的分析,研究了溴化四丁铵(HCN)对十二烷基磺酸钠(HCS)溶度及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溶度及表面活性因四丁铵离子的加入而有显著提高;此混合溶液,浓度在大于cmc时不发生混浊,而获得透明清亮的胶团溶液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表面张力曲线的分析,研究了溴化四丁铵(HCN)对十二烷基磺酸钠(HCS)浓度及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浓度及表面活性因四丁铵离子的加入而有显著提高;此混合溶液,浓度在大于cmc时不发生混蚀,而获得透明清亮的胶团溶液。  相似文献   

6.
浊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正丁醇对水-苯酚系统上临界溶解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该系统的上临界溶解温度随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大而线性下降.加入正丁醇后,系统的上临界溶解温度总体上升,但在正丁醇质量分数0.05%附近时变化缓慢,且有不明显的下降倾向.同时发现,当十二烷基磺酸钠与正丁醇共存于系统中时,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使上临界溶解温度缓慢变化的匹配浓度区域.结合正规溶液的相平衡理论,探讨了添加剂对该系统上临界溶解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烷基磺酸钠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式为C12H25SO3Na,作为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本文利用电导法对正十二烷基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研究,分别测试了它在不同温度时及添加不同的脂肪醇和不同的无机盐时电导率的变化,发现它们对形成胶束的影响,并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有关现象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中的锶(Sr)污染,通过从锶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Sr的高效富集菌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该菌对Sr的富集条件.结果显示,通过富集培养、稀释平板涂布筛选出一株对Sr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真菌,经鉴定该菌为Talaromyces sp..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后,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为:培养温度35℃,p H值3.0,Sr初始质量浓度50 mg/L,该菌(干重)对Sr的富集量达到1 815.21 mg/kg,优化后的富集量与理论预测值较接近,说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预测该菌对Sr2+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Talaromyces sp.对Sr的富集能力强,可用于环境中的Sr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9.
应用同步辐射加速器X荧光技术(SR-XRF)和原子荧光光谱(AFS)对南极雪海燕(Pagodroma nivea)、贼鸥(Catharacta maccormicki)和三种典型企鹅(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Adeliae、南极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金图企鹅Pygoscelis gentoo)的新鲜翅骨和腿骨以及沉积物中的残骨进行微区扫描和定量分析,并使用AXIL软件对扫描图谱进行解读,获取骨骼中主要元素Ca、P和微量元素Sr的相对含量.元素Ca、P和Sr在骨骼皮质骨不同部位分布不均,Ca/P计数比变异系数为4.7%,Ca/Sr计数比和质量比变异系数都超过了70%.相比其他海鸟,企鹅骨骼中的Sr含量异常偏高,Ca/Sr计数比显著小于其他海鸟骨骼,表明该比值可能是一个识别企鹅和其他海鸟骨骼的替代性指标,并初步探讨了Sr含量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从Rb—Sr同位素体系被应用于地质年龄以来,随着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测试分析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介绍了锶同位素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锶同位素研究进行全球对比的可能性,探讨了锶同位素研究在我国黄土季风演化研究中的应用。众多研究显示Rb/Sr和^87Sr/^86Sr的比值变化受控于风化成壤作用的强弱,与降雨量、磁化率变化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曲线的分析、对比发现Rb/Sr和^87Sr/^86Sr曲线所蕴含的气候信息比磁化率曲线更为丰富和详细,与SPECMAP δ^18O曲线具有同步变化特征和更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研究表明Rb/Sr和^87Sr/^86Sr比值极可能是一种东亚夏季风演化更为灵敏的替代性指标,在古气候重建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黄土Sr同位素探讨海水87Sr/86Sr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多数认为河流输入是引起海水^87Sr/^86Sr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对此推论并没有提供确实的定量分析和依据.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Sr同位素组成和沉积速率等的定量计算说明,在过去2.5Ma期间,海水^87Sr/^86Sr上升总量仅是河流输人海洋总量的大约1/10,而其9/10被海底玄武岩的热液蚀变输入所抵消.海底玄武岩的热液蚀变输入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总影响量应近似等于河水输入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总影响量.海水^87Sr/^86Sr变化的原因是河水输入与海底玄武岩的热液烛变输入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燃烧法在600~800℃合成了Sr2MgSi2O7:Eu2 、Dy3 、Nd3 ,Sr2ZnSi2O7:Eu2 、Dy3 、Nd3 和Sr2ZnSi2O7:Eu2 、Dy3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TEM、激发和发射光谱、余辉亮度及余辉衰减的测定.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对基质晶体结构没有影响,激发和发射光谱显示它们的光谱性质是Eu2 典型的4f-5d的跃迁所致,对Sr2ZnSi2O7:Eu2 、Dy3 材料,Nd3 的共掺杂有利于提高其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含氧化铝的活性氧化镁吸附剂对水溶中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该吸附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十二烷基磺酸根阴离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宣城向阳第四纪网纹红土中红、白组分进行分离,并运用ICP-AES分别分析了红、白组分内Fe、Mn、Al、Sr四种元素的含量特征.结果发现,向阳剖面网纹红土中红、白组分的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白色组分铁含量较红色组分小,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以及网纹化程度的增加,其含量与红色组分差别也加大.Mn元素在红、白组分内的总体差别不大.Al、Sr元素表现出了白色组分较红色组分小的特征,但这两种元素在白色组分内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呈现明显的类似"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旋回变化特征.在红色组分内,Al、Sr元素随深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碱媒介法(CHM),以BaCl和MnO2为原料在200 ℃、24 h的生长条件下合成了纳米BaMnO3单晶颗粒.采用同样方法,以Sr(NO3)2、BaCO3以及MnO2为原料,在200 ℃、24 h的生长条件下,用50%的Sr替代50%的Ba,成功合成了Ba1/2Sr1/2MnO3.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且解释了BaMnO3及Ba1/2Sr1/2MnO3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6.
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有关海相碳酸盐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评估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其发展对古海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秀山剖面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阴极发光性和Mn,Sr,Fe,Mg等元素分析,评估了早古生代层中各种碳酸盐结构组分对海水信息的保存信息的保存性及主要控制因素。除细结构的微晶方解石和腕足类壳对海水信息保存较好以外,白云石,尤其是微-粉晶白云石对海水信息的可保存性也得到肯定,在控制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性的因素中,除要注意其原始矿物是否具有较高的抗成岩蚀变能力外,同时要注意岩石原生孔隙度和岩石中陆源碎屑含量对碳酸盐岩蚀变的影响,作者还强调了成岩过程中由长石等铝硅酸溶解提供壳源Sr所造成的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可能表现为较高的Sr含量,这是将Sr含量作为评估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在不进行^87Sr/^86Sr测定的前提下,Mn/Sr比值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锶盐对制备(Sr,Pb)TiO3纳米晶粉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硝酸锶和醋酸锶为原料,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r,Pb)TiO3纳米晶粉。结果 比较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锶源不同导致形成溶胶、凝胶和(Sr,Pb)TiO3纳米晶粉的差异,分析了形成差异的原因。结论 两种原料各有利弊。采用醋酸锶为锶源可以获得纯钙钛矿相的(Sr0.4 Pb0.6)TiO3纳米晶粉,其平均粒径约为18nm,外观多呈球形且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化学固溶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rCO3、BaCOs、Al2O3和TiO2为原料,通过配方设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单相固溶Sr的碱硬锰矿固溶体.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波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配方设计、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化学固溶量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工艺,容易合成掺Sr碱硬锰矿固溶体及单相掺Sr碱硬锰矿固溶体,但是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最高化学固溶量与配方设计有关,当配方的化学式为SrxBa1Al2 2rTi6-24O16时,其最大化学固溶量为0.13mol,而当配方的化学式为Srx yBa1-yAl2 2xTi6-24O16时,其最大化学固溶量为0.22moL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最高固溶量还与合成方法有关,采用均相化学反应法合成的单相掺Sr碱硬锰矿固溶体中Sr的最高化学固溶量要高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固溶体中Sr的最高化学固溶量.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地下水化学资料,应用含水介质和地下水Sr含量及87Sr/86Sr比值,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中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介质中钾长石、斜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比值具有差异,地下水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71~0.711 792.地下水Sr来源主要为碳酸盐矿物、硫酸...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合适的酸性镀铜添加剂,本文研究了酸性镀铜电解液中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及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确定了这三种添加剂相互复合后电解沉积铜的最佳条件和沉铜速率。比较电解沉积铜速率和形貌可得,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电解沉积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