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随着感病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变化,玉米大斑病流行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黑龙江每年平均因玉米大斑病危害损失玉米约6000~9000万千克.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地区减产达30%~47%,甚至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2.
玉米基腐病(病原待查)是早播秋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部分社队发生相当严重。根据1972年的初步调查,其株发病率:早播秋玉米40.0~60.0%,严重田块高达85%以上;适期偏迟播种的秋玉米,在20%以下,有的很少发生。秋玉米感染基腐病后,千粒重较健株降低31.7~37.2%,瘪粒增加,秃顶度增大,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间作模式对丘北辣椒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间作模式对丘北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影响,于2007~2008年在云南省丘北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辣椒主要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净作(CK)减少了14.6%,5.2%,10.1%,12.3%,主要虫害危害率比净作(CK)减少了6.8%,1.4%,4.4%,3.3%;间作作物主要病害发病率最高为大豆的61.1%,最低为玉米的15.0%,向日葵的45.5%和花生的20.8%介于其间.在各种间作模式中,辣椒主要病害发病率和主要虫害危害率最低为2行玉米间8行辣椒(M2C8)和2行玉米间10行辣椒(M2C10)2种模式,其中M2C8比CK减少了15.6%,6.0%,M2C10比CK减少16.6%,4.0%;间作作物主要病害发病率最低仍为M2C8和M2C10中的玉米,分别为13.4%,12.8%.说明M2C8和M2C102种间作模式,能有效减少辣椒主要病虫的危害,适宜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牛峰 《安徽科技》2012,(1):18-19
正玉米是重要的粮、饲、经和工业原料作物。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重要的两大玉米优势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5%和40%左右。2009年,安徽省玉米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349万亩增加到1096万亩,尤其是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来,每年增量都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等原因,玉米病害的种类也有所增加,青枯病(俗称晒煞瘟、干瘪瘟)等新病害逐渐在我县北山、长乐等地发生为害。一九七二年以来,在秋玉米上发生更为严重,损失一般在1~1.5成,高的达2成以上。此病已成为我县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粮食产量提高的拦路虎。为了摸清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这项工作,现将所得的材料和观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发强 《广东科技》2014,(6):116-117
水稻产区中,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重要细菌病害之一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在局部水稻产区不同年份起灾流行。针对该病害在中国的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发生危害情况、寄主范围、侵染特性、致病性致、病因子等相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玉米苗期病害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纬寒地玉米种植的面积逐年加大,品种增多,所用的品种抗逆性相对较差,使玉米的病害也在逐年加重,特别是苗期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品质影响极大,病害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陆良县种子公司曲晨3号玉米制种田连年发生病害,每亩平均损失60元,采用多种方法防治均不见效,故委托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帮助解决.经分离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Blpolaris maydis(Nislkodo et Miyake) ShoemW及圆斑病菌B.carbonum Ullstr.混合引发的病害.以测定菌丝生长速率的方法,对5种常用的药剂50%粉锈清悬剂、30%克瘟散乳油、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悬浮剂、75%好速净可湿性粉剂进行抑效果测定,结果显示扑海因和好速净较为理想,在其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内,抑制率达100%.经田间试验,对玉米小斑病、圆斑病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遂将其作为首选农药使用,对该病害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996— 2 0 0 2年对陕北枣产区病害进行调查和鉴定 ,并就 4种主要病害的防治做了初步研究 ,最后对本区枣树病害的现状做了分析评估 .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刘万喜 《汉中科技》2010,(4):22-22,49
玉米粗缩病是世界性发生比较普遍且严重的禾谷类作物病害,我国于1968年在河南省新乡、安阳等地发现,上世纪70年代,已成为全国玉米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县也有常见发生,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叶斑病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的统称,是永德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我县爆发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玉米生产安全,2007年我县在常年病害重发生区的大雪山乡蚂蟥箐村开展了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3.
玉米苗期病害的特征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由于密植、高温、杂草以及多年连作等原因.玉米各种土传病害、缺素症状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后及早发现和防除会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现将玉米各种苗期病害特征、预防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相同制备条件下不同竹产区毛竹竹炭的性能,为全国竹产区毛竹林的分类经营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500 ℃条件下用管式炉对全国14个竹产区的毛竹竹秆热解,对比分析不同竹产区竹炭的部分理化性质。【结果】在500 ℃热裂解温度下全国14个竹产区毛竹竹炭得率为18.45%~30.43%、 pH为7.2~7.9、比表面积变化范围为4.48~73.5 m2/g; 不同地区毛竹竹炭中各元素含量都以碳为主,质量分数为70.93%~77.55%,碳氮比(C/N)为72.31~185.18; 14个竹产区竹炭表面基团种类大致相同,且在500 ℃热裂解温度下各竹产区竹炭维持了原始的管状空心结构,但孔隙结构发达程度各地区间差异较大。【结论】全国14个竹产区中贵州赤水地区毛竹烧制竹炭得率最高,浙江安吉地区竹炭滤液pH最高,福建武夷山地区竹炭比表面积最大,湖南东安地区竹炭碳氮比(C/N)最高,广西兴安地区竹炭元素种类最为丰富,包含了此次检测的所有元素种类(C、O、Na、Mg、Si、P、S、Cl、K、Ca、Mn、Cu、Zn、Fe)。在今后竹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各竹产区竹炭理化性质参数数据库,在竹炭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根据各地区竹炭的理化性质加以区别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小叶斑病是为害秋玉米的重要病害。据我社1972年调查,秋玉米小叶斑病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也在97%以上,大叶斑病叶发病率也在30%以上,合计发病指数在40~50之间,严重的达88.14。“两病”损失率估计在20~3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这是当前影响我社秋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为摸索玉米大、小叶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途径,我们于1972年10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大队、生产队植保员对玉米叶斑病发生和防治情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6.
苹果黑星病在世界各国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苹果黑星病发生症状、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病害防治措施,并着重阐述了病害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新乡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目前仍不清楚.以新乡市获嘉县长期免耕和传统耕作的农田土壤为材料,测定其土壤理化特征,并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农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含水量9.37%~13.39%,pH值8.55~8.65,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0.91~0.96mg/g和4.06~5.34mg/g.土壤中优势细菌菌群为变形菌门(~30%)、浮霉菌门(~20%)、酸杆菌门(~16%)和放线菌门(~8%),优势真菌菌群为子囊菌门的粪壳菌纲(~50%)、散囊菌纲(3%~10%)和座囊菌纲(~10%).免耕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要高于常规耕作的土壤微生物,而且轮作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要高于同等条件下单一种植模式的对照处理.本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为进一步改良土壤和防治土传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理州玉米灰斑病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2007年对云南省大理州玉米上新发生的病害——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成熟期发生,发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此期间降雨量和温度对病害流行影响较大.品种抗性、海拔高度、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也影响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化学防治药剂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等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玉米受多种真菌或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的病害,发病严重时甚至倒伏,枯死时间越早,倒伏越严重,子粒成熟就越差,产量损失也就越严重,在吉林省一般年份发病率5%-10%,减产达10%-25%。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图像识别中获取全局特征的局限性及难以提升识别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增强Swin-Tiny Transformer轻量级模型的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在预处理阶段结合基于随机数据增强(random data augmentation based enhancement, RDABE)算法对图像特征进行增强,并采用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以获得更全面的高层视觉语义信息.通过在玉米病害数据集上优化Swin-Tiny Transformer模型并进行参数微调,在农业领域的玉米病害上验证了该算法的适用性,实现了更精确的病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增强的轻量级Swin-Tiny+RDABE模型对玉米病害图像识别准确率达93.586 7%.在参数权重一致,与性能优秀的轻量级Transformer、卷积神经网络(CNN)系列模型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准确率比Swin-Tiny Transformer, Deit3_Small, Vit_Small, Mobilenet_V3_Small, ShufflenetV2和Efficientnet_B1_Pruned模型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